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欣 趙長璧
摘 要:高校體育課的教學,以“健康第一”作為宗旨,面對的是全校的學生。當前,國家教育方針、政策放寬,越來越多的傷、病、殘學生進入了大學校園,成為一名大學生接受高等院校的全面教育,高校要對這類學生的體育課進行設計與構建,為他們能夠正常接受大學體育課教育,參與到高校體育課的學習與鍛煉,提供相應的保障。
關鍵詞:傷病殘學生 體育保健課 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7(a)-0069-02
1 體育保健課與常規(guī)體育選項課教學存在的差異
1.1 內涵不同
傷、病、殘學生這類群體的體育保健課,教學主要解決,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與手段使學生在上課過程中產生適應,從而達到教學目標與效果。同時,體育保健課的教學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這類學生不能很好地參加正常體育課的練習,還有的在上體育課的過程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困難。體育保健課的教學過程主要應起到的作用,是著重幫助他們適應體育教學和各種情況。常規(guī)的體育選項課,課堂教學目的是教授體育的“三基”——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技術,最終目的是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水平與心理健康狀況,這樣看來,體育保健課與常規(guī)體育選項課在教育內容與內涵方面,存在著非常明顯的區(qū)別。
1.2 教學面對的對象不相同
各高校為傷病殘學生開設的體育保健課,教學面對的對象主要是那些受傷、患病、身體有殘疾,不能參加劇烈活動的大學生群體。常規(guī)體育選項課,主要是教授給學生體育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技術”,因此看來,體育保健課與常規(guī)體育選項課的授課對象不同,而且教學目標要求相對更低、難度卻更大。
1.3 教學使用的手段、方法不相同
因為授課面對的對象不相同,因而授課教學時使用的一些方法、手段有著非常大的不同,其學生人數(shù)比較少、身體狀況不同程度地差于正常學生,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身體機能情況制定相對應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相對會有些簡單和乏味,要想收到好的教學效果,自然就比較慢一些。常規(guī)的體育教學,經(jīng)常使用“集體講解—示范—練習”的模式進行,過程中可靈活多變,使用多種不同的手段的選擇性大,體育保健課與常規(guī)體育選項課在教學手段及方法上,存在明顯不同。
2 高校傷病殘學生體育保健課開設的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
目前,高校傷病殘學生開設體育保健課面臨體育保健課的相關政策還不夠健全、體育保健課教學的師資力量欠缺、設施不完善的現(xiàn)狀,影響其設置的因素主要是缺乏適當?shù)慕滩暮徒處焷砺鋵嵔虒W任務的基本要求。體育保健課面對的是一群受傷、患病或殘疾的學生,常規(guī)教材,不適用于他們,當前,大學體育教材有很多,但是,缺少以康復為目的的體育保健課教材,而有專業(yè)經(jīng)驗的教師則更少。
3 確立高校傷病殘學生開設體育保健課教學的基本原則
3.1 鼓勵學生參加鍛煉
體育課的目的是,通過理論學習和實際練習相結合,學會懂得合作,并掌握一兩項體育運動的技能,培養(yǎng)學生運動的興趣,提高終身體育的意識,達到在身體素質與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的提高,提高身體運動能力,提高生活的質量。因此,對傷病殘學生也要貫徹體育教育的宗旨,使其參與到體育課內外的鍛煉中,開設體育保健課,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手段,使傷病殘學生很容易就能參與到體育課中去。
3.2 使傷病殘學生參與到正常學生的體育選項課
病殘學生易形成不良的心理,大學體育選項課程教學,應幫助傷病殘學生搭建平臺,使其可以輕松接觸到一些正常學生的課堂,鼓勵他們多參與。通過各種渠道,多主動疏導他們,使其減少抵觸的情緒,逐漸淡化他們的自卑心理,通過開設課程,使他們能接觸并參加一定運動量的練習,增強他們的健康狀況,減弱心理上的不良情緒,最終目的是,讓這部分學生能健康地成長,提升他們對自己的自信心。安排身體健康的學生,走進傷、病、殘學生的體育保健課堂,可以使他們增多與殘疾人溝通和交流,最終還能達到雙贏。
3.3 體育教師要一視同仁且區(qū)別對待
在一些正規(guī)的比賽中,有很多殘疾人運動員,他們的成績有很多并不遜色于正常人的運動員,所以說,通過合理地安排學習訓練,傷病殘學生同樣可以在大學體育課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鍛煉項目,并且可以通過刻苦訓練,最終也能達到較高的水平。體育教師要在上課的要求和原則上,合理把握一視同仁和區(qū)別對待的原則,他們在參與的體育課中被一視同仁,嚴格要求所有的學生,消除他們的自卑心理,并根據(jù)傷病殘學生的不同身體機能狀況,揚長避短,最終使他們在自己具有一定優(yōu)勢的項目上找到信心。
4 具體措施
4.1 加大相關政策、法規(guī)等制度的宏觀調控
目前,國家針對高校的體育教育,制定了許多相關的調控政策,明確了高校體育教育工作的要求,對那些病、殘群體,也提倡大家多關注這類人群,但并沒有明文規(guī)定、制定一些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僅在《全面健身計劃綱要》中指出:對病、殘、弱等特殊群體,提出開設保健課程,呼吁教育面向全體大眾,充分體現(xiàn)其公平性。因此,制定相對的有針對性的方針政策,是保證傷、病、殘學生也能參與到體育教學中、促進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
4.2 體育教師要進行專業(yè)的培訓
體育保健課的教學任務,主要是促進、提高身體健康水平,體現(xiàn)教育公平,以及以學生為主體的宗旨,進行的特殊的體育課程。目前,根據(jù)傷、病、殘學生特殊性的教學需要,必須進行有關專業(yè)教師的培養(yǎng),如營養(yǎng)學、心理學、保健學等學科,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學習制定有關體育保健教學的運動處方等,有條件的還應配備一些體育設備,進行相關的科研工作,為高校培訓指導體育保健課程教學,提供服務。
4.3 高校傷病殘學生體育課的授課方法
4.3.1 與普通學生共同參與體育課
通過位置和角色的調換的體驗交流,既能增加了同學們之間互相交流的機會,又可以使正常學生切身感受傷病殘學生面臨的困難,從而能夠更好地去幫助他們。因此,通過適當?shù)娜后w活動,打破常規(guī)上課的形式,增加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和對抗,還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們之間融洽的關系,開闊他們的視野與封閉的心理,消除自卑情緒和隔閡,極好地活躍課堂氛圍,促使大學體育課更加具有積極的意義。
4.3.2 單獨設立體育課程
對傷病殘學生進行單獨授課,針對他們的身體機能狀況,區(qū)別對待,為他們制定出以提高身體機能為目的的計劃,不斷鼓勵使其完成鍛煉任務,達到提高身體健康水平的目的,最終實現(xiàn)傷、病、殘學生也都能勇敢地參與體育鍛煉,并從中提高身心健康。
4.4 課程的設置
4.4.1 人數(shù)問題
對于傷、病、殘的學生,他們大都行動較緩慢,上課需要教師一對一地進行指導,因此,授課的人數(shù),應選擇10個左右,這樣,教師能比較好地照顧到他們每一個人。
4.4.2 設施問題
體育保健課程的授課內容,以鍛煉身體最基本的運動能力為主要內容,基本包含兩個方面——身體形體練習、運動的動作練習,上課應選擇在通風較好、溫度合適的地方,設施則以保護器具為主,如墊子、彈性皮筋等器材。
4.4.3 上課氛圍
授課的教師要善于誘導學生,消除他們的抵觸心理和情緒,更要細心、認真、以身施教,這樣才能提高傷病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于從茂,徐景文.普通高校開設體育保健教學的思考[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2(1):80-81.
[2] 陳艷飛,劉成.再論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持續(xù)下降的原因及對策[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8(5):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