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留林
摘 要: 隨著航運事業(yè)的發(fā)展,船舶在營運中產生的大量的生活污水也成了污染水域環(huán)境的一個不可忽視的污染源。但由于岸上的污水接收系統配備參差不齊,尤其是內河沿岸的污水接受能力相對薄弱,所以越來越多的船舶配備了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本文作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并加以反思,對內河船舶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的產品檢驗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內河船舶;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產品檢驗
航行于內河水域的船舶,其生活污水不應隨意向水域排放。400總噸及以上和小于400總噸但核定載運船上人員15人以上的內河新船需加裝生活污水處理系統。
1.船舶生活污水的定義和公約的發(fā)展
船舶生活污水來自于船上人員的日常生活排水,一般可分為“黑水”和“灰水”。“黑水”是指污染物含量較高的廁所排水,即糞便污水;“灰水”是指污染稍輕的廚房、餐廳、洗碗間、蒸飯間等排出的污水。生活污水的中含有的有害物質主要有:寄生蟲、大腸桿菌等病原體,耗氧有機成分和無機懸浮成分,小碎塊或懸膠體類浮游微粒,造成海水營養(yǎng)化的磷化物、氮化物等高營養(yǎng)物質。船舶生活污水除了直接造成水體的耗氧型有機污染外,由于糞便中含有較多的氮、磷等營養(yǎng)元素,因此在湖泊、河口及海灣等區(qū)域船舶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將促進水體富營養(yǎng)化的形成,破壞水體的自凈平衡,從而惡化區(qū)域水環(huán)境質量。
為降低船舶污水對海洋環(huán)境的危害,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IMO)于1973年起通過防污染公約《MARPOL73/78》,其中附則IV是關于防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的規(guī)則。1976年由海洋環(huán)境保護組織頒布MEPC 2(VI)決議規(guī)定了生活污水處理系統的性能試驗準則和排放標準;至2006年又頒布MEPC 159(55)決議,將排放標準嚴格了近一倍。此決議2010年1月1日起實施。2012年10月3日MEPC 64次會議上又頒布了MEPC 227(64)決議,補充試驗用原水稀釋規(guī)定,增加了關于客船在特殊區(qū)域排放生活污水的性能指標(總氮及總磷)的新要求,該于2016年1月1日生效。我們把1976年的裝置稱為第一代的話,2006年的稱為第二代,2016年的則可稱為第三代新型生活污水處理裝置。隨著國際對船舶污水排放要求的逐步提高,船舶生活污水處理裝置作為船舶防止生活污水污染一種有效設備,已越來越多地應用到船舶防污染中。
2.生活污水處理系統的分類及標準
生活污水處理系統一般包括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生活污水粉碎消毒設備、生活污水貯存柜和免沖的打包收集設備。
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是指用生化、物化等手段降低生活污水中大腸桿菌群、懸浮固體和生化需氧量等指標的裝置。生活污水粉碎消毒設備是指具有能粉碎生活污水中的懸浮固體顆粒及對流出物進行消毒的設備。生活污水貯存柜是用于收集和貯存生活污水的柜子。打包收集設備是將船舶產生的生活污水打包收集。
裝設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用多管重復發(fā)酵分析或等效分析步驟測定在試驗期間采集的一些排放水試樣,其大腸菌群集合平均值的最近似數不得超過100個/100ml。當裝置在船上試驗時,在試驗期間采集的排放水試樣,其總懸浮固體量的幾何平均值不得超過35mg/L;在裝船試驗時,其總懸浮固體量的幾何平均值不得高于沖洗用的環(huán)境水35mg/L。在試驗期間采集的排放水試樣,其5天生化需氧量的幾何平均值不得大于25mg/L,化學需氧量不得大于125 mg/L。并滿足客船在特殊區(qū)域排放生活污水總氮及總磷指標的新要求。
生活污水粉碎消毒柜在排放水試樣中大腸菌群的最近似數不得超過1000個/100ml。將1L試樣通過具有1.7mm篩孔的一塊R40/3篩網,在103~105℃烘箱內烘干至恒重后,殘留在濾網上的物質重量不得超過總懸浮固體的10%,且不大于50mg。
生活污水貯存柜和免沖的打包收集設備都應有足夠的容積以貯存船舶產生的生活污水,并將收集的生活污水應送到岸上的接收設施。
《內河船舶法定檢驗技術規(guī)則》2015修改通報5.2.1.1對內河船舶的生活污水處理系統提出了新的要求。生活污水粉碎消毒柜無法滿足該要求,所以在2015年3月1日以后的新建船舶或者更換生活污水處理系統的內河船舶不得再使用該設備。
3.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的檢驗
3.1圖紙審查
圖紙一般應包括:防止生活污水污染系統說明書,包括系統的位置、型式、設計依據、貯存柜及處理柜的設計說明書等;全船生活污水污染系統布置圖,包括管路、排放接頭、應急旁通管路與生活污水處理裝置裝配圖;試驗大綱;其他認為必要的圖紙和資料。
圖紙審查的一般要求:
(1)管路及有關附件均應以鋼或其他等效材料制成,并有有效的防腐蝕措施;
(2)應設有各種尺寸合適的孔,用作排空、清洗、檢查和維修;
(3)應設有液位計或其他等效設施;
(4)應設液位報警裝置或采用其他等效措施,避免生活污水的溢流;
(5)應設有通向大氣的透氣管接口。對于可能產生爆炸性氣體的污水處理裝置,其透氣管末端應設金屬防火網;
(6)應設有通往舷外的應急旁通管路接口。
3.2產品結構及性能檢驗
(1)外觀尺寸及結構質量檢驗。檢查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的外觀、尺寸、焊接質量和內外壁防腐蝕涂層厚度等,應符合設計要求;檢查泵、殺菌設備及部件、管路閥件、電控箱、儀表燈等的安裝情況,符合設計要求;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應作壓力為2.1m水柱的水壓試驗,壓時1h,與系統連接的屬于系統內的管路,應以管路工作壓力的2倍做水壓試驗,應無泄漏。
(2)性能試驗。可采用在陸上模擬船上條件下的試驗,或者在船上實際運行條件下的試驗。按照試驗大綱要求排入生活污水進行試驗,試驗的持續(xù)時間為十天。在試驗期間,應分別在最小、平均和最大容量負荷條件下對生活污水處理裝置進行試驗。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在陸上試驗時,應進行固定傾斜22.5°狀態(tài)下的性能試驗。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模擬實船的使用情況進行排放水采樣,每天進行4次排放水采樣,分別為平均負荷試樣采集、最大負荷試樣采集、最小負荷試樣采集、平均負荷試樣采集,持續(xù)10天,共計取樣40次。采集的試樣須送檢至有相應資質的分析檢測單位按照相關標準檢測,相關指標需滿足標準要求。
(3)鹽度和溫度。試驗應在規(guī)定的整個鹽度和溫度范圍內進行,鹽度和溫度的范圍應寬于污水處理裝置實際所遇到的范圍。該項試驗由于條件限制,很多生產廠家需要委托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試驗。檢驗過程需廠家提供第三方機構的試驗檢測報告。
(4)零負荷試驗。除完成上述試驗外,裝置還應進行零負荷試驗。裝置可處于停止運行或自動零負荷運行狀態(tài),零負荷試驗后應能保證裝置正常工作。
(5)拆檢。型式試驗后,試驗樣機應進行拆檢,內部腐蝕情況,油漆噴涂質量等情況應符合設計要求。
3.3出廠檢驗
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經上面型式認可檢驗并取得型式認可證書后,該廠對該裝置的后續(xù)生產在型式認可證書有效期內僅需進行出廠檢驗。出廠檢驗時檢驗人員除核查相關證書、文件和相關報告外,還需進行一些檢查。包括外觀、尺寸及裝配質量檢驗,密性試驗,設備運轉試驗,清水動作試驗,提升回流污泥和撇渣回流效用試驗。
4、結語
船檢機構作為船舶質量把關機構,需加強對防止生活污水污染的檢驗,保證船舶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或系統的配備滿足法規(guī)、規(guī)范的標準,減少船舶對內河水域造成的污染,有效控制內河水域污染源,為打造綠色內河水運環(huán)境發(fā)揮作用。文中以“十二五”內河船舶生活污水防污改造為背景,通過對生活污水、處理裝置以及排放控制等簡要介紹,重點研究了內河船舶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的安裝和檢驗要點,為船舶裝設符合法規(guī)要求的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船舶與海上設施法定檢驗規(guī)則2015年修改通報.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10.
[2]經MEPC.227(64)決議的MARPOL,附則Ⅳ“2012年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排放標準和性能試驗導則”.2012.10.
[3]郁敏奇.中國船舶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發(fā)展概況.上海,機電設備,1997.03.
[4]張樹文.船舶生活污水處理運行研究.北京,中國遠洋航務,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