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華,侯禮營
(東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山東 東營 257335)
腦梗死是臨床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該病在我國的發(fā)病率為109.7/10萬~217/10萬[1]。該病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缺損。目前,臨床上對該病患者主要是進行溶栓、降顱內壓、改善微循環(huán)等治療。有學者指出,對腦梗死患者進行治療的原則主要是恢復其大腦缺血半暗帶的供血、減輕其神經功能缺損的程度及降低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殘疾率和死亡率[2]。在文本中,筆者主要研究用阿托伐他汀與氯吡格雷治療腦梗死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期間東營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0例腦梗死患者。這些患者的家屬均簽署了自愿參與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其中,排除對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的患者,排除經治療無效死亡的患者。將這8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別有25例(占62.5%)和15例(占37.5%);其年齡為52~76歲,平均年齡為(62.93±6.71)歲;其中,有21例(占52.5%)患者的病情經頭顱CT檢查得到確診,有19例(占47.5%)患者的病情經頭顱MRI檢查得到確診。在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別有26例(占65%)和14例(占35%);其年齡為53~77歲,平均年齡為(63.17±6.83)歲;其中,有23例(占57.%)患者的病情經頭顱CT檢查得到確診,有17例(占42.5%)患者的病情經頭顱MRI檢查得到確診。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在兩組患者入院后,對其進行吸氧、溶栓、降顱內壓、改善微循環(huán)及保持水電解質平衡等常規(guī)治療,并將其血糖和血壓控制在正常的范圍內,同時用阿司匹林(用法是:口服,100 mg/次,1次/d,連續(xù)用藥15 d)對其進行治療。在此基礎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與氯吡格雷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阿托伐他汀的用法是:口服,40 mg/次,1次/d,連續(xù)用藥15 d。氯吡格雷的用法是:口服,75 mg/次,1次/d,連續(xù)用藥15 d。
進行治療前后,比較兩組患者C-反應蛋白(CRP)的水平?;颊逤RP的水平越高,表示其體內的炎癥反應越嚴重。進行治療前后,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價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的嚴重程度?;颊叩脑u分越低,表示其神經功能缺損的程度越輕。將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經治療,患者的NIHSS評分較治療前明顯下降,其生活自理能力明顯提高,且其未遺留任何后遺癥。有效:經治療,患者的NIHSS評分較治療前有所下降,其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高,其遺留有輕度的后遺癥。無效:經治療,患者的治療效果未達到有效和顯效的標準[3]。
用SPSS13.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接受治療前,兩組患者CRP的水平及NIHSS評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接受治療后,觀察組患者CRP的水平和NIHS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1 對比兩組患在接受治療前后其CRP的水平及NIHSS評分(±s)
組別 例數(shù) CRP的水平(mg/L)NIHSS評分(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16.14±3.27 6.23±1.61 18.52±3.79 7.34±1.84對照組 40 16.43±3.29 9.47±2.95 18.61±3.93 12.31±2.12t值 0.347 8.317 0.365 6.479P值 >0.05 <0.05 >0.05 <0.05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腦梗死是神經內科的常見病。近年來,該病在我國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吨袊X卒中防治報告(2015)》中的數(shù)據(jù)顯示,在我國40歲以上的人群中,有15%的人是罹患腦梗死的高危人群。臨床研究表明,腦梗死的誘因較多,如患者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缺乏體育鍛煉、飲食習慣不良及長期吸煙等均可能導致其罹患該病。目前,臨床上對該病患者主要是進行藥物治療。氯吡格雷是一種血小板抑制劑。該藥能選擇性地抑制ADP與血小板受體相結合,也可抑制由非ADP所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從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5]。阿托伐他汀是一種HMG-CoA還原酶抑制劑。該藥能將羥甲基戊二酸單酰輔酶A轉化成甲羥戊酸,并能增加肝臟細胞表面LDL受體的數(shù)量,增強肝臟細胞對低密度脂蛋白的攝取和分解能力,從而起到調脂的作用[6-7]。臨床研究表明,在對腦梗死患者進行溶栓、降顱內壓、改善微循環(huán)等常規(guī)治療的同時,加用阿托伐他汀與氯吡格雷進行治療,能起到抗血小板聚集及調脂的作用,進而可提高其臨床療效,改善其預后。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在對腦梗死患者進行常規(guī)治療的同時,加用阿托伐他汀與氯吡格雷進行治療,能顯著改善其CRP的水平,減輕其神經功能缺損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