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妙如
《國家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這一目標在中考聽說考試的改革中,充分得到了體現(xiàn),特別是信息轉述及詢問,綜合檢測了學生聽力理解、速記、整理信息、和口頭表達的能力??梢?,對學生進行英語信息轉述和詢問的難點及應對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主要難點
1. 聽力理解存在障礙
掌握不到材料的中心內容,也就是學生說的:聽不懂。由于缺乏正確的指導方法,學生無法掌握重要信息和關鍵語言點,聽力理解存在較大障礙。
2. 缺乏速記的技巧
信息轉述的最終目的是要學生把聽力材料的內容按提示要求轉述出來。學生在這么短時間內不可能把全部內容都記在腦海,但是逐詞逐句記錄下來也是不現(xiàn)實的,因為英語錄音的一般語速是每分鐘100~130個詞,而我們手寫只能是30~50個詞,所以就要求學生掌握速記的方法。
3. 對句型和語法的掌握有欠缺
在根據提示要點和記錄的內容進行轉述時,需要流暢的語音、語調,更重要的是把所有要點以完整的、準確的句子口頭表達出來。在信息詢問中,其實就是要求學生準確地翻譯句子。這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準確的語法和句型結構,而這對初期的英語學習者來說,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訓練。
二、應對策略
(一)組織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課后活動
策略提出的依據:任務型學習認為語言學習的過程要有實踐、要親身體驗;語言學習要在用中學。英語聽說考試中的信息轉述及詢問,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有較高的要求,是一個“信息輸入-理解-內化-輸出”的過程,學生必須通過在任務中實踐訓練,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掌握方法、總結技巧,最后才能達到提高綜合能力的目的。
1. 課前故事5分鐘
開學時就布置班里每個學生準備一個時長至少2分鐘的英文故事,學生必須把故事富有感情地熟背于心。每節(jié)英語課前,以抽簽的形式抽出講故事的學生。當同學在講故事時,其他同學拿出紙和筆給講故事的同學打分,并且記錄故事的五大要素:who、what、when、where、how,接下來有兩項任務要完成:其一,回答講故事的同學提出的相關問題;其二,根據記錄下來的單詞、短語或者句子,把故事的主要內容復述出來。
2. 利用課本內容,合理設計表格、圖表或者思維導圖
信息轉述是要求學生根據要點提示獲取信息并且進行轉述,而要點提示的形式通常是以表格、圖表或者思維導圖出現(xiàn),學生一定要熟悉其中的結構和邏輯關系,才能有序、完整地轉述材料的內容。
(二)聽力和速記的策略訓練
策略提出的依據:有效地使用外語學習策略可以促進外語語言技能的發(fā)展,并且能夠提高英語學習效果。
1. 選擇性注意策略訓練
學生在調查中表示聽不懂聽力材料,針對這一現(xiàn)象,對學生進行選擇性注意策略訓練,可以幫助增加策略使用意識,有目的地過濾、篩選進入大腦的各種零碎信息,保證大腦對信息進行編碼、儲存、加工,從而實現(xiàn)有效的聽力學習。在聽信息轉述的材料之前,應該先瀏覽圖表或者思維導圖的內容,可以預測聽力材料的內容。在聽的過程,帶著問題有目的地獲取缺失的信息。
2. 英語速記策略訓練
信息轉述及詢問是一個從輸入到輸出的過程,只有掌握快速記錄的方法,才能保證不會錯失太多關鍵信息。學生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記首字母法,如:HongKong記成HK;記數(shù)字法,如eighty記成80,甚至可以用中文,如beautiful記成美。類似的記法可以節(jié)省很多時間,以免為了寫下一個單詞,而錯過了后面一連串的信息。
(三)鞏固短語和句型
策略提出的依據:英語中的短語和句型就好比建筑材料中的磚頭和鋼筋,鞏固短語和句型直到能熟練運用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至關重要,在信息轉述及詢問中,也不例外。
單純的機械動作并不利于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所以我嘗試了一些新的方法。在學完一課的新短語、句型后,把該課的短語、句型都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造句,并且在一句話中盡可能多地用上以上短語(這樣學生就不得不用上復合句),最后全班學生把這些造出來的句子連成一段話。由于句子是不同的學生造的,連成的話難免邏輯錯亂,甚至滑稽、搞笑,正是因為這樣,學生們笑得前仰后合,自然而然對此活動熱情高漲,積極認真參與。
責任編輯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