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麗梅
【摘 要】高校教育教學的蓬勃發(fā)展,帶動著高校聲樂教學的進步,其變革主要體現(xiàn)在聲樂教學理念、教學內容以及形式上。然而,改革程度有限,多數(shù)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在文化傳承方面有余,創(chuàng)新則不足。基于這些問題,本文著重研究高校聲樂教學模式的改革,以及如何在高校聲樂教學模式上進行創(chuàng)新。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為我國高校聲樂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提供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聲樂;教學模式;改革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14-0200-01
一、高校聲樂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一定程度上,教學方法的科學性決定著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同樣,在高校聲樂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更加科學、高效的聲樂教學模式,不僅提升教學質量,更幫助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诟咝B晿方虒W過程中暴露出的種種問題,教學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在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下,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改革可以解決幾點問題。一是改善教學現(xiàn)狀,提高教學質量;二是加強學生的聲樂知識學習,提升整體教學水平。在多樣化的教學環(huán)境和多變的教學條件下,教學質量得到保障的最好途徑就是完成聲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改革。
二、高校聲樂教學模式的路徑探索
(一)推行“三課合一”模式。受聲樂教學授課方式的限制,在高校現(xiàn)有條件下,通過多次實驗,推出“一對一人、一對一組、一對一班”的有機組合授課方式,效果較好。
通過“一對一人”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教師在掌握學生對演唱技能技巧基本運用情況下,可以有的放矢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模式主要運用在修聲樂的大三大四學生上。
“一對一組”即“小組課”,學生人數(shù)一般在8—16人,此教學模式的推行,更多是為小組成員間的互動學習、交流、組合演唱的相互配合與協(xié)調,提供特定的教學環(huán)境,從而加強學生的團隊意識,提高教學效能。
在小組課的舞臺上,教師和學生可以同臺進行表演,通過自由組合編排節(jié)目,學生們在相互比較、溝通中,共同進步。小組課的教學特點是利用“組”的方式,從而激發(fā)“組”的潛能。其教學方式以表演唱、小合唱或者是重唱。
相比較于“一對一人”和“一對一組”,“一對一班”應該為集體課或大課的教學模式,而傳授聲樂基礎知識就是其主要教學任務。通過多次實驗得出,像聲樂理論、聲樂語言、發(fā)聲技巧、聲樂欣賞等基本聲樂知識,教師結合教學提示就可完成。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施,既緩解了教學空間壓力,也解決了師資不足的問題。集體課涵蓋的教學內容較廣,除了基本理論知識外,還包括發(fā)聲技巧、聲樂心理學、音樂美學等。
將個別課、小組課、集體課等教學形式進行有機組合,其中教學內容和學生狀況由老師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安排,即為新型聲樂課教學模式。
隨著新型聲樂課教學模式的逐步實施,三方面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其一,學生聲樂演唱與教學輔導能力;其二學生舞臺表演能力和社會音樂活動能力;其三學生再學習和持續(xù)創(chuàng)新的能力。
(二)開發(fā)“互助教學”平臺。聲樂教學以“互聯(lián)網(wǎng)+聲樂”為中心,利用學校的多媒體設備及平臺,增加學習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首先,在以書本知識為前提下,搜集相關的視頻以及教學資源,上傳至校內平臺,學生可以通過下載瀏覽的方式來豐富課堂知識,更形象生動地理解聲樂教學。其次,通過校園內網(wǎng),增加學生與教師的溝通機會,為學生不斷地解決問題,提供幫助。最后,通過多媒體傳播的方式將學生的作品及演出資料上傳,不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三)引進“開放教學”系統(tǒng)。社會在不斷進步發(fā)展,聲樂教學必須轉變方式創(chuàng)新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采取適度開放學生學習空間,減少“固定”性,由教師確定主題,多給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讓學生進入“角色”,更好地學習理解。不僅能調動師生的積極主動性,更能增強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
開放型項目教學模式主要有以下特點。首先,它高度發(fā)揚了傳統(tǒng)文化中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作用,在教學空間適度開放的條件下,以學生的行動為主,教師合理地進行引導,培養(yǎng)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把握學習“大方向”,給予更多發(fā)展空間。其次,增加教學過程中的互動,讓師生不斷溝通,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隨著互動的不斷增加,教學效果也顯著增長。最后,開放性教學使聲樂教學充滿真實感與趣味感,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發(fā)揮想象空間,增加創(chuàng)造性。開放型項目教學模式符合聲樂教學實踐性的要求,通過項目任務為前提,教學平臺為載體,師生互動為紐帶,教師導學為重點的一系列活動來實現(xiàn)教學實踐性。
三、結語
通過上述模式的應用,我們可以從不同方向讓學生認識音樂文化的重要性,認識音樂的的多面性,體會音樂的內涵,提升音樂學習的興趣,配合教師的指導,并將其融入實踐中,做全面發(fā)展的新時代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洋.對高校聲樂教學模式的研究[J].大眾文藝,2013(19).
[2]夏卿,徐璐.高校聲樂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J].考試周刊,2017(99).
[3]孟天屹.高校聲樂教學模式之管窺[J].戲劇之家,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