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摘 要] 目前,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面臨嚴峻挑戰(zhàn),學生體檢合格率下降,超重肥胖發(fā)生率增加,近視比例居高不下,這些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均與學齡前兒童身體活動不足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從學齡前兒童身心特點及體能訓練終身益處出發(fā),通過對設計有趣、有用的體能訓練課程原則的探討,提出游戲化的體能訓練模式,以達到吸引學齡前兒童有效參與體能訓練的目的。
[關 鍵 詞] 學齡前兒童;體能訓練;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3-0154-02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yǎng)品琳瑯滿目,兒童營養(yǎng)過剩導致生長發(fā)育失調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同時,電子產品的強大吸引力,靜坐少動的生活方式又造成了兒童近視、惰性等不良生活狀態(tài)的出現(xiàn),使家庭正常生活秩序及兒童未來發(fā)展受到嚴重影響。
學齡前兒童(3~6歲)體能是其完成日常學習生活和一般運動的基礎,本文通過對學齡前兒童體能訓練課程設計的研究,探討適合兒童身體機能發(fā)展、改善身體形態(tài)以及兒童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的課程模式。
一、我國學齡前兒童體質現(xiàn)狀
我國約有兩億學齡前兒童,根據國家有關部門對學齡前兒童七次體質監(jiān)測結果對比分析得出,現(xiàn)階段情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身高、體重上漲,耐力、力量、速度等體能指標明顯下降。(2)心肺功能持續(xù)降低。(3)視力不良率居高不下。(4)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顯著增加。(5)許多慢性病趨于兒童化。
日益突出的“久坐行為”和“電子保姆”現(xiàn)象是造成我國學齡前兒童體質現(xiàn)狀的原因。而新發(fā)布的《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專家共識版)》中指出,學齡前兒童每天應盡量減少久坐行為,其中,看屏幕時間每天累計不超過60分鐘,且越少越好。任何久坐行為每次持續(xù)時間均應限制在60分鐘以內。
二、學齡前兒童體能訓練的必要性
在現(xiàn)階段學齡前兒童體質狀況下,體能訓練的必要性日益凸顯,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促進生長發(fā)育,提高健康水平
體能訓練可以完善大腦功能,優(yōu)化神經網絡;強健骨骼肌肉,提升心肺功能;提高運動能力,增強體質;保持健康體重,預防超重和肥胖;提高免疫力;預防成年后多種慢性疾病。
(二)提升環(huán)境適應力,增強社會化發(fā)展
體能訓練可以加快兒童身體產熱、散熱過程,體驗不同氣候、環(huán)境。同時,提高兒童智力水平及適應規(guī)則能力;提高情緒控制能力,理解付出和回報的關系;增加愉快的交友機會,發(fā)展團隊合作能力;增強角色責任感,減少攻擊性和破壞性社會行為。有研究表明,智商受先天遺傳和后天環(huán)境的影響,情商只受后天環(huán)境影響。而在此之前,為智商、情商做鋪墊的是“動商”。智商在動商得到發(fā)展之后,具有階段性發(fā)展特征;年齡越大,情商表現(xiàn)越突出,它是動商與智商高度結合的表現(xiàn)。這其中,動商的“動”是兒童通過運動感知外界事物的過程,兒童期是其重點刺激飛速發(fā)展的時期,年齡越小,動商發(fā)展越明顯。
(三)掌握基本動作技能,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
學齡前兒童對各方面的認知學習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模仿欲,體能訓練可以讓他們掌握一些基本動作技能,不僅能滿足日常生活需要,也培養(yǎng)了兒童的體育意識,并逐步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習慣。
三、學齡前兒童運動行為能力及身心特點分析
走過幼兒期,3~6歲的學齡前兒童有其各階段的運動行為能力及身體、心理特點,在體能訓練的課程設計上需要有針對性地區(qū)別對待。
(一)3~4歲鍛煉精細動作,逐步告別分離焦慮
3~4歲兒童開始變得靈敏,所以主要鍛煉初級運動技巧、精細動作;同時鞏固熟練大動作,學會操作性技巧。
這個年齡段的兒童開始逐漸脫離家長的互動,轉而尋求與教師的溝通,需逐步減少兒童的分離焦慮,幫助兒童養(yǎng)成獨立的品格。同時,這一年齡段的兒童更喜歡被當作“大兒童”一樣對待,也是競爭敏感期,教師需要在教授富有挑戰(zhàn)性的體育技巧的過程中,加以積極正面的鼓勵和引導,使其建立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時,在體能發(fā)展的基礎上,開始培養(yǎng)社交能力。
(二)4~5歲進行挑戰(zhàn)性活動,增強獨立性
4~5歲兒童的空間能力、邏輯能力進一步增強,可以參加組合型的游戲鍛煉體能。
這個階段兒童可以獨立完成體能訓練課程,脫離家長參與,是培養(yǎng)獨立性的最佳時機。
(三)5~6歲大動作技能飛速發(fā)展,開始形成團隊意識
5~6歲兒童的大動作,如跑、跳、踢、蹦、雙腳跳、投擲及抓接能力在這一階段迅速發(fā)展。
此階段兒童自控能力開始提升,形成團隊合作意識,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為兒童之后參加團體運動做準備。
四、學齡前兒童體能訓練課程設計原則
蒙臺梭利曾指出,在適宜環(huán)境中進行體操、游戲等活動,可以把兒童內在的生命力展現(xiàn)出來,使兒童獲得體育知識、運動技能、自我糾錯等能力,讓兒童在實際環(huán)境中成為具有一定特質的人。那么,設計一堂有用、有趣、有效的學齡前兒童體能訓練課就要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找到準確的體能訓練目標
學齡前兒童體能訓練應以發(fā)展基本動作技能為核心目標,兼顧該階段快速發(fā)展的走、跑、跳、鉆、投、攀爬、跳躍、平衡等身體基本活動能力,在培養(yǎng)日常生活能力的同時提高體質健康水平。每次訓練課程設計就要全面考慮不同目標,凸顯要發(fā)展的認知能力、運動技巧和日常活動能力。
(二)把握恰當?shù)捏w能訓練時間及強度
《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專家共識版)》中指出:健康的3~6歲學齡前兒童,全天內各種類型的身體活動時間應累計達到180分鐘以上,其中,中等及以上強度的身體活動累計不少于60分鐘。同時研究表明,3~6歲兒童活動靶心率適宜范圍為126.3~165.8次/分鐘,在此區(qū)間內可以安全有效地刺激身體各器官。但學齡前兒童特別是3~4歲兒童易疲勞,注意力易轉移,所以在保證運動強度的前提下應分散體能訓練時間。
(三)選擇合適的體能訓練形式
學齡前兒童體能訓練在形式的選擇上應符合其年齡段的身心發(fā)育特點,運動類型應多樣化,以愉快的游戲為主要組合形式,兼顧趣味性與科學性。
3~4歲兒童體能訓練可以選擇更加有序和結構化的游戲、有趣的探險活動以及準體操練習,比如,繞障礙物跑、單腳平衡等。這一階段兒童對滑梯、球等器材表現(xiàn)出強烈的興趣。
4~5歲兒童逐漸建立了運動的自信,他們可以向前連續(xù)跳躍、倒走,攀爬能力大大增強。體能訓練可以通過接力比賽等更加復雜的游戲以及初級運動技巧等富有挑戰(zhàn)性的活動,幫助兒童在力量、柔韌性、敏捷性、操作性能力及手眼協(xié)調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發(fā)展。
5~6歲兒童的身體逐漸結實、體力充沛、動作靈活,可掌握動作,如變速跑、立定跳、原地摸高、跑走交替等較成熟的運動技能。體能訓練主要是進一步完善和熟練掌握大動作能力,發(fā)展力量、平衡性、柔韌性、靈活性和協(xié)調性。
五、學齡前兒童體能訓練課程設計模式
學齡前兒童體能訓練的每堂課程都應包括熱身、技能基礎運動和整理放松3大模塊,每個模塊都建議采用不同的游戲主題。
1.熱身期間可以以簡單集體游戲開場,加以不同的輔助手段,調動兒童的興奮性與參與度。比如,聽歌跑跳蹲游戲,根據不同的音樂節(jié)拍完成不同動作,鍛煉速度和靈敏度并拉伸肌肉關節(jié),鍛煉兒童心肺功能。
2.技能基礎模塊可以根據每次訓練課選擇不同的訓練技能。比如,訓練3至4歲兒童平衡能力,可以采用金雞獨立或者踩球獨立等方式。訓練4至5歲兒童空間控制能力,可以選用攀爬網完成團隊過河游戲。訓練5至6歲兒童協(xié)調性,可以選用袋鼠前后左右快跳接力等游戲。
3.整理放松模塊相對靜態(tài),更強調情感及習慣的培養(yǎng),在此階段訓練重點在放松的基礎上總結本次訓練課,要傳達樂觀的運動態(tài)度,并且包含輕器械整理過程。
整個訓練過程中,兒童的情緒要開心愉悅。這就要求課程設計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模式迎合兒童喜聞樂見的游戲主題,加以豐富多樣的活動內容。要充分利用外形美觀、色彩艷麗、防磕碰、可無限組合的軟式體育器材,刺激兒童感官發(fā)育,激發(fā)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比如軟繩可以跳,可以擺放成繩梯,可以拔河等。設計組合游戲,創(chuàng)造主題情節(jié),引導刺激兒童,保持其訓練興趣和激發(fā)兒童的自主探索能力。
六、結論
學齡前兒童正處在生長發(fā)育的重要時期,新陳代謝旺盛,身體各組織器官的結構、功能,智力和心理的發(fā)育都有著極大的可塑性和發(fā)展?jié)摿?。學齡前兒童的體能訓練課程,就是讓兒童在主觀意識的支配下直接或間接參加體育活動,滿足其身心發(fā)展需求。所以,要設計適合學齡前兒童訓練目標、時間強度及訓練形式的體能訓練課程,保持規(guī)律的、科學的體能訓練,促進學齡前兒童身體健康,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健全人格,促進個性完善和社會化發(fā)展。
七、建議
1.社會及家長要提高對學齡前兒童體能訓練必要性的認識,正確對待兒童生理、心理發(fā)展需求,把握各階段素質發(fā)展的最佳時機。
2.體能訓練要科學、規(guī)范,選擇恰當?shù)钠鞑摹⒀b備,遵守合適的時間及強度,保證正確的身體姿態(tài),避免意外傷害。
3.體能訓練時要注意水的補充,日常生活保證膳食營養(yǎng)。
參考文獻:
[1]石作政.基于動商理念:幼兒“三商”素質協(xié)調發(fā)展之體育行為開發(fā)[J].銅仁學院學報,2017,19(12):73-77,90.
[2]蒙臺梭利.蒙臺梭利方法:運用于“兒童之家”的幼兒教育的科學教育方法[M].任代文,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5-101.
[3]譚思潔,于學禮.幼兒乳酸閾值及無氧閾心率的初步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1(3):15-16,19.
[4]雷園園,周龍祥,王國祥.基于粗大動作發(fā)展的幼兒功能性動作訓練方案設計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8,44(1):122-126.
[5]張君孝,張靈燕,魏曙光,等.兒童體育運動器材設計的分類及策略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8,37(5):391-394,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