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先敏
(綿陽市安州區(qū)人民醫(yī)院,四川 綿陽 622651)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結腸和直腸的炎癥性疾病。此病的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具有難治愈、易復發(fā)、并發(fā)癥多等特點。此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為腹痛、腹瀉和粘液性膿血便等。如果治療不及時,病情嚴重者可引發(fā)腸穿孔、中毒性結腸擴張等多種嚴重的并發(fā)癥,嚴重威脅其生命安全。目前,5-氨基水楊酸類藥物、免疫抑制劑類藥物和激素類藥物是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三大類藥物。但使用上述三類藥物進行治療的患者普遍存在用藥的時間長、并發(fā)癥多、病情的復發(fā)率高等特點。因此,這三類藥物在臨床上的應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近年來,中醫(yī)藥在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中發(fā)揮著明顯的優(yōu)勢。有報道指出,聯(lián)合使用加味芍藥湯與美沙拉嗪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效果較為理想。為了驗證這一報道的有效性,筆者對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間綿陽市安州區(q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90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進行了以下研究?,F(xiàn)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間綿陽市安州區(q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90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這些患者被納入本次研究的標準是[1]:1)經西醫(yī)診斷,其病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制定的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標準。2)經中醫(yī)診斷,其病情均符合《實用中醫(yī)消化病學》中關于濕熱內蘊證的診斷標準。3)經病理組織學檢查、內鏡檢查及實驗室檢查被確診患有潰瘍性結腸炎。這些患者的排除標準是:1)患有嚴重的心、腦、肝、腎等器質性疾病。2)存在腸道器質性病變。3)對本次研究中使用的藥物過敏。4)病情危重,需加用免疫抑制劑或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在這些患者中,患有輕度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有12例,患有中度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有36例,患有重度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有42例。根據(jù)用藥方案的不同,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美沙拉嗪組(n=45)和美沙拉嗪-芍藥湯組(n=45)。在美沙拉嗪組患者中,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分別有25例和20例,其平均年齡為(34.2±2.8)歲,其平均病程為(2.7±1.4)年,其血紅蛋白的平均值為(76.8±3.9)g·L-1,其紅細胞的平均沉降率為(49.5±8.7)mm·h-1。在美沙拉嗪-芍藥湯組患者中,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分別有24例和21例,其平均年齡為(34.6±2.5)歲,其平均病程為(2.6±1.6)年,其血紅蛋白的平均值為(78.3±4.2)g·L-1,其紅細胞的平均沉降率為(47.3±7.2)mm·h-1。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為美沙拉嗪組患者使用美沙拉嗪腸溶片(生產企業(yè):葵花藥業(yè)集團佳木斯鹿靈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9980148)進行治療。美沙拉嗪腸溶片的用法是:1)患有輕度和中度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每次服0.5 g,每日服3次。連續(xù)治療8周。2)患有重度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在進行治療的第1~2周,每次服1.0 g,每日服3次;在進行治療的第3~4周,每次服0.75 g,每日服3次;在進行治療的第5~8周,每次服0.5 g,每日服3次。連續(xù)治療8周。為美沙拉嗪-芍藥湯組患者在使用美沙拉嗪腸溶片的基礎上,加用加味芍藥湯進行治療。加味芍藥湯的藥物組成和制用法為:大黃6 g、檳榔6 g、黃芩6 g、肉桂6 g、炙甘草6 g、黃連15 g、當歸15 g、芍藥30 g。將上述中藥用水煎煮后,留取300 ml的藥汁。每日服用1劑,分早晚2次服用。連續(xù)治療8周。對于熱毒重的患者,可在基本方中加入白頭翁9 g、金銀花9 g;對于痢下赤多白少的患者,可在基本方中加入地榆9g、牡丹皮9g。
例如教師在進行高中化學教學時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形式,為學生展示更加形象的相關知識.也可以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引發(fā)學生的共鳴,提高學生注意度.也可以采用小組競賽的機制,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比如在進行硅相關知識教學時,由于硅與碳十分相似且又有 區(qū)別,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進入到生活著,自主尋找硅和碳之間的區(qū)別,進而引發(fā)思考硅的主要特性.
1)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在本次研究中,我院根據(jù)《內科學》[2]中規(guī)定的潰瘍性結腸炎的診斷標準,并結合這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及其進行腸鏡檢查的結果,對其治療的效果進行判定。⑴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若完全消失,其進行腸鏡檢查的結果顯示,其結腸粘膜已恢復正常,且無充血和水腫的現(xiàn)象,則可判定其治療的效果為治愈。⑵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若逐漸緩解,其進行腸鏡檢查的結果顯示,其結腸粘膜的潰瘍面縮小,但存在輕度充血和水腫的現(xiàn)象,則可判定其治療的效果為有效。⑶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若未見好轉,其進行腸鏡檢查的結果顯示,其結腸粘膜的潰瘍面無明顯變化,且周圍粘膜水腫、滲血的現(xiàn)象較為嚴重,則可判定其治療的效果為無效??傆行?(治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0 %。2)觀察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我院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法(ELISA)來測定這些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血清炎性因子的各項指標包括:C-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白細胞介素(IL-1、IL-8)。3)觀察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頭痛、皮疹、胃腸道反應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4)在治療后3個月,我院對這些患者均進行了隨訪,以觀察其病情的復發(fā)情況。
本次研究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美沙拉嗪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7.8 %(35/45);美沙拉嗪-芍藥湯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3.3 %(42/45)。與美沙拉嗪組患者相比,美沙拉嗪-芍藥湯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更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對比
接受治療后,與美沙拉嗪組患者相比,美沙拉嗪-芍藥湯組患者CRP的水平、TNF-α的水平、IL-1的水平和IL-8的水平均明顯更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接受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對比(±s)
表2 接受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對比(±s)
組別 例數(shù)(n)CRP(mg/L)TNF-α(μg/L)IL-1(ng/L)IL-8(ng/L)美沙拉嗪組 45 8.24±2.65 126.80±7.24 9.44±3.36 11.90±2.28美沙拉嗪-芍藥湯組 45 7.02±2.28 121.92±6.58 8.20±2.11 10.12±2.10t值 2.3411 2.7976 2.0965 3.8521P值 <0.05 <0.05 <0.05 <0.05
接受治療后,在美沙拉嗪組的45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發(fā)生了頭痛,有1例患者發(fā)生了胃腸道反應,有1例患者發(fā)生了皮疹,其不良反應的總發(fā)生率為8.9 %(4/45);在美沙拉嗪-芍藥湯組的45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發(fā)生了胃腸道反應,有1例患者發(fā)生了皮疹,其不良反應的總發(fā)生率為6.7 %(3/4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總發(fā)生率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接受治療后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的對比
接受治療后,美沙拉嗪-芍藥湯組患者病情的復發(fā)率為4.4 %(2/45);美沙拉嗪組患者病情的復發(fā)率為17.8 %(8/45)。與美沙拉嗪組患者相比,美沙拉嗪-芍藥湯組患者病情的復發(fā)率明顯更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0500,P<0.05)。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腸道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性疾病,已被WHO(世界衛(wèi)生組織)列為現(xiàn)代難治病之一。此病的發(fā)病機制尚不完全明確,但一般認為與患者存在腸道感染、腸內炎性介質增多、粘膜組織免疫功能受損等因素密切相關。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3],患者腸內的炎性介質增多、腸道免疫功能異常均可導致其罹患潰瘍性結腸炎,而抑制特異受體和免疫反應,可有效地緩解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臨床癥狀。過去,臨床上主要使用免疫抑制劑、氨基水楊酸制劑和糖皮質激素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進行治療,但使用該療法的療程較長,較易使患者產生諸多不良反應,且患者病情的復發(fā)率較高,這使許多患者難以接受。近年來,中西醫(yī)結合療法在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治療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顯現(xiàn)出較好的治療效果。中醫(yī)認為,潰瘍性結腸炎屬于“腹痛”、“泄瀉”、“痢疾”、“腸風”等范疇,其發(fā)病多因脾氣不足,寒溫失宜,濕熱之邪侵襲大腸,致腑氣失調,氣血與濕熱之氣相搏結,化為粘液血便;或因脾胃損傷,脾失健運,濕濁壅塞腸道,郁熱傷及血絡,化為膿血。此病的主要病機為濕熱蘊結,氣血失調。因此,中醫(yī)治療該病應以祛濕清熱、化瘀止血為原則。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在進行西醫(y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加味芍藥湯對45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該方中的黃連、黃芩為君藥,具有清熱燥濕解毒之功效;芍藥、當歸、檳榔、木香為臣藥,具有活血養(yǎng)血、行氣導滯、調和氣血之功效;而該方中的大黃、黃芩、黃連可起到活血行氣、瀉下通腑之功效;肉桂可防嘔逆,又可助白芍、當歸行血和營,將上述中藥用炙甘草進行調和,則可實現(xiàn)濕去熱清、氣血調和之功效,故下痢可愈。此外,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4],芍藥苷可通過升高抗炎因子IL-10(白細胞介素-10)的表達、下調促炎因子IL-2(白細胞介素-2)和IL-6(白細胞介素-6)的表達,來調節(jié)腸道異常免疫反應、抑制炎癥反應,從而修復潰瘍,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接受治療后,與美沙拉嗪組患者相比,美沙拉嗪-芍藥湯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更高,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一研究結果與其他學者的研究結果相一致[5]。而另一研究結果顯示,與美沙拉嗪組患者相比,美沙拉嗪-芍藥湯組患者CRP的水平、TNF-α的水平、IL-1的水平和IL-8的水平均明顯更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降低血清炎性因子也是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一個重要目標[6]。還有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總發(fā)生率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是,與美沙拉嗪組患者相比,美沙拉嗪-芍藥湯組患者病情的復發(fā)率明顯更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聯(lián)合使用加味芍藥湯與美沙拉嗪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確切,且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為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聯(lián)合使用加味芍藥湯與美沙拉嗪進行治療,可有效地提高其治療的效果,降低其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及病情的復發(fā)率。因此,該用藥方案可作為臨床上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優(yōu)選用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