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壘壘
摘 要:為探討我校三年制康復治療技術專業(yè)運動療法技術學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的應用價值及效果。隨機選取2016級三年制康復治療技術專業(yè)的200名學生分別入選對照組和實驗組(各100人)。教學結束后分別對兩組學生進行實踐技能考核及問卷調查,評估教學效果。結果表明,運動療法技術學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實踐能力,同時也提高了教學質量。
關鍵詞:康復治療技術專業(yè) 運動療法技術學 實踐教學 改革
Abstract: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and the effect of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and research of technology of therapeutic exercises in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technology speciality of three-year college level in our school. 200 stud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100 students in each group) from Grade 2016 three-year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technology speciality. After the teaching, we made an assessment on practical skill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wo groups of students, and evaluated the teaching effect. In the resul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chnology of therapeutic exercises practice teaching mode reform in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technology specialty of the three-year college level has stimulated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mproved practical ability and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technology speciality, Technology of therapeutic exercises,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中圖分類號:R4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4-0-01
根據(jù)衛(wèi)生部高職教育的目標和康復治療技術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康復治療教育應向社會輸送高技能、高素質的實用型康復技術人才[1]。而我國高職康復教育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培養(yǎng)的學生其獨立思考、創(chuàng)新思維、理論聯(lián)系實踐、綜合解決問題和臨床思維的能力非常欠缺。針對這一問題,我校開始探索與實施康復治療技術專業(yè)的運動治療技術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一、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選擇我校2016級三年制康復治療技術專業(yè)20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甲班100人為實驗組,乙班100人為對照組,兩組學生均為高中起點,全國普通招生,學制3年,年齡、性別比例、教育背景及以前學習成績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均由相同教師帶教,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2.1教學改革方法 對照組按以前傳統(tǒng)運動療法技術學實踐教學模式進行實踐教學,實驗組則按照改革后的運動療法技術學實踐教學新模式進行實踐教學。包括以下內容:第一,增加實踐課程學時,使其與理論學時的比例接近1:3,繼續(xù)加大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力度。第二,實行“校院合作、工學交互”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把運動療法技術學實訓教學放到醫(yī)院,使學生理論學習與臨床實踐有機地“工學交互”,及早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第三,開展以“導師制”為核心的實訓教學模式,由原來學校教師實訓室?guī)Ы谈臑榕R床康復治療師現(xiàn)場帶教指導。第四,制定統(tǒng)一實用的運動療法技術學實訓課程標準及評分標準指導實踐教學活動。第五,大力發(fā)展床旁教學,分組討論,小教室授課等多種臨床教學形式,靈活運用病案式、參與式、互動式、PBL等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由“模擬”轉變?yōu)椤皩崙?zhàn)”,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2.2成績評估 教學結束后,分別對兩組學生進行實踐技能考核,并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實踐技能考核成績。以百分制形式統(tǒng)計兩組實踐技能考核成績,監(jiān)考人員由副高職稱以上、有豐富臨床帶教經(jīng)驗的附屬醫(yī)院臨床教師擔任,每道考題均有科學、詳盡的評價標準及相應分值,學生依次進行實踐技能考核,考核完后監(jiān)考教師當場打分。
2.3問卷調查 實踐技能考試結束后,對2016級三年制臨床醫(yī)學專業(yè)2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共發(fā)放問卷200份, 收回195份, 有效問卷回收率98%。
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4.0軟件統(tǒng)計,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二、結果
1.考試成績比較
對照組實踐技能考核成績平均分數(shù)為(76.8±2.5),實驗組實踐技能考核成績平均分數(shù)為(90.6±3.1),兩組平均成績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2.兩組學生對實踐教學效果的評價 見表1
三、討論
隨著醫(yī)學科學技術的進步,許多身患重病、生命垂危的病人得到了及時的救治,保存了生命,延長了壽命,但往往伴有各種功能障礙,嚴重地危害著病人的身心健康,給病人本人帶來痛苦,給家庭帶來精神和經(jīng)濟上的壓力,也給社會增添負擔[2];另一方面,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肢體傷殘病人和家屬不再滿足于僅僅是保住性命、穩(wěn)定病情,更希望功能恢復或改善,生活能夠自理,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因此,康復意愿大大增加,對專業(yè)人員的技術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運動療法技術學》是康復治療技術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在整個康復治療體系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目前國內運動療法技術學的臨床實踐教學, 對學生動手能力培養(yǎng)力度不夠。實踐教學從屬于理論教學,尚缺乏標準化實訓項目與統(tǒng)一編制的運動療法技術學實訓課程標準的指導以及評分標準的考量, 實踐教學尚缺乏完整性與系統(tǒng)性, 尤其對學生人文素質、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不夠, 從而導致學生康復治療技能差,畢業(yè)上崗后不能立即勝任日常工作。因此,現(xiàn)有的運動療法技術學實踐教學已不能完全適應康復治療技術專業(yè)治療師培養(yǎng)的目標。
該項改革注重教學的綜合性,增加實踐課程學時,實行“校院合作、工學交互”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開展以“導師制”為核心的實訓教學模式,發(fā)展床旁教學,分組討論,小教室授課等多種臨床教學形式,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通過在全校實施運動療法技術學實踐課程改革,學生經(jīng)歷由臨床模擬到實戰(zhàn)的強化訓練,具備了良好的人文素質,扎實的操作技能,形成了初步的臨床思維能力,可以極大提高國家康復治療師考試的一次性通過率,畢業(yè)即能上崗工作,為將來成為合格的康復治療師打下良好的基礎,進而可彌補當前康復治療技術人才需求缺口,切實為社會輸出大量合格康復治療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瞿禮華,柯世懷,王正值,聞亞軍.案例式互動討論教學模式對高職康復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 2014.11: 110- 111
[2]傅青蘭,周菊芝,陳芙蓉.高職高專院??祻椭委熂夹g專業(yè)實訓教學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浙江醫(yī)學教育. 2010.9: 5-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