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蕓 林連
(廈門市婦幼保健院 福建 廈門 361000)
不孕癥的主要原因是輸卵管、子宮病變、卵巢病變,治療不孕癥的較好的方法宮腹腔鏡手術,其優(yōu)勢是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其術后護理也不容忽視,本次主要研究不孕癥患者行宮腹腔鏡治療手術室護理配合,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7年4月期間收治的80例患者,使用單盲法將其分為兩組: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40例。研究組患者中最低年齡為20歲、最高年齡為45歲;平均年齡為(33.23±1.24)歲,最短病程為2年、最長病程為12年、平均病程為(7.31±1.34)年;對照組患者中最低年齡為21歲、最高年齡為46歲、平均年齡為(42.42±1.12)歲,最短病程為1年、最長病程為12年、平均病程為(7.91±1.13)年;兩組患者的性別、病程、年齡等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兩組患者均給予全麻,并氣管插管,取膀胱截石位。進行腹腔鏡手術,對患者的卵巢正常解剖部位放置宮腔鏡,恢復輸卵管,對輸卵管進行插管,找到病變部位,探查病灶原因,并摘除內膜息肉,切除子宮過厚部位,使用37度的生理鹽水進行沖洗腹腔部位,最后關閉切口。
護理配合:(1)心理護理,由于不孕癥患者長期處于渴望妊娠的情緒中,因此,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2]。(2)正確的體位,在體位的選擇中,不僅要保證醫(yī)護人員的操作,而且要保證患者的安全。(3)充分的術前準備,手術室護理中不但需要護理人員準備好各類的物品和器械,而且要熟悉手術流程和手術方式,做好術前準備工作。(4)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由于宮頸擴張、二氧化碳形成的氣腹、靜脈用藥、膨宮液的輸入、氣管插管等引起患者心率和血壓變化,若發(fā)生異常情況,應及時報道手術醫(yī)生和麻醉時進行有效處理。(5)術時準備,在手術過程中在患者的會陰部位使用專用手術巾,其目的是保持患者臀部的干燥,便于醫(yī)生計算膨宮液的出量,與此同時,患者的血液和體液不會受到污染。手術過程中,需要對患者補充膨宮液,其目的是有效防止空氣進入宮腔血管,而出現(xiàn)空氣栓塞。
本篇文章出現(xiàn)的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軟件SPSS20.0進行分析處理,其中計量資料(±s)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n(%)]用χ2檢驗,P<0.05則表明數(shù)據(jù)差異有意義。
研究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均好于對照組患者,對比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
研究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好于對照組,對比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好于對照組患者,對比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婦科不孕癥所導致的原因眾多,其中多以排卵管不孕、子宮不孕、卵巢不孕等原因。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不孕的認知越來越多,對于治療不孕癥的方法也增多,術后的護理關系著手術的效果,因此,需要加強對患者的術后護理[1]。對于婦科不孕癥患者性宮腹腔鏡手術治療后,對患者進行手術室護理配合的優(yōu)勢是對患者進行術前訪視,使患者了解病情、手術環(huán)境、宮腔鏡手術的優(yōu)越性,減少患者焦慮等不良情緒,在手術室護理配合中對患者所出現(xiàn)的不良情緒進行積極的疏導,使得患者以積極的心里配合手術。使得患者保持正確的體位可以確保患者出現(xiàn)損傷神經(jīng)和肌腱,避免患肢過度外展,避免患者身體由于改變體位而導致的身體下滑,避免壓迫頸部神經(jīng)血管。準備特殊器械物品,檢查氣腹機、膨宮器、電刀電凝系統(tǒng)、光源系統(tǒng)、攝像等性能是否良好,對需要無菌消毒的器械進行消毒。合理安排手術室內物品擺放,將宮腔鏡放置于手術床的左側床頭,腹腔鏡放置在患者的右側床尾。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時補充患者體內的膨宮液,預防空氣進入宮腔血管,觀察患者出血量和尿量的情況。
研究組和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分別是(118.42±1.52)毫升、(153.23±1.32)毫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別為2.5%、25.0%,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7.5%、80.0%,對比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婦科不孕癥患者行宮腔鏡治療手術室護理配合的行之有效的手術方法和護理方法,值得臨床推廣。
[1]張風艷,劉麗君.對宮腹腔鏡治療的不孕癥患者開展心理護理的臨床價值[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6,32(11):116-117.
[2]余發(fā)麗.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在宮腹腔鏡聯(lián)合治療不孕癥的應用[J].延安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17,15(2):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