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韜 蘇慶富 暴天陽
摘 要:本研究在運用文獻資料的基礎之上,從運動員心理疲勞的定義、產(chǎn)生原因、特點以及運動員自我意識的功能方面來探析運動員自我意識與心理疲勞兩者之間的關系。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運動員在整個職業(yè)生涯中面臨著訓練帶來的壓力、生理上的疲勞刺激和心理壓力負擔,同時發(fā)現(xiàn)運動員產(chǎn)生心理疲勞的原因主要是來自于個人認知、外部環(huán)境和社會因素的影響所導致。由此可以發(fā)現(xiàn)運動員自我意識與心理疲勞存在緊密的聯(lián)系,運動員可以通過提升自我意識來緩解或消除心理疲勞所帶來的不良影響。
關鍵詞:運動員 自我意識 運動性心理疲勞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7(c)-0235-02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using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this study from the definition, 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thletes' mental fatigue analysis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athlete ego to athletes self consciousnes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ntal fatigue. Through the study found that athletes throughout his career training faces the pressure of stimulus, physical fatigue and psychological stress burden, also found that athletes causes of psychological fatigue mainly comes from the individual cognitio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influences. It can be found that athletes' self-awareness and mental fatigue are closely related, and athletes can alleviate or eliminat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mental fatigue by raising their self-awareness.
Key Words: Athlete;Self-consciousness;Athletic psychological fatigue
隨著體育競技水平的發(fā)展以及體育競賽所帶來的影響力的與日俱增,社會和訓練體系向運動員提出了新的要求,心理技能的發(fā)展也逐漸成為運動員競技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運動員已有的心理發(fā)展水平之間的矛盾相比,心理疲勞的普遍出現(xiàn)使得運動員自我意識逐漸成為降低或調整運動員心理疲勞的基本條件,只有通過運動員的自我意識作用才能真正起到降低運動員心理疲勞的作用。為運動員感受到了外界向他們所提出的要求和自身心理能力(或各種主體因素)之間的差距并進而產(chǎn)生試圖消除這一差距的動機和實踐。由此運動員心理疲勞的發(fā)展程度會顯然降低,心理健康水平要更主動、更自覺、更快速,心理技能發(fā)展的水平和質量也會更高。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運動員的自我意識對提高運動員自身的穩(wěn)定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自我意識是一種多維度、多層次的復雜心理系統(tǒng),是指個體對自身心理、生理和社會功能狀態(tài)的知覺和主觀評價。自我意識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自我認識層面,即對自己身心情況以及社會關系的認識;二是自我體驗層面,即伴隨自我認知而產(chǎn)生的內心情緒體驗;三是自我調節(jié)層面,即個體對自己“內部障礙”和“外部阻力”進行合理評價和有效調節(jié)等方面。
到目前為止,國內關于運動員自我意識與心理疲勞的實證性研究開展得并不多。相關調查顯示,心理疲勞對運動員在日常訓練或比賽過程中可能帶來巨大的消極作用,甚至可能影響到運動員的整個職業(yè)生涯的走向。因此,研究運動員自我意識有利于運動員的生理和心理機能的發(fā)展,也可以促進各項素質得到鍛煉、改善和提高,對運動員預防和干預心理疲勞有著實際意義。
1 運動員心理疲勞產(chǎn)生的原因
運動員在整個職業(yè)生涯中面臨著訓練帶來的壓力、生理上的刺激和心理負擔。運動員產(chǎn)生心理疲勞主要是由于以下三個因素導致。
⑴個人認知因素:運動員個人認知中個人目標的設置是影響運動員產(chǎn)生心理疲勞的主要因素。在不同時間段,個人目標的設置對運動員的影響也不同,例如,運動員在參加比賽之前,雖然大部分時間訓練負荷和生理負荷很小,但此時對比賽結果的期待可能導致運動員的心理負擔加大。而運動員在日常訓練中,尤其是狀態(tài)上升期,即使訓練強度很大,始終處于突破自己生理極限的階段,但心理環(huán)境處于比較穩(wěn)定的狀態(tài),所以心理負荷可能很小。
⑵外部環(huán)境因素:外部環(huán)境對運動員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其中包括教練員制定的管理手段不合理,訓練負荷過重,訓練恢復措施不到位,致使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過程中,內心易產(chǎn)生緊張性和復雜性。還有由于訓練方式和訓練內容太單調,導致訓練效果不佳,致使運動員競技水平下降,影響運動員自信心與自我效能感,運動員很容易對自身能力產(chǎn)生懷疑,對訓練與比賽產(chǎn)生抵觸情緒,長此以往就很容易產(chǎn)生心理疲勞。
⑶社會支持因素:社會支持是導致運動員產(chǎn)生心理疲勞的另一個主要因素,運動員隨著年齡的增長,運動員的社交活動也隨之增加,然而教練員獨斷專行的領導行為卻使運動員失去了自主權,社交活動也就受到了限制,對于教練員安排好的訓練內容,運動員容易產(chǎn)生抵觸感,加之有些人際關系處理不當,運動員與教練員之間經(jīng)常出現(xiàn)矛盾和糾葛,以至于運動員心境備感壓抑,造成神經(jīng)能量的過多消耗,負面情緒蔓延,運動員也就容易形成運動性心理疲勞現(xiàn)象。
2 運動員心理疲勞的特點
心理疲勞的出現(xiàn)會導致運動員產(chǎn)生一系列表現(xiàn)癥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⑴軀體癥狀:身心疲憊感嚴重,容易感到疲倦,對生活和訓練無所適從、思維遲鈍、心不在焉、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食欲降低、頭疼失眠等癥狀。
⑵行為癥狀:技術感覺與完成效率降低,技術動作完成困難,訓練與比賽態(tài)度消極,對訓練與比賽的關注程度、投入程度下降,導致訓練質量和比賽能力下降。
⑶情緒癥狀:精神萎靡不振,面對訓練與比賽感到有心無力,情緒控制能力下降,暴躁、易發(fā)脾氣,抱怨感、抑郁感、消沉感、無助感等負性情緒蔓延,情緒穩(wěn)定能力持續(xù)下降。
⑷動機水平:心理疲勞容易使運動員自我效能感下降、自信心缺失,面對訓練時投入度、興奮度下降,喪失內部動機,對比賽與訓練產(chǎn)生抵觸感,同時各項意志品質也會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⑸成就感與負評價:運動員訓練、比賽的成就感降低,訓練效果與比賽成績難以調動運動員的積極性,并且伴隨運動投入程度下降、自信心下降等負面影響。
3 運動員自我意識對運動性心理疲勞的影響
3.1 自我意識認識自我對運動性心理疲勞的作用
最了解運動員內心情況的人莫過于運動員自己。首先,運動員要主動發(fā)現(xiàn)并明確認識精神萎靡不振、自信心下降、無助等自我內心活動及身心疲憊、食欲不振、頭疼失眠等外顯行為,然后與自己身邊的隊友或同學進行比對,進一步了解認識、發(fā)現(xiàn)自我的內心世界,對自己所了解的自身狀況做出合理、恰當?shù)脑u價。最后自己再去正確評價其他人,發(fā)現(xiàn)隊友的優(yōu)缺點,并且對照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達到加深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的目的。在積極準確地認識自我的基礎上,接受自己當下的狀態(tài),只有能正視自我,及時調整自我,才可能做到真正地完善自我,從而避免心理疲勞的出現(xiàn)。
3.2 自我意識自我體驗對運動性心理疲勞的作用
運動員在認識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一定的情感體驗,消極的情感體驗是導致運動員產(chǎn)生心理疲勞的重要原因,然而當自身的情緒體驗符合內心標準的行為和心理活動的時候,相應的就會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體驗。積極的情感體驗有助于運動員改善心理狀態(tài),消除負面情緒與心理疲勞感,提高運動員的訓練比賽投入度與積極性,改善運動員的自我效能感。例如,運動員可以通過語言暗示誘導其肌肉和神經(jīng)放松,同時還可配合播放輕松悠揚的音樂調節(jié)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最終調節(jié)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性的一種方法。
3.3 自我意識強化自我控制對運動員心理疲勞的作用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識在意志上的表現(xiàn),當運動員認識并體驗到訓練興奮性下降或自信心下降等不良的自我體驗時,運動員能夠通過自我控制來調整自身心理活動和行為的性質方向,是一種運動員自我主動調整的能力。當運動員發(fā)現(xiàn)或體驗到心理疲勞時,可以在行動中運用自我分析、自我體驗、自我鼓勵、自我監(jiān)督、自我命令等各種激勵手段來擺脫自身消極的身心狀態(tài),從而緩解或消除運動性心理疲勞。
4 結語
眾多研究顯示心理疲勞現(xiàn)象會對運動員產(chǎn)生諸多負面影響,在心理能力也在逐漸成為主導競賽成績的今天,對心理疲勞現(xiàn)象的研究也應該繼續(xù)深入,提出更多心理疲勞的應對方法也應成為研究的重點,因此本研究從理論上,為從運動員自我意識角度解釋心理疲勞提供了依據(jù),從自我意識的角度出發(fā)提出消除與緩解心理疲勞的方法,從而得到提升運動員自我意識程度可以緩解運動員心理疲勞的結論。
參考文獻
[1] 范春林.自我意識與青少年人格發(fā)展[J].當代教育科學,2006(1):58.
[2] 張力為, 毛志雄. 運動心理學[M]. 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3.
[3] 吳琳.運動性中樞疲勞的研究綜述[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12(6):82-87.
[4] 林嶺,張力為.運動性心理疲勞問題的研究現(xiàn)狀[J].心理科學進展,2007(3):524-531.
[5] 張力為,林嶺,趙福蘭.運動性心理疲勞:性質、成因、診斷及控制[J].體育科學,2006(11):49-56,74.
[6] 金湖,吳家舵.關于運動性心理疲勞的研究概況[J].體育科研,2006(3):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