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淼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由EB病毒原發(fā)感染所致的一種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急性增生性疾病[1],是小兒較常見的病毒性傳染病。該病首發(fā)癥狀多樣,臨床表現(xiàn)復雜,實驗室檢查缺乏特異性指標,易致誤診,且少數(shù)可出現(xiàn)EB病毒相關性噬血細胞綜合征等嚴重并發(fā)癥[2],死亡率較高。作者采用連花清瘟顆粒聯(lián)合更昔洛韋治療兒童IM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xiàn)將本院收治的62例IM進行復習總結,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兒科收治住院的IM患兒62例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32例和對照組30例。觀察組中男20例,女12例;年齡9個月至13歲,平均(5.2±2.5)歲;入院前病程1~4 d,平均(3.6±1.5)d。對照組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1~14歲,平均(6.1±2.8)歲;入院前病程1~5 d,平均(3.1±1.4)d。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病程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依據(jù)兒童EB病毒相關疾病的診斷標準和治療原則[3]。
1.3 納入標準 (1)符合IM的診斷標準;(2)年齡9個月至14歲;(3)患兒家屬知情同意。
1.4 排除標準 (1)有其他免疫功能缺乏的相關疾病者;(2)有血液系統(tǒng)疾病和其他傳染性疾病者;(3)EB病毒所致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
1.5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在對癥、支持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注射用更昔洛韋鈉(湖北華世通潛龍藥業(yè)有限公司)10 mg/(kg·d),每日2次,療程7~14 d。觀察組同時加用連花清瘟顆粒(北京以嶺藥業(yè)有限公司)口服,<2歲每次2 g,2~5歲每次3 g,>5~7歲每次4 g,>7~10歲每次5 g,>10~14歲每次6 g,均每日3次,療程7~10 d。
1.6 觀察指標 兩組臨床療效及臨床癥狀體征緩解時間。
1.7 療效判定標準 (1)顯效:用藥3 d內(nèi)熱退,且肝、脾、淋巴結明顯縮小,病情好轉;(2)有效:用藥5 d內(nèi)熱退,肝、脾、淋巴結縮小,病情好轉;(3)無效:用藥7 d后體溫未降至正常,肝、脾、淋巴結無縮小[4]。
2.1 兩組患兒臨床總有效率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總有效率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aχ2=4.220,P<0.05。
表1結果表明,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體征改善時間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體征改善時間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t=2.6,2.1,4.5,2.2,2.6,P<0.05。
表2結果表明,觀察組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咽峽炎、頸部淋巴結腫大緩解時間,肝、脾回縮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IM是由EB病毒原發(fā)感染引起,可以累及全身多系統(tǒng)而引起相應的疾病[5-6],典型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熱、咽峽炎、淺表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及外周血中異型淋巴細胞增高。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目前認為主要與免疫損傷相關[7],由于機體免疫狀況不同,免疫狀態(tài)不同防御反應也輕重不一,臨床表現(xiàn)多種多樣,變化多端,病情輕重不一[8]。
EB病毒屬皰疹病毒科,是一種雙鏈的DNA病毒,小兒感染EB病毒后多表現(xiàn)為IM。目前治療IM常用的方法為抗病毒治療及對癥支持治療。常用抗病毒藥物更昔洛韋,它對所有皰疹病毒有效,早期應用可以有效抑制EB病毒的復制,減輕IM的臨床癥狀,對IM臨床療效肯定[9-10]。更昔洛韋主要作用于EB病毒DNA聚合酶來抑制病毒復制而發(fā)揮作用。對癥治療方面常輔以中藥應用,可緩解發(fā)熱、咽峽炎、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等癥狀。
IM多因感受瘟疫時邪導致,溫邪由口鼻入體內(nèi),易生火化熱,雍盛熱毒,氣滯血瘀,致咽部郁結[11]。中醫(yī)學IM歸屬于“溫病”“瘰疬”“乳蛾”等范疇[12]。中醫(yī)學以溫病理論衛(wèi)氣營血辨證和三焦辨證為指導治療本病,以清熱、解毒、活血為主進行辨證施治[13]。連花清瘟顆粒匯聚漢、明、清三朝古方,化裁出新,具有“清瘟解毒,宣泄肺熱”的作用[14],方劑中的主要成分有連翹、金銀花、炙麻黃、炒苦杏仁、石膏、板藍根、綿馬貫眾、魚腥草、廣藿香、大黃、紅景天、薄荷腦、甘草[15]。方中炙麻黃、炒苦杏仁與石膏相配伍寒熱并用,表里兼治,貫眾、板藍根、金銀花、連翹、石膏等清泄內(nèi)熱,薄荷、藿香芳香辟穢,大黃為清火重劑,同時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紅景天益氣養(yǎng)陰。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主要臨床癥狀、體征緩解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說明聯(lián)合應用連花清瘟顆粒和更昔洛韋治療IM能在更短的時間內(nèi)緩解患兒的臨床癥狀及體征,減輕患兒的不適,較單用更昔洛韋治療更有效。
綜上所述,連花清瘟顆粒聯(lián)合更昔洛韋治療IM,能明顯縮短發(fā)熱時間及迅速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療效。
[1] 江載芳,申昆玲,沈穎.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5:916-919.
[2] 劉雪萍,王愛蘭,李佳靜.EB病毒感染性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80例臨床分析[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6,45(5):532-533.
[3] 王群,謝正德.兒童EB病毒相關疾病的診斷標準和治療原則[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0,25(10):706-708.
[4] 蔣飛. 更昔洛韋治療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73例[J].醫(yī)藥前沿,2016,6(20):189-190.
[5] 王志敏.普濟消毒飲治療小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45例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兒科學,2013,5(2):167-168.
[6] 李中躍,樓金玕,陳潔.兒童EB病毒感染首發(fā)癥狀及相關疾病譜分析[J].中華兒科雜志,2004,42(1):22-24.
[7] 王云麗,薛建芳.EB病毒感染所致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55例分析[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兒科學,2015,7(5):478-480.
[8] 廖莉,陳穎,王學珍.干擾素α聯(lián)合喜炎平治療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療效觀察[J].醫(yī)學綜述,2013,19(4):730-732.
[9] 蘇小燕,溫順航,黃玉華,等.小兒IM患者細胞免疫的變化及更昔洛韋的干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5,26(5):981-984.
[10]藍棟.更昔洛韋治療小兒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療效與安全性[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0,3(6):24-25.
[11]修桂英.喜炎平聯(lián)合更昔洛韋治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療效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2,33(25):5481-5482.
[12]盛巧妮,劉紅瑞.清瘟敗毒飲佐治兒童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療效觀察[J].兒科藥學雜志,2013,19(1):20-22.
[13] 秦李娜,甄小芳,幺遠.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中西醫(yī)治療概況[J].北京中醫(yī)藥,2011,30(6):474-478.
[14] 李向軍,李淳瑞.連花清瘟顆粒治療急性扁桃體炎臨床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09,2(9):49.
[15]周三軍,方強.連花清瘟顆粒治療痰熱壅肺型社區(qū)獲得性肺炎46例[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3,48(1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