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璐璐 王桂蓮
【摘 要】《小婦人》以作者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童年經(jīng)歷為藍本描述了馬奇家四個個性迥異的姐妹的成長故事,塑造出獨立、敢于追求自己幸福的獨立自主的女性主義形象。本文結合女性主義分析小說中四姐妹代表的獨立的新女性形象。
【關鍵詞】《小婦人》;女性主義;獨立新女性
中圖分類號:I10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12-00223-01
一、女性主義的起源與發(fā)展
西方女性主義起源于19世紀的歐洲,當時的歐洲處于深刻的社會變革時期,工業(yè)革命推動社會不斷進步的同時也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女性開始謀求與男性同等的政治權利,女權運動由此產(chǎn)生。女權主義者們質疑了傳統(tǒng)的男權社會形式,反抗并批判了男權社會形態(tài)中不公平對待女性的現(xiàn)象,肯定并強調了女性為社會所做的貢獻。
二、作品的時代背景
《小婦人》創(chuàng)作于美國內戰(zhàn)時期,當時的美國社會認可傳統(tǒng)的女性依附于男性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當時社會認可的是傳統(tǒng)淑女形象,此時的女性不能踏入主流社會,女性若想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只能通過婚姻這一唯一被社會認可的方式。這使得女性不得不依附于自己的丈夫,她們在家庭和社會中處于卑微的從屬位置。女性須遵循男權社會為她們制定的價值和倫理觀,此時女性沒有任何社會權利,也不被社會所尊重。
美國內戰(zhàn)時期,女性積極參加各項社會運動慢慢提升了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挑戰(zhàn)了傳統(tǒng)的家庭觀念,家庭中不再只是男性在外工作,廣大女性得到了工作的機會,她們不再依附于男性,獲得了和男性同等的教育權、選舉權等等權益,《小婦人》正是創(chuàng)作于這一背景下。
三、《小婦人》中展現(xiàn)的獨立新女性形象
(一)美麗端莊而又有些愛慕虛榮的梅格
梅格是馬奇家的長女,她主動承擔了照顧妹妹的責任,她長相出眾,熱愛跳舞,主要在家料理家務,代表著傳統(tǒng)的賢妻良母形象。同時她也有著較強的責任感。她曾經(jīng)愛慕虛榮,夢想進入上流社會。她曾因貧窮而自卑。一次參加上層社會的聚會時,她很羨慕上流社會人們的生活方式,而她也虛榮地讓姐妹把自己打扮成有錢人的樣子,滿足自己內心的失落感。最終經(jīng)歷過一些事情后她看清了在愛情面前金錢并不重要,從而改變了愛慕虛榮的心態(tài),終于找到了自己的真愛,過上了雖然貧窮但幸福的生活。此時女性完全從屬于男性,社會中有不少像梅格一樣遵從固有傳統(tǒng)的女性,完全服從丈夫的各項安排,安于在家庭中奉獻自己的一生。而像梅格這種傳統(tǒng)女性的代表最終醒悟過來,向著自己向往的幸福生活大步邁進。梅格所代表的女性意識思想也說明了當時大多數(shù)女性的思想依然受著傳統(tǒng)社會的禁錮。
(二)具有男子氣概和反抗精神的喬
喬是一個大大咧咧,做事光明磊落,喜歡直來直去,非常有主見的女孩,獨立性非常強。她頗具男孩氣概,與傳統(tǒng)的淑女形象格格不入,討厭那些本該屬于女孩做的事情,如不愿留長發(fā)、穿女孩喜愛的裙子等。喬同時也很自強,曾經(jīng)把心愛的頭發(fā)賣掉來貼補家里;她喜愛寫作,投身于鐘愛的文字中賺取稿費改善家里的生活。在男性為主導的社會中閃耀出燦爛的光輝。喬的形象代表了當時奮力追求自己生活的具有獨立精神的新女性。
(三)單純而甘于奉獻的貝思
三女兒貝思善良、靦腆而又樂于助人,她雖然個子小小的,卻盡力維護著家里的寧靜,她經(jīng)常默默地待在角落,而在他人遇到困難時伸出援手。貝思很喜歡音樂,當勞里的祖父聽說貝思愛彈鋼琴,卻羞于告訴他,便主動詢問大家是否對鋼琴感興趣,他可以教授。貝思聽聞非常高興,于是她很靦腆地找到勞倫斯先生,表示如果大家聽不到自己彈琴的聲音的情況下愿意學習。受到馬奇夫人的影響,貝思也樂于助人,但不幸的是,她在照顧生病的孩子時,身體本就不好的她也染上了疾病最終去世。貝思離去了,傳統(tǒng)女性的時代也隨之終結,看似軟弱的女性應該站起來尋求更高的社會地位。
(四)不拘傳統(tǒng)大膽追夢的艾米
不管別人怎么對自己冷嘲熱諷,艾米從未放棄對藝術道路的追尋,在這條充滿荊棘的道路上,她始終堅持自己的夢想并相信自己的才華,堅信自己最后一定會成功。種種這些足以說明艾米堅定維護女權主義,她不甘于整天只是做些家務的家庭婦女,她始終相信女性可以在家務之外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她堅定不移地去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從艾米身上可以看到,她對傳統(tǒng)家庭婦女的價值產(chǎn)生了極強的質疑,女性可以在更廣闊的社會領域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
四、結論
在《小婦人》中,作者塑造的四個獨立的新女性形象展現(xiàn)了女性對于自由平等、善良正義的追求,既引起了眾多女性讀者的代入感, 又引領了當代女權主義的萌芽與發(fā)展。即使是在今天,仍有一定的研究意義。
參考文獻:
[1]何小穎,喬·馬奇.妥協(xié)于傳統(tǒng)的另一種“新女性”——《小婦人》的女性主義新解[J].科技信息,2008(35):213.
[2]路易莎·梅·奧爾科特.小婦人[M].劉春英,陳玉立譯.南京:譯林出版社,1998.
[3]陳玉暉.淺析《小婦人》中四姐妹性格特點[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1(8):209.
[4]張元.解讀《小婦人》中的女性角色[J].芒種,2011(10):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