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海玲
摘 要 現(xiàn)階段,我國實行的是校長負責制,也就是說校長是學校的第一負責人。因此,校長的領導力對學校的發(fā)展有著重大的影響意義。本文旨在通過對中學校長領導力現(xiàn)狀的了解,找出其存在的問題,從而找出提升中學校長領導力的方法與策略。
關鍵詞 中學校長 領導力 現(xiàn)狀 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校長作為學校的領航者,在學校變革中起著引路人的角色。但目前我國中學校長的領導力發(fā)展水平還存在很大的問題,這包含多方面原因,如我國校長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校長角色定位不清等。
1我國中學校長領導力現(xiàn)狀
中學校長領導力是指校長為了實現(xiàn)學校組織目標,在特定的領導環(huán)境中對在校師生所施加的影響力。校長的領導力包括很多方面,課程領導力、教學領導力、道德領導力、信息技術領導力等等。在我國目前的教育體制與教育方針的指導下,校長領導力的實施應該采取科學的方式方法,通過溝通、激勵等策略來吸引廣大在校師生。根據(jù)調查分析,校長作為領頭羊在實際的行動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1.1校長自身的理論不夠扎實,無法影響學校師生
主要體現(xiàn)在學校的發(fā)展規(guī)劃方面,有些學校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理念,并沒有結合新課改的特征來體現(xiàn)時代精神。另外,在學校特色建設方面,很多學校盲目跟風,對于一些相對較好的學校特色建設照搬照抄,學校特色大同小異,沒有形成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學校特色。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必須予以肯定的是許多校長學習了部分新課改的理念,在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上進行了一些改變,但是在具體實施結果上卻與原來并沒有太大的變化,許多校長缺乏對新課改理念的深入思考,學校的發(fā)展規(guī)劃未能與新課程改革完美融合。
1.2其次是校長組織制度建設不完善
校長作為學校組織的上層結構,在設計組織架構時還不能很好的根據(jù)本校的實際需求來進行設置,直接導致學校管理組織結構欠缺高效性和協(xié)調性。學校組織結構猶如人體骨骼結構,由不同的部門和機構構成,有效地學校組織結構對學習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起著重要作用,相反,如果不能很好的進行學校組織結構的設置則起到相反的作用。很多校長在進行學校組織結構管理過程中都非常得當,組織結構設置也較為合理,能夠很好的實現(xiàn)學校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但部分校長在設計組織結構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缺乏典型范式的分析與學習,并不能很好的結合學校自身的特點靈活主動的做出反應。很多學校在管理上采用機械式組織形式,極度欠缺協(xié)調性,采用自上而下的傳統(tǒng)溝通方式,多數(shù)教職工并沒有管理上的決策權。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雖然有的學校實行職能式的組織結構,設置了校長、黨支部、工會等職能部門,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這種分職能操作存在很多問題,例如職責邊界的空白或重疊、多部門指揮等,因此,管理活動的協(xié)調性有待提高。
1.3校長領導力不足還體現(xiàn)在課程教學管理上
新課程改革實行學校、地方和國家三級課程管理制度,學校在課程研發(fā)上有一定的自主權,可根據(jù)自身特點設置具有實際特色的課程。面對日新月異的教育課程理念的改革,校長要正視自主課程,構建現(xiàn)代管理團隊,從而實現(xiàn)新課程改革理念下的課程體系管理。教學作為學校的中心工作,它的教學思想與行為最終都要體現(xiàn)在教學質量上,然而在實際實施中,由于很多校長把注意力放在了各種檢查、行政事務和會議上,根本無暇顧及教學管理工作與課程。而真正高效能的校長能夠抓住主要矛盾,統(tǒng)籌兼顧,提高自身工作效能及專業(yè)發(fā)展。
2中學校長領導力水平的提升建議
中學校長領導力的提升不僅需要相關制度的保障,也離不開校長自身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因此校長領導力的培養(yǎng)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作。針對以上提出的中學校長領導力不足的問題,對如何更好的提升中學校長領導力進行以下探討。
2.1學習先進的理論知識,提升校長理論基礎
針對我國目前參差不齊的校長領導力現(xiàn)狀,校長應加強領導力理論知識的學習,深入把握領導力內涵。就我國現(xiàn)有的教育方針與領導體制而言,校長作為學校的組織領導者,其引領著學校發(fā)展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在工作之余,校長應適當擠出時間來學習相應的理論知識,以更新自己的領導、管理模式,完善自身知識結構,結合國家新課改理念,不斷完善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更好的擔起引領學校發(fā)展的重任。
2.2科學運用分布式領導方式,完善組織制度
如今,在我國中小學仍實行校長領導負責制,雖然學校里設置了校長、黨支部、工會等職能部們,但其職責邊界不夠明顯,在學校管理上參與程度不高,沒有決策權,導致出現(xiàn)校長權力過大的現(xiàn)象,一方面造成校長壓力過大,另一方面使得其他成員的積極性不高,不利于發(fā)揮校長的領導力。分布式領導可以使校長集思廣益,從而更高效率的完成學校管理任務。分布式領導方式重視團隊之間的協(xié)作意識,這種領導方式使得校長的權力在整個學校組織層面領導力得到更好的分布,從而進行更好的具體工作分配,提升學校的整體效能。
2.3提高校長學歷水平,加強課程教學管理
調查結果顯示,學歷較高的校長在規(guī)劃學校發(fā)展方向,領導學校教師群體時的思考方式以及采用的方式方法更加科學,能夠有效的結合新課改的理念,在學校中設置特色課程,不會將過多的精力放在一些檢查、行政事務上。因此我國需要盡快對中學校長任職的資格制度進行修改完善,逐步提高我國中學校長的平均學歷水平。同時應加強對中學校長的培訓力度,完善校長培訓體系,提升中學校長的管理與領導能力。校長領導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通過后臺培養(yǎng)來獲得提高。
3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學校長正經(jīng)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校長應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采用科學的方式,通過溝通、激勵等策略提升校長的領導力,從而提高我國的教育教學水平,全面落實新課程改革,使我國得中學生得以全面健康的發(fā)展。
基金項目:本文受湖南省教育廳一般項目資助(16C0231)。
參考文獻
[1] 楊洋.我國中小學校長的管理制度構建[J].科教導刊,2012(12).
[2] 袁誠.中小學校長管理體制研究[J].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導刊,2012.
[3] 李敏,代蕊華.國外中學校長領導力提升策略及啟示[J].教師教育研究,2012(05).
[4] 徐涌.淺談校長的教科研領導力[J].課外語文,2016(1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