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鈺
【摘要】素質教育是以培養(yǎng)和提高全民整體素質為最終目標的教育,不能只是空談口號,要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不能以偏概全,要因人而異,不能只是簡單的知識傳授,還要培養(yǎng)孩子們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
【關鍵詞】素質教育 差異 方法 環(huán)境 知識傳授
曾幾何時,素質教育的名詞時髦社會,人們開始對應試教育進行了徹底批判,雖然沒有改變教育考試制度,但總算覺得心理有點覺醒。但是,應該怎樣對孩子進行素質教育呢?這成為人們思考的一個問題。作為一名教師,結合自己的體會談一點感想。
一、實施素質教育的方法要因人而異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是普遍的,絕對的,每個人都有與他人不同的個性特點。在學校,教師要面的是全體學生,是不一樣的個體存在,要因材施教,教育方式不能單一。
新的一個學期又開始了,學生基本上都是打亂后重新組合的。在緊張的抓班后,很多老師們拿到名單后,首先是向原班老師詢問每個學生的情況,對于成績好的、聽話的學生教師都很喜歡,但是對于學習差一些的,調皮搗蛋的,卻總是避而遠之。但是為何一開始就戴著有色眼鏡看他們,為何不給他們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呢?學生都是平等的,不管成績好壞,不論聽話調皮,大家的過去就像一張白紙,應該把它翻過去,打開新的一頁。從教師接手的那一刻起,大家在教師眼里就是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大家可以展示各自的優(yōu)點,即使面對學習不好的,調皮的學生,也不要有先入為主的思想,沒有壞學生,只有找不到正確教育學生方式的老師。像之前班里有一個學生,比較調皮,父母也不怎么管,學習成績很差,對待這樣的學生,老師首先要有的就是耐心,不能一味地批評,讓學生從心里產生排斥心理,要時刻留心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給予表揚與稱贊,讓他們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堅持下去,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進步遠遠超過你的想象。那些學習成績差,看起來不聽話的學生。其實,他們一直是班級的弱勢群體,心靈都很脆弱,老師的嚴厲,同學們的冷淡,使每位同學筑起了戒備的城墻,他們漠視周圍的一切。只有老師的鼓勵,同學們的承認才能使他們卸去偽裝,露出久違的笑容。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一個孩子經過兩三個月的努力還看不到自己的成功,他們會停滯不前?!背晒κ窍谒麄冃念^冰塊的春雨,嘗到甜頭的他們會翻然悔悟:原來我和其他孩子一樣,也是有才能的。教師只要給他們的心靈一塊糖,就能暖化他們,滋潤他們,幫助他們樹立信心。作為一名教師,要更加用心地對待這些同學,努力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讓他們的心靈綻放光彩。
二、實施素質教育要培養(yǎng)孩子對環(huán)境的應對能力
一個有能力的人首先表現(xiàn)在對環(huán)境的應對能力,環(huán)境需要你適應它,你要有能力適應它,否則就會被淘汰,所以實施素質教育就要培養(yǎng)孩子對環(huán)境的應對能力。
俗話說“環(huán)境造就人”,每一個班級中總會有一些學生比較內向,很少主動和其他同學一起玩。曾經班里有這樣一個學生,父母親都是內向型的,不太說話,而生存的環(huán)境是九十多平方的房子,整天面對的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太缺少同齡的玩伴了,漸漸的就變的不太會跟周圍人交流了。其實這類學生大多比較敏感,他們希望得到周圍人的重視,但卻不知道怎樣表達,無法適應周圍的環(huán)境。作為一名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更要培養(yǎng)他們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每當班級有集體活動的時候,都要鼓勵他積極參加,也會讓其他同學主動接近他,當他有進步的時候夸獎他,慢慢的他就會找到自信,變的活潑開朗起來。其實,學校的教育并不單單只是放在識字、學外語、做算術、彈鋼琴上,更要培養(yǎng)他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養(yǎng)成積極思考大膽想象的習慣、具有手腦并用的實踐能力,這些才是孩子的基本素質,這才是我們需要重點培養(yǎng)的。
三、實施素質教育的同時也要重視知識的傳授
當前,對素質教育存在很多誤區(qū),由于對素質教育的理解不夠,因而在認識上產生了偏差,進而導致行為上的偏差。例如:
現(xiàn)在家庭教育的“隔代撫育、留守兒童、單親家庭教育的模式對孩子會造成人際關系冷漠、情緒不穩(wěn)定等心理失衡現(xiàn)象。幫助家長了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四個缺失(文化含量的缺失;共同時間的缺失;情感支持的缺失;家庭民主的缺失)三個不和諧(親子關系不和諧;家庭教育投入中物質投入與精神投入不和諧;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不和諧)。讓家長了解家庭教育中孩子成長階段重要性,“母親焦慮、父親缺失”會造成孩子失控、敵對、偏執(zhí)人格發(fā)展的障礙。輔導家長有效與孩子溝通的方法。不同時期心理特點及溝通方式。讓家長積極配合學校對孩子進行教育。呼吁母親素養(yǎng)工程;學習型家庭;溫暖和睦家庭,注重青少年的品德培養(yǎng)、能力培養(yǎng)、素質培養(yǎng),為青少年的健康人格發(fā)展奠定基礎。
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影響是不可磨滅。因此,學校要懂得結合家長,與家長共同合作,共同為青少年營造健康、快樂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除此之外,青少年不愿意向家長傾訴自己的成長問題,拒絕與家長進行溝通也是青少年的青春期心理調適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這也就要求我們必須要將家校合作提上日程。
比如,我們學校有一個學生與自己的母親的關系很差,自從進入青春期以來,這種逆反、反感母親的情緒就變得越來越嚴重。在了解了事情原委之后,我才知道,原來這個學生的母親對自己的孩子期望過高,總是以考試分數來評判孩子的一切行為,這讓這個學生感到家庭氛圍十分沉悶、壓抑,也完全感受不到母愛。之后,我便與這個學生的母親進行了溝通,希望她能夠改變自己的傳統(tǒng)觀念,懂得關心孩子、愛護孩子,同時還要將眼光放寬,懂得為孩子留出一定的自由空間,允許自己的孩子有業(yè)余愛好,不要總是以分數來評價學生等。在與這位母親進行了多次溝通之后,這位母親漸漸接受了現(xiàn)在的素質教育,也開始嘗試改變自己的教育模式,而這個學生人格也變得更加完善。
總而言之,青少年處于人生發(fā)展的重大變化時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都處于不平衡的狀態(tài),同時又容易受到很多家庭、社會因素的影響,自我意識、自我評價不能夠客觀評價,因此我們教師一定要認真分析每一個學生心理問題背后的根源,根據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認知、歸因來進行心理輔導,從而使青少年的人格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程琛.青少年在中學階段的情緒和情緒調節(jié)特征的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5.
[2]佘雙好,馬國亮.當代青少年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新特點與對策[J].青年探索,2010,(5) :85-91.
[3]李江華.改變錯誤認知 增強改造信心.社會心理科學,2008,(96):82-85.
[4]郭念鋒.心理咨詢師三級.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8.11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