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從軍
新課程核心是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好與差相比較在而存在。有好學生,必然就有差學生。教師都有這樣的體驗,教優(yōu)生容易,教學困生難。優(yōu)秀學生各方面都不錯,正如響鼓無需重錘一樣,教育起來是比較容易的。而學困生則不同,不僅學習成績有困難,而且生活習慣,個人性格都有很多毛病,對老師對父母的諄諄教誨常當作耳旁風,教育效果常不理想。長此以往,教師容易喪失轉(zhuǎn)變學困生的信心,其放棄了,這樣學困生就會在班級中,把他們身上的不良習氣:如不按時完成作業(yè),上課不遵守紀律,抽煙、打架等傳給其他同學,帶壞更多的人,危害到整個班集體。當這些人以后走向社會時,又會危害到社會。能不能把學困生轉(zhuǎn)變好,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教師教育成功與失敗的標志。教師的工作既然是一切為了學生,就應該特別重視學困生的轉(zhuǎn)變工作。
一、學困生的類型
學困生分兩類:智力型學困生和非智力型學困生。智力型學困生是指那些非智力因素(興趣、意志、情感、動機、信心、習慣、性格、毅力)較差的學生。
調(diào)查研究表明,成績最好的和成績最差的學生最明顯的差異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具有強烈的學習動機,濃厚的學習興趣,較強的進取精神,頑強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遇到的多數(shù)是非智力型因素學困生。
二、非智力因素學困生的成因
(一)家庭原因
1、父母因自身綜合素質(zhì)水平不足,疏于對孩子的指導管教。如有的家長熱衷于玩樂、抽煙、酗酒、打牌,有的家長脾氣暴躁,孩子稍有過錯就大打出手,有的家長對孩子不管不問,讓孩子缺少關愛。
2、對孩子過渡溺愛。不少獨生子女家庭經(jīng)濟條件好,孩子的長輩無節(jié)制地過多地滿足孩子的欲望,讓孩子變嬌,變懶,變自私,吃不得半點虧,受不了半點氣,更別說是吃苦了。目中無人,好像他就是天下第一,人人都應該寵著愛著他才行。
3、單親家庭。每個家庭的破碎,都經(jīng)歷了父母反復爭吵,甚至父母之間大打出手,孩子或多或少地耳濡目染,親眼目睹,親身親歷體驗過。這樣的孩子往往膽小,內(nèi)向并且很叛逆。
4、父母迫于生計,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看管,由于老人年邁,精力有限,又缺少有效教育孩子的方法,兩代人之間存在代溝,要么溺愛,要么放任,對孩子的關愛教育不夠。
(二)學校原因
1、學校的管理制度。在學校的管理考核中,唯成績獎罰老師,評價老師,教師有時候也無可奈何,跟著唯分數(shù)評價學生。學生學習受挫后,往往得到的是多重壓力,同學的挖苦、父母的責罵、教師的斥責,這樣讓學生更加厭學,對學習更失去了信心。
2、教師隊伍中性別的缺失。特別是小學教師隊伍中,由于多年來女生比例嚴重高于男生比例,有的學生甚至沒法接觸過男老師。女老師大多以說服教育為主,調(diào)皮的男生摸準其性格之后,更加肆無忌憚,毫無畏懼之心,最后成為了學困生。
(三)社會原因
1.市場經(jīng)濟的負面影響,使學生失去了正確的價值觀。
2、影視、網(wǎng)絡的普及,給學生造成的危害更大。且不說暴力、色情內(nèi)容讓學生魂不守舍,單單就網(wǎng)絡游戲也讓學生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梢院敛豢鋸埖卣f,要毀掉一個孩子很容易,只需給他一部手機就行了。有人把學生玩手機游戲比作了新型毒品確實有一定道理。
三、學困生的轉(zhuǎn)化方法
1、因材施教、對癥下藥。就是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管理。對學業(yè)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應該對教學內(nèi)容作適當調(diào)整,降低要求,與家長配合,補好基礎。對教學速度與教學內(nèi)容密度進行適當調(diào)整,放慢速度,減少密度,降低難度。狠抓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興趣,激發(fā)動機,養(yǎng)成習慣。特別要注重個別輔導,增加課外閱讀,課外活動和文體活動。通過多種活動開發(fā)智力,挖掘潛能。
對品行差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措施,抓住其身上存在的問題,及時批評,以正面教育為主,講明危害,多鼓勵,多引導,多提醒,反復抓,抓反復,讓學及時認識到錯誤危害,及時作出反思。同時表揚閃光點,因勢利導地進行教育。
2、教師要想盡一切辦法,調(diào)動學困生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引導學困生動腦,善于思考,勤于思索,大膽提問,大膽發(fā)言。教師要善于抓住時機,發(fā)現(xiàn)閃光點,極力表揚。總之,教育學困生教師要有正確的理念。一要關心呵護,二要善于誘導,三要循序漸進,堅持由易到難的原則。
3、對學困生要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形成綜合治理的良好局面。學校內(nèi)部要力爭做到:學校領導、班主任、科任教師、班委四結(jié)合,共同發(fā)揮四個方面的積極性,擰成一條繩,握成一個拳頭。形成強大的合力,學困生才能得到轉(zhuǎn)變。
4、熱愛學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轉(zhuǎn)化學困生的基礎,是轉(zhuǎn)化學困生的前提。只有愛心,對自己本職工作的熱愛,才會轉(zhuǎn)化成為一種動力,才會激發(fā)起教師的斗志,想辦法,花力氣,花時間,拼了命的去關心愛護學生,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善意,體會到教師的用心良苦,讓學困生真正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美好期待,體會到集體的溫暖,慢慢地增強自信心,漸漸地改掉身上的不良習慣。
5、尊重學生人格
教師要相信,學困生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zhuǎn)變的。老師不能把學生看作“朽木不可雕”、“頑石不成器”… … 這樣的理念會嚴重傷害到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自尊心是一個人的做人靈魂。無論誰,都具有強烈的的自尊心,都渴望獲得他人的認可,獲得他人的贊賞。而學困生長期受到冷落、歧視,內(nèi)心極其脆弱,對別人評價自己的言行極為敏感。他們更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信任與理解。
所以教師必須學會尊重,刻意保護,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尊重,更多的關愛。要與他們平等對話,教育時要和風細雨,橫眉冷對,橫加指責,狂風驟雨的批評、指責只會適得其反。要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特別關愛,同學對他們的特別友善,用愛心融化他們冰冷的心靈防線,用真情架起一道交流的橋梁。
6、客觀理性的認識自己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正確認識學困生,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困生正確認識自己。很大一部分學困生都存在心理障礙,因為不能正視自己,自暴自棄,因為自卑,對自己不能自拔。對社會,對人類,對別人的言行,對教師的批評都不能正確看待。作為教師,就是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幫助學生化解心理障礙,讓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找到坐標,對自己得出公正客觀的評價。了解自己,賞識自己,相信自己。這才是自我轉(zhuǎn)化的內(nèi)在動力。
7、善于發(fā)現(xiàn)學困生的閃光點
作為學困生,他們也希望自己取得好成績,也希望自己將來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因此,教師要隨時把握他們的心態(tài)?;ㄝ^多的時間,更多的精力去關愛他們,關心他們,親近他們,,達到對他們了如指掌。敏銳觀察他們細小的進步,微妙的變化,及時給予熱情的表揚,真心的鼓勵,通過活動,和他們打成一片,成為知心的朋友,讓他們對老師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一旦發(fā)現(xiàn)有了困難,就能及時幫助解決,這樣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8、大膽重用學困生
在選拔班干部時,有意識地讓學困生來當班干部,如勞動委員,體育委員,紀律委員等,發(fā)揮特長,學困生一旦被重用,一旦被賞識,一般都會產(chǎn)生明顯的變化。這種變化源于榮譽感、責任感和新鮮感。讓學困生在管理別人中,學會承擔責任,學會自控,學會自我教育,自我反思,從而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思想轉(zhuǎn)變了,人就會隨之改變。
總之,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轉(zhuǎn)變好學困生,確實是一塊極好的試金石。正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