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嫻
【摘要】新課改實施以來,要求初中地理教學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將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原來的被動模式改為主動學習,對現(xiàn)代化教學的進程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在教學上,老師雖然保持飽滿的教學熱情,但是由于在教學思路與方法上還存在著問題,導致教學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針對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改善型的建議,與大家一起探討。
【關鍵詞】初中地理;地理教學;存在問題;對策
一、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時安排較少
很多人對于地理的認識比較片面,進入了認識的誤區(qū),導致地理這門學科一直處于比較劣勢的地位。由于學校及社會對于地理學科的錯誤認識,很多學校在排課過程中,對課時安排的時間非常少,而且一位地理教師要帶很多個班級,這就容易出現(xiàn)學生與老師交流與接觸不通暢,導致教與學的環(huán)節(jié)嚴重脫節(jié),更甚者,有的學生上完一個學期的課程,對于地理老師的姓名還不清楚。這些問題的發(fā)生都是由于學生與老師的溝通過少導致的,俗話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學生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一般都是在課堂聽聽,在課下很少積極主動地去預習與復習,更不可能去主動了解地理相關的知識,這就造成學生缺乏地理知識積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厭學的習慣。
(二)地理學習很難入門
由于學生剛從小學進入初中,各種學習習慣還沒有轉變過來,在學習過程中,對于一些抽象性的概念比較難以理解,比如說一些地理名詞:經(jīng)緯線、地球運動、全球氣候知識等,這些概念理解起來與他們的心理年齡大相徑庭,與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水平嚴重脫節(jié),有些農(nóng)村地區(qū)由于受到教育教學水平的限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脫離了實際生活,學生在理解過程中就會出現(xiàn)不知所云的情況,教學效果也受到很大的制約。
(三)在教學中不被重視
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語文、數(shù)學、英語是學習中的重點之重,被封為高、大、上的“主科”。地理學科在考試中所占分值不高,時間久了被人家認為是“副科”,在教學過程中不受重視,這種觀念不僅僅在學生及家長身上體現(xiàn)出來,而且在我們地理教師身上也存在這種觀念。由于這些因素的存在,在不知不覺中,將學習時間的分配比例,更多的分配給那些“主科”,出現(xiàn)了各科學習時間嚴重比例失調的問題,隨之而來的就是對學習地理逐漸喪失興趣,在課后也不愿意花費過多的時間來復習。由于地理學科涵蓋大量的知識面,學習過程中又分配的時間少,出現(xiàn)了在學習新知識時,卻忘記了舊知識,學習基礎變的越發(fā)薄弱。
(四)教學資源貧乏與分配不合理
有些學校的教學條件非常有限,加之對地理教學不夠重視,使原本就缺乏的教學資源,不可能過多地投入到地理教學上去。還有的學校教學資源異常貧乏,甚至對于地理授課時必備的地球儀與地圖都沒有。有的學校雖然配備了這些教學儀器,但是不懂得如何在課堂上通俗易懂地表現(xiàn)出來,無法合理地融入到課堂的講解之中。同時,由于學生在家中與學校也沒有其他過多的途徑來了解地理方面的知識,學校的多媒體教學資源也不會給出更多的時間服務于地理教學,這就造成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更加被動。
二、初中地理教學改善對策
(一)轉變傳統(tǒng)觀念。提高初中地理教學的地位
學校要建立、健全教學機制,提高地理教學的地位,在教學過程中增配教具,這樣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改變以前的教學方法,努力尋找易于學生接受的新方法,讓學生能夠真正地愛上地理,積極主動地學習地理。老師在平時多留心一些身邊或社會上發(fā)生的事情,例如,通過看報紙或網(wǎng)絡了解一些比較熱門的話題引入到地理教學過程中,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還可以將知識運用到其他課堂中,讓學生深切體會學以致用。同時在課堂上,教師將教材上的知識結合生活中的實際,采用舉例說明的手段,將一些抽象性的概念逐漸地具體化。
(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出現(xiàn)了厭學的現(xiàn)象,失去了對地理的學習興趣,這也使地理教學失去了意義。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chuàng)建輕松、明快的課堂氛圍,將地理知識構建在學生的生活體驗上,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加強學生的體驗。通過體驗來獲取知識,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一種主要手段,將學習地理的方式建立在生活體驗課堂上,可以通過學生的體驗來學習新的知識,這樣就會使原本非常深奧難于理解的知識,變得通俗易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會很容易接受新知識。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晝夜交替是通過地球的自轉來實現(xiàn)的,我們可以用手電筒來模擬太陽,在向光的一側就是晝半球,背光的一側則是夜半球,通過這樣演示,學生都會立刻理解了。
(三)不斷完善地理教師的知識體系
初中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在課堂上通俗易懂地將內容傳授給學生,所需要的知識面就必須寬闊,學生如果想獲取一點水的知識,教師的知識儲備量應該大于一桶水,這是對于教師知識體系的最基礎要求,也是社會對于教師提出的期待。教師不斷地加強知識的學習,向學生樹立一個好榜樣,只有擁有更多的知識儲備量,才能在課堂上以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與學生展開互動,在交流中引起共鳴,最后學生的知識量與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學校要給予老師創(chuàng)造更多的學習環(huán)境,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這樣有利于地理教師開拓教學視線,提高整體的教學能力。
三、結論
雖然初中地理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我們相信只要是在學校與廣大地理教師的努力奮斗下,初中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會變得越來越濃厚,從而愛上地理這門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