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摘 要: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高校思政課教學是夯實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增強主流意識形態(tài)自信的需要,有著極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現(xiàn)實的人是這個過程的邏輯起點,應以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作為價值目標,并始終遵循政治性與人文性、群體性與個體性相統(tǒng)一的原則,從而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耳、入腦、入心。
關鍵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政課;理論自信;精神需求;教學原則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8153(2018)01-0001-04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客觀必要性
(一)夯實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需要
加強和改進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是堅持我國高等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需要。思政課的力度、深度及溫度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基礎,通過與時俱進的解讀傳承,使廣大學生深刻感受到它的力量和魅力。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并不是單一機械地宣講馬克思主義概念及原理,而是充分運用其立場和方法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強化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是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客觀需求,它的目標是幫助大學生確立科學的世界觀并樹立正確的政治觀,實現(xiàn)這個目標,思想引導和價值引導至關重要。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人類文明的集合,既包含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又有現(xiàn)代社會進步和變遷的智慧之光。它“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形成的主導價值觀,其理論價值與源頭應該從馬克思主義中去尋找”?!榜R克思主義的內(nèi)在精神集中體現(xiàn)了馬克思及其理論學說的偉大品格、崇高信念和價值追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源頭。深入挖掘馬克思主義的內(nèi)在精神中所蘊含的價值資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具有深厚的理論根基、鮮明的本質特色”[1]。
總之,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下,思政課通過自身特定的政治屬性和知識屬性,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有效傳播和不斷創(chuàng)新積極作為。
(二)增強主流意識形態(tài)自信的需要
眾所周知,思政課是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主渠道和主陣地,而價值觀是意識形態(tài)表達的根本?!澳芊褡龊靡庾R形態(tài)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盵2]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全過程,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tài)領域指導地位,即是做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尤其是增強主流意識形態(tài)自信的關鍵之所在。
馬克思主義作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是政治經(jīng)濟狀態(tài)的客觀反映,也是社會前進發(fā)展的精神指向。受體制變遷、階層流動、利益分化等現(xiàn)實的影響,主流意識形態(tài)曾出現(xiàn)過不同程度地弱化和淡化。十八大以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內(nèi)政外交國防、治國治黨治軍等方面以壯志未酬的大氣魄、時不我待的大擔當和刮骨療毒的大手筆,在積極的實踐中推進了主流意識形態(tài)地位的穩(wěn)步提升。但值得警醒的是,盡管非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日趨下降,卻并不意味著主流意識形態(tài)建設高枕無憂,相反,當下它面對的是持續(xù)不斷、多元復雜的挑戰(zhàn)——既有歷史虛無主義、文化復古主義等思潮的沉渣泛起,又有民主憲政體制、普世價值觀等理論的鼓吹滲透。應對這些挑戰(zhàn),主流意識形態(tài)必須充分發(fā)揮其主導性,彰顯其自信心,特別是“在價值觀層面上對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理性進行有效的辯護?!盵3]
思政課教學的內(nèi)在要求就是在講解和辨析中訓練學生的理論思維,使他們形成建立在對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認同基礎之上的價值取向和行為導向。因此,理論教學要凸顯馬克思主義理論思維的科學性和真理性,更要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進步性。只有這樣,才能使大學生自身由心地理解接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才能使他們在面對非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蠱惑時主動研判,積極抵御,才能使他們真正好成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弘揚者。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邏輯思考
(一)現(xiàn)實的人是邏輯起點
1.個體的人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現(xiàn)實基礎
任何教育活動的產(chǎn)生和實踐都離不開作為個體的現(xiàn)實的人,同時,活動的效果也必須由他們接受并檢驗,高校思政課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也不例外?!皞€體的現(xiàn)實的人”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立足點,是其貫穿思政課教學的現(xiàn)實基礎。
首先,從教育者的個體角度分析。這里的教育者,指高校思政課的施教主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思政課,必然表現(xiàn)為教師在課堂理論教學和課外社會實踐中的主動引導、積極參與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如果沒有這些現(xiàn)實的人的個性化存在,思政課就會因為缺乏鮮明的特色和鮮活的生命力而無法肩負其主渠道主陣地的歷史使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施便大打折扣甚至夭折。一方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目的原則、重點要旨、形式方法需要“人”去制定;另一方面,貫穿過程要依賴“人”具體組織完成;再者,教育的實際效果是通過“人”的親身體驗得以證明的。總而言之,施教者的全身心投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基本保證。
其次,從受教育者的個體角度分析。這里的受教育者,指施教主體的教育對象。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政課的目的,“就是要賦予大學生一種精神追求、一種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一種‘接地氣、達真知的致世倫理,使其能勤敏求知、修德向善、明辨是非、篤行實干,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歷史重托,為中國夢的實現(xiàn)注入正能量?!庇纱丝梢钥闯觯芙逃叩乃枷雱討B(tài)、行為觀念和價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被教育者指引并調(diào)控,表現(xiàn)出客體的被動性。但又具備作為貫穿過程主體的主動性,他們對教育內(nèi)容和形式進行選擇性的接受及吸收,配合程度的高低和選取范圍的大小取決于受教育者的認知態(tài)度,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思政課教學的先決條件,也是檢驗教育成效的標準之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歸根到底是對人的教育,它的主客體都是個體的人。這種實踐架構起來的教育,就是通過個體的現(xiàn)實的人充分發(fā)揮主體能動性,從而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和完善。
2.精神需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人性基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旨在改變并提升受眾的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素養(yǎng),這一實踐持續(xù)穩(wěn)定進行的前提是教育者施教和受教者接受的有序交互,而“有所用”的需求又構成交互的基礎?!坝兴谩钡男枨罂珊唵胃爬樯嫘孕枨蠛桶l(fā)展性需求,在生存性需求基本得到滿足的當代中國,發(fā)展性需求無疑上升為“主導性需求”,精神需求是其最為顯性的關鍵要素之一。
嚴格意義上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高校思政課,只有合乎大學生的實際狀況,又能對他們的成長起到積極向上的正向作用,才構成社會價值。急劇變革的時代,多元文化的激蕩和社會思潮的起伏必然會沖擊大學生的價值觀,困擾和疑惑、迷茫和彷徨是當下年輕人的心理常態(tài)。馬克思說,“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因此,思政課的教學既要充分尊重學情,又要時刻關注內(nèi)容,給大學生們多一些思想引導和心靈關照,切不可以“唯我獨尊”的姿態(tài)強勢灌輸,更要少些“圍追堵截”式的蠻橫壓制。
(二)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是價值目標
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是“個人關系和個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發(fā)展。對于大學生而言,即意味著智力和體力的雙重解放、能力和個性的舒展釋放以及人格和情感的完善穩(wěn)定。這恰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目標之所在,要在思政課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精細滲透,努力達成。在此之前,必須首先厘清先前的模糊認識。
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是目的性價值。目的性是與工具性相對應的界定,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終極性目的,它是生活在當下的“現(xiàn)實的人”對未來生活的美好追求和向往,因此,它不是暫時的,也不應當被稱為工具或手段。大學生代表著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代表著天馬行空的新想法,尊重他們作為“人”的完整性,是強調(diào)與過往對比的進步和發(fā)展,更加注重教育質量和成效的提升,而是否實現(xiàn)人自由全面的發(fā)展是衡量質量和成效的唯一標準。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面臨著自我發(fā)展不足的現(xiàn)狀,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不一而足,但忽略或曲解這個價值目標是最為根本的。
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是實踐性價值。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社會主義大學培養(yǎng)的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要“具備經(jīng)濟的、政治的、思想的、文化的、科技的、歷史的、現(xiàn)實的、中國的、世界的廣泛知識”[6],知識的獲取既要有沉靜的聆聽思考,又要有活躍的實踐參與。互聯(lián)網(wǎng)的快速普及,尤其是自媒體的傳播興起,給大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他們“開眼看了世界”,也“抬腳感受了生活”, 但是,或紙上談兵的悲天憫人,或空洞無物的呼號吶喊,都不可能使其成為自由全面發(fā)展的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思政課教學的關鍵要素就是“接地氣”,要擺脫以往高大上假大空的說教套路,沉下來,給大學生的自由全面發(fā)展以寬闊的舞臺。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原則
(一)政治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的政治功能,而政治性是高校思政課的本質屬性,毫無疑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高校思政課教學就是要突出這個特性,反對一切抹煞或淡化這一認知的錯誤看法。同時也不應忽視二者同存的文化性,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思政課作為一種特殊文化的傳播渠道,承擔著“以文化人”的歷史任務。當前的思政課教學,“存在著政治性和人文性的矛盾……嚴重制約和影響了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與思想理論作用的發(fā)揮”[7]因此,政治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首要是處理好這個矛盾。
堅持政治性統(tǒng)領文化性的正確導向。“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8],這里的德,就是政治方向和思想品德,關系到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的問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高校思政課教學,其目標和任務的制定要符合社會政治需要,對社會主義的性質和方向有清晰的認識。其次,要把政治教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思政課教學內(nèi)容復雜多樣,“但只有受政治制約的思想內(nèi)容才能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容”[9]。再者,吸收和借鑒具有政治傾向性的文化資源。這里的政治傾向性,多指代表了社會前進方向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主流、先進、大眾的文化。
選擇文化性凸顯政治性的適當方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高校思政課教學,必然要依賴于當前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實踐效果也必然要回歸到文化環(huán)境中去檢驗。過程環(huán)節(jié)的運作應由單一轉變?yōu)槎嘞?。其一,教育模式。填鴨灌輸有著不可回避的局限性,已遠不能滿足如今個性化的需求,需充分利用文化的多樣性,全方位多維度地輻射和滲透。其二,教育載體。課本教材、新聞廣播、書籍報刊固然發(fā)揮著重要的功用,但網(wǎng)絡技術的日新月異無時無刻不在提醒廣大教師與時俱進,搶占網(wǎng)絡搶占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其三,教育環(huán)境。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開放而復雜,思政課教學要“入耳”、“入腦”又“入心”,必須旗幟鮮明地弘揚優(yōu)秀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為學生們創(chuàng)造一個風清氣正的文化氛圍。
(二)群體性與個體性相統(tǒng)一
如果說,政治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高校思政課教學在宏觀方向上遵循的原則,那群體性與個體性的統(tǒng)一,則關乎微觀,因為焦點在于貫穿的意義和方式。
如前所述,政治需要是思政課教學的主要目的,它“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作用,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當代大學生,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體現(xiàn),是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特征,是黨和國家事業(yè)長遠發(fā)展的根本保證”。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和中流砥柱,提高他們的政治素養(yǎng),就是在為未來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群體性特征。思政課教學須尊重個性化的特征,將關照個人的內(nèi)心世界和精神追求作為提高其有效性的必要前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高校思政課教學,就是通過個性滿足實現(xiàn)群體和個體的共同進步。既要將學生視為主體,教育并引導他們形成自己較為積極成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又要不遺余力地鼓勵學生找尋事實的真相和意義,在內(nèi)心的體察中獲取前行的力量。
總而言之,應理解和尊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向度、現(xiàn)實維度和未來指向,不斷提升其現(xiàn)代價值意蘊,在堅持中糾正現(xiàn)實里的偏差和失誤,高校思政課教學要“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努力實現(xiàn)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換銜接的自由順暢。
[參考文獻]
[1]劉國棟.馬克思主義的內(nèi)在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N].內(nèi)蒙古日報, 2015-7-20(1).
[2]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6:193.
[3]陳錫喜.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全過程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5(6):5.
[4]曹 群,鄭永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要義[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2):75.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6]梅榮政.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是高校建設的根本目標[M].紅旗文稿, 2015-2-10.
[7]李國祥.高校思政理論課政治性與人文性矛盾分析[J].學理論,2010(2):180.
[8]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5-5(2).
[9]柳禮泉,周文斌.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與文化性之關系解讀[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9):120.
Theoretical Analysis onSocialist Core Valuesthroug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in Colleges
CHEN Juan
(Xiann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Xianning 437100,China)
Abstract: The socialistcore values through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is th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Marxist theory and enhance the confidence of mainstream ideology,which ha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real person” i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which should takes the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uman as the value goal,and always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unification of political and humanity,group identity and individuality so as to make the socialistcore values effective,into the brain, and into the heart.
Key words: Socialist Core Valu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theoretical self-confidence;spiritual needs;teaching princip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