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健, 張志巧, 王偉, 陸海迪, 郁宇宏, 毛惠清, 吳旭東, 賀從真, 梅士蘭
支氣管肺炎是兒科臨床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熱、咳嗽、肺部濕啰音,胸片可見密度增高的斑片狀影等,其病原體主要包括病毒、細菌、支原體、衣原體。雖然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但臨床上抗生素的使用卻居高不下,究其原因是傳統(tǒng)的評價指標(如白細胞計數(shù)、C反應蛋白、血沉)對發(fā)熱性疾病無特異性,不能區(qū)別細菌感染與非細菌感染,而細菌培養(yǎng)陽性率低,對臨床早期診斷提示性差[1]。濫用抗生素是造成耐藥菌廣為傳播的主要原因,因此,找到一個實驗室易于檢測,且敏感性、特異性均較好的評估指標,是促進兒科臨床工作及降低抗生素使用率的一個必要前提。血清降鈣素原在細菌感染時濃度升高,而在病毒感染和非特異性感染時則未呈現(xiàn)出明顯增高的趨勢,從而將兒童呼吸道的細菌感染與其他感染有效區(qū)別開來。本研究通過分析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太倉市中醫(yī)醫(yī)院近兩年來收治的180例支氣管肺炎住院患兒的臨床資料,探討降鈣素原在兒童支氣管肺炎疾病中的指導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太倉市中醫(yī)醫(yī)院兒科收治住院的支氣管肺炎患兒180 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90例。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癥狀、體征、輔助檢查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及臨床癥狀體征、輔助檢查的比較(n)
1.2 診斷標準 參照《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8版中支氣管肺炎的診斷標準[2]。
1.3 納入標準 (1)符合支氣管肺炎的診斷標準;(2)年齡2~14歲;(3)患兒家屬知情同意。
1.4 排除標準 (1)就診前1周內已自行服用抗生素者;(2)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細胞毒藥物、接受放射治療等所致的醫(yī)源性免疫功能減退者或長期使用抗生素者;(3)合并有嚴重營養(yǎng)不良、佝僂病、哮喘及心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疾病或消耗性疾病者;(4)患兒家屬拒絕配合醫(yī)生治療者。
1.5 檢測方法 治療前所有患兒均進行呼吸道分泌物和全血病原體分離、培養(yǎng)及血清學等實驗室檢測,從常規(guī)檢查的角度判斷患兒細菌感染或非細菌感染。
1.6 治療方法 對照組為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降鈣素原水平的指導下規(guī)范使用抗生素治療。
2.1 兩組治療前后體溫、白細胞計數(shù)、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水平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體溫、白細胞計數(shù)、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水平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at=-26.56,-3.49,-51.41,-47.43,-30.83,-4.31,-56.60,-35.58,P<0.05。
表2結果表明,兩組患兒治療后體溫、白細胞計數(shù)、C反應蛋白以及降鈣素原各項指標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前后各指標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退熱時間、住院時間、抗生素使用情況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退熱時間、住院時間、抗生素使用情況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t=53.10,P<0.05;bχ2=33.947,P<0.05。
表3結果表明,兩組在退熱時間和住院時間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抗生素使用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抗生素使用率也顯著低于對照組,呈現(xiàn)明顯的優(yōu)勢。
2.3 降鈣素原與白細胞計數(shù)、C反應蛋白的相關性分析 見表4。
表4 降鈣素原與白細胞計數(shù)、C反應蛋白的相關性
表4結果表明,降鈣素原與白細胞計數(shù)、C反應蛋白水平均成正相關關系,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兒童呼吸道疾病是兒科病房的常見疾病,如李微娜[3]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白求恩第一醫(yī)院兒內科呼吸系統(tǒng)疾病占兒內科收治所有疾病總人數(shù)的32.92%;陳春明等[4]對東莞市長安醫(yī)院兒科3年的住院患者進行統(tǒng)計分析,呼吸系統(tǒng)疾病占48.82%,主要為支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本院兒科基于發(fā)展情況,病種主要收治呼吸系統(tǒng)疾病,約為住院病例總數(shù)的65%以上,常見的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和支氣管肺炎等。其中,又屬支氣管肺炎最常見、最多發(fā)。支氣管肺炎是由病毒、細菌、支原體或其他病原體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一直以來,對于支氣管肺炎的臨床診斷和治療,主要是基于患兒的臨床癥狀、體征以及白細胞計數(shù)、C反應蛋白、胸部X線等常規(guī)檢查,然而這些指標缺乏一定程度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醫(yī)生擔心遺漏細菌感染性疾病,影響醫(yī)療安全或家長對發(fā)熱過分擔憂等原因造成過度輸液及抗生素濫用[5]。
血清降鈣素原為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由116個氨基酸組成,作為本身沒有激素活性的一種新的炎性標志物,臨床上能夠對嚴重細菌感染進行可靠鑒別[6],正常情況下,人血清PCT含量極低,低 于0.5 μg/L,發(fā)生嚴重細菌感染時,PCT整個分子可釋放入血,其濃度可增高10 000倍[7],其在炎癥早期較C反應蛋白出現(xiàn)早或同步出現(xiàn),并且較C反應蛋白更早得恢復到正常水平,而在病毒感染和非特異性感染時則未呈現(xiàn)出明顯增高的趨勢。國內外相關報道已證實,降鈣素原可作為一個敏感的和可靠的指標來判斷小兒支氣管肺炎病原體的屬性,這對于鑒別細菌性肺炎或其他病原體引起的肺炎具有重要的意義[8-9]。此外,降鈣素原水平也可用于評估疾病的嚴重程度,并指導使用抗生素的種類、用藥療程,以符合個體化治療原則。
另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CRP,亦被用于鑒別細菌感染或病毒感染。CRP在細菌感染后升高,其達到高峰所需時間較PCT達到高峰所需時間長,且持續(xù)時間較PCT長[10]。但與PCT相比,其敏感度較低,特別是對嚴重感染的診斷敏感度、特異度均不如PCT[11]。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各自治療前后的體溫、白細胞計數(shù)、C 反應蛋白、降鈣素原、退熱時間、住院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抗生素使用時間及使用率較對照組顯著減少,可見在降鈣素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治療罹患支氣管肺炎的患兒可減少抗生素的使用,且對患兒的整個病程、預后未產生不利影響,同時因較為明確地區(qū)分了細菌、病毒或其他病原體感染,從而避免了抗生素濫用現(xiàn)象,這與國外Christ-Crain等[12]相關報道相符合。馬洪剛等[13]通過研究也發(fā)現(xiàn),在細菌性感染肺炎時,血清PCT水平明顯升高,而在病毒性肺炎、單純支原體肺炎和單純肺炎衣原體肺炎組血清PCT水平卻無明顯升高,病情緩解后,PCT又下降到正常水平。目前公認的研究結果認為,當降鈣素原>0.25 g/L時應使用抗生素,當降鈣素原<0.25 g/L時不應使用抗生素,特別是在<0.1 g/L時應該禁止使用[14]。
另外,通過對患兒白細胞計數(shù)、C反應蛋白與降鈣素原的數(shù)據(jù)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三者之間呈正相關性,說明對于支氣管肺炎的患兒,白細胞計數(shù)和C反應蛋白增高的同時,降鈣素原的結果亦會出現(xiàn)相應的增高,這與相關文獻報道一致[15],這就為支氣管肺炎患兒的抗生素治療提供了理論指導,在降鈣素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避免抗生素濫用的同時還不影響患兒病情的預后,從而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
[1] 薩日娜,王愛瓊.降鈣素原在兒童發(fā)熱性疾病初始治療中指導抗生素使用的意義[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兒科學,2015,7(5):430.
[2] 江載芳,申昆玲,沈穎.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1258-1259.
[3] 李微娜.23372例兒科呼吸系統(tǒng)疾病住院患者疾病譜的調查分析[D].長春:吉林大學,2012.
[4] 陳春明,楊平.二甲醫(yī)院3年兒科住院患者統(tǒng)計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4):131-132.
[5] 朱懌東,周劍峰,柴建農,等.發(fā)熱危險度評分在門診無明顯感染灶發(fā)熱嬰幼兒中的應用研究[J].臨床兒科雜志,2014,32(1):38.
[6] 紀承寅,王崇才,辛國華,等.降鈣素原檢測和臨床應用價值的評價[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2008,46(18):105.
[7] 楊公煒,汪明明,徐皖蘇.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在臨床中的應用[J].醫(yī)學綜述,2005,11(9):841-843.
[8] Le Moullec JM, Jullienne A, Chenais J, et al. The complete sequence of human preprocalcitonin[J]. FEBS Lett,1984,167(1):93.
[9] Broad PM, Symes AJ, Thakker RV,et al. Structure and methylation of the human calcitonin/alpha-CGRP gene[J]. Nucleic Acids Res,1989,17(17):6999-7011.
[10]王筱璐,何莉,湯慧麗.降鈣素原診斷新生兒感染性疾病的臨床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3):426-427.
[11]李翠萍.降鈣素原在危重癥監(jiān)護中的研究進展.國外醫(yī)學(兒科學分冊),2004,31(2):84-86
[12]Christ-Crain M, Jaccard-Stolz D, Bingisser R,et al. Effect of procalcitonin-guided treatment on antibiotic use and outcome in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cluster-randomised, single-blinded intervention trial[J]. Lancet,2004,363(9409):600-607.
[13]馬洪剛,梁凌云,孫靜.血清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在小兒感染性肺炎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兒科學,2013,5(6):537-538.
[14]胡如雪.降鈣素原(PCT)的臨床應用價值[J].江西西醫(yī)學檢驗,2005,23(3):259.
[15]楊勇.140例兒童呼吸道感染血清降鈣素原檢測結果分析[J].安徽醫(yī)學,2012,33(6):70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