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成
半年前,朋友大奎的女兒剛滿4歲,在火車站失蹤,至今下落不明。前天,從德國回國探親的外甥與我一起到公安局打拐辦找警察了解案子的進展情況。得知案子仍無進展后,我的心涼到了極點?;丶业穆飞?,我感慨地跟外甥說:“看來,你大奎叔的女兒是很難找回來了??蓯旱娜素溩樱サ搅司驮撘粋€個將他們千刀萬剮!”
“小舅,你也不要完全埋怨人販子,其實,我們更應該從我們國家的教育機制的改革與完善入手?!蓖馍f。
我是一名教師,最聽不得有人動不動就說咱們國家的教育機制這不對,那不行。我以長輩的口吻教訓外甥說:“你小子別胡說八道!明明是人販子的過錯,怎么又跟教育機制扯上關(guān)系了?!”
外甥毫不示弱地據(jù)理力爭:“自從3個月前在電話中聽你說起大奎叔的女兒失蹤一事后,我就研究了咱們國家的防拐教育機制,并與鄰居馬里奧專門探討過這個問題。說實在話,人家德國的防拐教育機制還真是比咱們國家的強!”
據(jù)外甥介紹,馬里奧是柏林警方的一名負責防拐的警察。德國每年約有10萬兒童報失蹤,但超過99%的孩子都能安然無恙地被找回。為防止孩子被拐,德國鋪開了一張“防拐網(wǎng)絡”,并且十分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防拐意識。
第一,幼兒園開設防拐課程。德國從孩子3歲上幼兒園起,就開始開設一系列防拐課程。老師除了傳授各種防拐知識外,還會專門進行模擬練習。比如,父母不在家,有陌生人敲門,孩子應隔著門告訴陌生人,媽媽在睡覺。然后給家長打電話。
第二,學習如何報警。老師會帶孩子們參觀警察局,學習如何報警。警方備有制作好的案例視頻,給孩子分析犯罪分子使用什么方法,自己應該如何應對。德國各大電視臺在每年的“兒童失蹤日”期間推出各類防拐專題片,并請警方和當事家庭現(xiàn)場解答問題。各大城市的街頭也設有大屏幕,放映失蹤兒童的視頻等。
第三,各類防拐組織積極配合。德國有“失蹤兒童行動組織”等多個民間救助組織。這些組織每年舉辦各種宣傳活動,在官網(wǎng)和社交網(wǎng)絡平臺公布被拐兒童資料,呼吁全社會提供幫助。德國聯(lián)邦家庭事務、婦女及青年部聯(lián)合德國聯(lián)邦警察局等機構(gòu),設立被拐兒童檔案庫,供各機構(gòu)查閱。
第四,禁止孩子單獨出門。德國規(guī)定,不能讓6周歲以下兒童在沒有家長監(jiān)護的情況下自由行動。孩子不到12歲,出門需有父母陪伴,在家也一樣。許多家長給孩子配備定位手表,以防走失。
第五,私人機構(gòu)幫助傳播信息。一旦孩子失蹤,除了官方渠道外,德國警方也有尋找孩子的私人媒體機構(gòu),他們在短時間內(nèi)發(fā)布失蹤兒童的信息,如3小時內(nèi)讓600萬人收到短信,同時還在社交媒體公布消息。
第六,健全收養(yǎng)渠道。德國有健全的收養(yǎng)法,讓希望收養(yǎng)孩子的家庭通過法律途徑收養(yǎng)孩子。同時,德國警方重點打擊拐賣兒童組織。
第七,嚴厲懲罰犯罪行為。德國《刑法》中有兒童交易罪等罪行,包括性剝削、脅迫勞動或服務、強制乞討等都是拐賣罪行,拐賣兒童將處以6個月到10年監(jiān)禁。
聽完外甥的介紹,我覺得德國的防拐教育機制確實值得我們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