昝鴻
摘要:以航空制造業(yè)應用條碼技術實現產品信息識別、數據采集的自動化為目的,通過對條碼技術在全球貿易、制造企業(yè)等領域的應用現狀分析,闡述了國內航空制造企業(yè) 應用條碼技術的意義及需求,提出在西飛公司條碼技術應用工作分“編碼體系”、“數據載體”、“電子數據交換”三部分完成的工作方案,并針對編碼在條碼技術應用中的基礎性、重要性作用,從組織機構、標準體系、信息化平臺、編碼數據庫四方面著手,對編碼體系構建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航空裝備;條碼;數碼西飛;全生命周期
1 條碼技術的應用分析
1.1 條碼技術在全球貿易中的應用
目前條碼技術在全球貿易系統的應用是最為完善也貼近我們生活,所以我們先來看看 條碼技術在全球貿易系統如何應用。為實現全球貿易,國際上建立了一套全球統一標識系統,它作為國際統一的編碼規(guī)則;全球唯一的標識代碼;全球通用的“商業(yè)語言”。此系統由“編碼體系”、“數據載體”、“電子數據交換”三部分組成,這三部分互相作用,缺一不可。其中,編碼體系規(guī)定了詳細的碼段分配規(guī)則,以保證商品代碼全球唯一。該規(guī)則實際上是在“廠商識別代碼”的基礎上為標識對象編制代碼。其中,全球貿易項目代碼(GTIN)即貿易項目的編碼規(guī)則為:廠商識別代碼+項目代碼+校驗碼;系列貨運包裝箱代碼(SSCC)即物流單元的編碼規(guī)則為:擴展位+廠商識別代碼+系列編碼+校驗碼;全球位置碼(GLN)即物理位置的編碼規(guī)則為:廠商識別代碼+位置編碼+校驗碼;全球可回收資產代碼(GRAI)即托盤、包裝箱等的編碼規(guī)則為:0+廠商識別代碼+資產類型代碼+校驗碼+系列號(可選)。數據載體就是條碼及與其相關的數據庫,因為這些商品包含的數據最終都是體現在條 碼及與其連接的數據庫中。
我們知道,商品從制造商經分銷商到零售商的過程就是產品流,采用全球統一標識系統后,借助信息網絡,就實現了產品目錄、訂單、訂單簽名、運輸指示、發(fā)貨通知、收貨通知等的信息傳遞,即電子信息流,實現電子數據交換。
1.2 條碼技術在國外航空制造業(yè)的應用
國外很早就開始將條碼技術用于商業(yè)或軍用物資的流通。二戰(zhàn)期間,美國就在軍隊后勤保障系統中引進條碼技術,把物資和信息集為一體,采用條碼自動識別技術,徹底改變了物資的管理體制、配送方式和結算方式,以致在二戰(zhàn)后推動了條碼技術在國際范圍的迅速發(fā)展。其中 NSN 碼實行“同物一碼”的物品標識,達到了優(yōu)化和減少品種、減少庫存量的 目的,在多國作戰(zhàn)情況下的物流和供應有顯著效果,用于采購、包裝、倉儲等方面;美國 的 UID 實現了高價值、有要求的關鍵資產單件標識,達到了資產跟蹤和快速調配的目的,在采辦、維護、綜合后勤保障等方面有很大優(yōu)勢。
通過編碼技術與協作平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聯合攻擊戰(zhàn)斗機的企業(yè)合作體系,其F-35 在研制中形成了完備的信息標識體系,在武器器材快速研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相當顯著的效益。利用條碼自動識別技術,該編碼將產品實物與裝配進度、質量控制、成本控制等關鍵信息進行關聯,使管理員可以隨時追蹤每架次飛機上任一產品的裝配情況,極大提高了飛機裝配管理信息化水平。
1.3公司條碼技術應用的方案
目前,我國航空器材條碼技術的應用還基本局限于設計、制造或維修保障各部門內部,未能充分利用條碼的自動識別技術,以實現集設計、制造、維修保障于一體的裝備全壽命周期信息化管理。隨著我過航空武器裝備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器材種類的不斷增多,現有管理模式中信息傳遞效率低、人工采集費時費力、實用性差等問題已成為制約航空器材管理技術水平發(fā)展的“瓶頸”。在采購檢驗站驗收的所有器材和開具的各類合格證,對條碼內容均沒有具體要求,在文件D690122 《接收檢驗實施細則》中僅對標準件廠內合格證有要求,內容為:標準件廠內合格證須有二維碼標識,標識中至少包含合格證號、爐批號信息。
2 應用規(guī)劃
條碼技術是一門集編碼、識別及管理的新技術,可以有效關聯產品的設計、制造和維修保障,實現航空器材全壽命周期技術狀態(tài)的精確管理。
2.1 整體規(guī)劃
基于條碼技術的航空器材信息化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為保證器材從設計伊始到最終交付部隊各環(huán)節(jié)中實物和信息的同步傳遞,應從頂層規(guī)劃,整體建立一套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器材傳遞過程的可追溯性。
2.2 平臺建設
航空器材傳遞過程中,會產生包括設計規(guī)范、試驗報告、產品性能、裝配信息、維修性、保障性等大量信息。因此,必須建立一套通用數據庫,這樣就能利用條碼自動識別技術訪問數據,獲取信息。與此同時,器材傳遞各環(huán)節(jié)職能部門可利用該條碼建立專用數據庫,以實現器材技術狀態(tài)的精確管理。
2.2.1 應用范圍
鑒于目前我國航空器材條碼技術應用起步晚的現狀,我公司使用條碼的只有大飛機機載設備(產品)及其履歷本。其它產品還沒有涉及,通過對條碼的構建分析,我們可將條碼應用范圍拓展至包括目前在產機型各類器材、零部件、地面保障設備在內整個飛機系統。
3 編碼體系構建分析
根據編碼在條碼技術應用中的作用,編碼體系的構建思路概括為四個詞:機構、體系、平臺、數據。即建立工作機構,統籌編碼工作;編制編碼標準,指導應用實施;構建編碼平臺,支撐編碼工作;關注數據整理,規(guī)范工作流程。公司信息工程技術室應確定公司內條碼制度和技術參數。
編碼體系構建是系統工程,需整體規(guī)劃,逐步完善,要抓好頂層設計,提前介入,同時要全員參與,協同推進,所以必須有專門的組織機構,進行制度建設,統一部署、統一協調編碼工作任務,包括參與的部門人員的安排,負責編碼工作的具體組織與實施。公司的標準規(guī)范室作為標準制定單位,應對公司的編碼體系做好頂層規(guī)劃設計。
編碼體系構建的基礎在于數據的整理和規(guī)范化,重點在于應用和實施,所以需編制編碼標準,指導應用實施。隨著信息系統的建設,基礎數據的準確性越來越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一物多碼”、“廢碼、錯碼”、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必須對數據進行整理及規(guī)范化,比如字符要求、填寫位置要求、具體對象的要求,在編制對應的企業(yè)級標準中進行明確、避免使用容易引起歧義的簡稱或英文簡寫,如熱、冷、R、L 等、規(guī)范描述物品的各項屬性填寫。所以應該充分分析企業(yè)編碼標準化的特點和需求,有針對性的制定標準,支持企業(yè)信息化建設,并對各編碼對象進行分類整理,對某類/類似對象的編碼要統一編碼規(guī)則(包括結構、長度、可用字符等),以指導條碼技術的應用實施。航空工業(yè)依據相關國標已編制了 《單位及供應商代碼編制規(guī)則》,《物品碼編制規(guī)則》,《產品條碼標印要求》等就是為了規(guī)定在行業(yè)內統一規(guī)范,明確要求。編碼體系構建需要編碼系統平臺的支撐,企業(yè)編碼的信息量是非常龐大的,不可能由人工來完成,所以必須構建企業(yè)信息編碼管理平臺作為支撐。編碼體系構建的核心在于編碼數據庫的構建,編碼本身只是個身份識別標識,不可能在此標識中包含所有信息,必須構建完善的數據庫系統。
參考文獻
[1]GB/T 18347-2001 128條碼
[2]GB/T14258-2003 信息技術 自動識別與數據采集技術 條碼符號印制質量的檢驗
[3]《接收檢驗實施細則》
[4]HB 9132-2007 用于零件標記的DATA MATRIX碼的質量要求
(作者單位:航空工業(yè)西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