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蕊
摘要:美術學科是學生美育的重要承擔者,在當前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其轉(zhuǎn)化而言就是要先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懂得如何審美、審美方向等,而這些的落腳點就是課堂的美術欣賞課程。在當前小學美術教學中,提升美術鑒賞課地位,引導學生在欣賞中尋找到成長的落腳點,能夠全面推進教學工作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美術;審美情趣;美術鑒賞
前言:在當前小學美術教學中,仍然存在著重技術輕鑒賞的問題,顯然這與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背道而馳。想要全面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需要從引導學生欣賞著手,增加鑒賞課內(nèi)容。在當前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嘗試豐富的組織形式,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欣賞作品,更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傾聽學生的意見,真正使學生投入其中的去欣賞與領悟,將藝術語言轉(zhuǎn)變?yōu)樽约旱乃伎?。本文即針對于此,展開策略性思考。
一、轉(zhuǎn)變教師的教學觀念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前提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需要學生在欣賞品評名家畫作的過程中去學習與了解。在當前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需要轉(zhuǎn)變自身的教學觀念。美術教學應當是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繪畫、工藝、欣賞并重,著力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情趣等。這是當前教學大綱中對美術學科的具體規(guī)定,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小學美術學科的重點應當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不是具備什么樣的美術技能,然而反觀我國當前小學美術教學現(xiàn)狀,教師往往本末倒置,更多的關注到學生的臨摹與美術技巧的培養(yǎng),美術課程逐漸程式化為“教師黑板示范+學生模仿練習”的模式,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推進學生的成長,能夠為學生的發(fā)展奠定基礎。在當前教學環(huán)境下,教師要緊扣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為本,以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為核心,展開美術教學,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繪畫與欣賞并重,可以通過繪畫與欣賞課程相穿插的形式展開教學,全面推動教學工作的發(fā)展。
二、 展開專題欣賞課程
在當前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組織學生進行專題欣賞課程,沒學習一個單元或者周期之后,展開一堂專題欣賞課,將整個單元作品的特點進行綜合,尋找優(yōu)秀作品進行統(tǒng)一的賞析。如在學習了一個單元的水墨中國畫之后,可以專門組織一節(jié)課進行中國傳統(tǒng)美術作品的欣賞,在這節(jié)欣賞課中,不僅有水墨中國畫的,而是要將我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寫意、工筆等各個類型的繪畫作品都進行展示,如我國的山水畫、敦煌的壁畫、傳奇小說中的秀畫等,都進行一一展示,使學生不僅能夠欣賞到更為豐富的美術作品,也能體味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在專題欣賞課程中,學生不僅能夠?qū)W習知識,對以往一個單元的知識進行總結,更能夠有意識的去發(fā)現(xiàn)不同類型美術作品的特點以,也是課堂知識的拓展。在具體的專題欣賞組織中,可以嘗試多樣性的分類,如按題材分類、按主題分類等,以更為豐富的形式展開教學[1]。
三、 巧妙組織隨堂欣賞課
在課堂隨時組織欣賞課程是指在美術課堂教學中,隨時插入名家作品以及對作家情況、時代背景的介紹等,這些都是隨堂組織的欣賞課,盡管在課堂中并不占據(jù)主要地位,但卻是當前小學美術教學中經(jīng)常運用的欣賞方式。在當前的美術教材中,本身已經(jīng)選用了很多名家作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緊扣教學內(nèi)容,著重選擇一到兩幅進行介紹,對課堂背景、作家情況以及作品的微妙之處進行講解,引導學生去欣賞作品。在欣賞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尊重學生的意見。很多時候,在面對同一作品時,不同學生會出現(xiàn)不同的感覺,這并不意味著哪位學生是錯的,此時需要教師悉心的引導,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即可。例如,在學習《巧妙的組合》一課時,部分學生認為西班牙畫家米羅的《太陽、人和鳥》不好看,而有些學生則認為很好看,此時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等,并且引導學生做進一步的討論,而教師僅僅針對學生討論的過程進行評價,不對結果進行限制,在美術教學的學習過程中給學生欣賞的自由[2]。
四、 通過現(xiàn)場欣賞拓展課堂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鼓勵學生進行現(xiàn)場欣賞,即走出課外到美術館、藝術館、博物館等進行藝術作品的欣賞。這一思路的提出,實際上是對美術課堂的一種拓展,在當前小學美術教學中,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是不應當局限于課堂教學的,而是要更進一步的實現(xiàn)課堂的拓展及發(fā)展,為學生的成長創(chuàng)設途徑。當前的教學工作,我們強調(diào)在課堂也要走出課堂,只有走出課堂,對知識活學活用才能真正掌握美術的欣賞能力。教師可以與家長達成交流,建議家長帶學生一起到就近的藝術館去參觀展覽等,這些都是教師可以嘗試做到的。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尋找一些藝術鑒賞影片,推薦給學生,如電影《梵高》,就是以梵高為主體的紀錄片,將此電影推薦給學生,或者鼓勵學生與家長一同觀看,摒棄形成交流。想要學生提高審美情趣,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成長的環(huán)境?,F(xiàn)場的欣賞相較于課堂范圍更為自由,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接受美術作品的熏陶[3]。
在當前美術教學中,將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作為教學的目標之一,全力推進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為學生的成長創(chuàng)設基礎,能夠全面推進學生的發(fā)展及進步,為學生的成長創(chuàng)設途徑。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關注到學生的美育,而不僅僅是技術的培訓,這也是美術教學進一步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徐明花.針對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分析[J].大陸橋視野,2016,18(6):65—66.
[2]左媛媛.探究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J].美術教育研究,2015,21(6):127.
[3]張莉.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美術教育研究,2015,16(4):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