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聽雨
“這世界就像魔法師從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兔子,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這只兔子的細毛頂端?!倍砷L之后,會不會深入皮囊,安于現(xiàn)狀?
這個問題在我心中時時縈繞,排解不開。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而我卻剛剛從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頭,準備端詳宇宙中這位“魔術(shù)師”——“生命最初的意義”的臉。
開始追隨艾伯特和蘇菲的腳步,展開這場在哲學世界里的游歷。
我們總是在重復的生活節(jié)奏中迷失,就像一個木偶,被某種力量牽制著;我們總是在溫床中盡情吃喝,貪懶嗜睡,就像溫水里的青蛙,習慣了既定的人生。前者沒有自我,后者失去意識,就像書中隨著成長慢慢深入兔子皮毛,安于現(xiàn)狀,不再動彈。
想起那種伏于洞穴、于黑暗處渾渾噩噩度過一生的狀態(tài),每個人都不會甘心吧。書中赫拉克里斯特曾說:“如果我們從未嘗過饑餓的痛苦,我們在飽足時就不會愉悅?!比绻澜缟蠌奈从羞^戰(zhàn)爭我們就不會珍惜和平,如果沒有冬天,春天也不會來臨,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相對的。俄國詩人普希金創(chuàng)作時,需要周圍絕對安靜,他曾為了寫作躲到鄉(xiāng)下把自己鎖在屋子里。俄國文豪果戈里則相反,越是吵鬧忙碌的情況下,他越是有寫作的靈感。其實,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安靜和喧囂,就像也沒有絕對的深入皮囊和立于毛尖上。只有那些對于任何事物都不放棄好奇之心的人們,才會冒險回到細毛頂峰,而不是在一個相對中等的高度逗留。
而我,更寧愿選擇重回高峰,于高處眺望人生,這需要保持一顆孩子的心。
“哲學家從來不會過分習慣這個世界……哲學家終其一生都像個孩子一般敏感?!眴趟固埂べZ德在《蘇菲的世界》中這樣寫道。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遺失的最美好的事物也許就是好奇心了。從一開始的纖塵不染,對萬事萬物都心懷敬畏,到后來的麻木不仁,對悲歡離合都無動于衷,人們都稱是看開了。我相信“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但卻不信有人能在親密的人生死離別時不激起一絲波瀾是因為看破紅塵,這不過是冷漠的人給自己找的一個披著高尚外衣的丑陋借口。但這,卻是大部分人心靈蛻變的必經(jīng)之路,就這樣,又從細毛頂端滑落下來。
站在兔子毛頂端是何其不易??!但仍是固執(zhí)地堅守著,不忘初心。
人生如星辰,“你我也是在大爆炸時開始,因為宇宙中所有的物質(zhì)都是一個有機體。在萬古之前,所有的物質(zhì)都聚合成一大塊,所以說我們仰望天空時,我們其實是在試圖尋找回到自我的路?!币簿褪钦f,我們都是十幾億年前熊熊燃燒的那場大火所爆出來的一點火花。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沒有辦法以自己如此微弱渺小的生命去探究和斷定這么浩瀚偉大的世界。
老師點評:
生活的安逸,讓我們只想蝸居在“兔毛的皮囊之中”,安于現(xiàn)狀,不再動彈。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揭示出人生的困境——精神缺失的現(xiàn)狀。在此現(xiàn)狀中,我們開始迷失、麻木,所以作者想站在兔毛頂端,不忘初心,唯有如此,才能保持對世界的好奇與敬仰。小作者層層剖析,思想深刻。
(指導老師:丁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