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宇紅
何慶輝,中學化學特級教師、廣東省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華南師大兼職碩士生導師、廣州市中學化學教學研究會第十三至十五屆常務理事。作為廣州市協(xié)和中學副校長,何慶輝依然奮斗在化學教學一線,教學業(yè)績優(yōu)秀,近五年來在省內外上大型公開課十余次,已形成“交往·發(fā)現·發(fā)展”的教學思想和自主合作的課堂教學風格。
記 者:教師工作室跟崗學習近年來成為我省提升骨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一種重要形式,您擔任省教師工作室主持人已達六年,您能具體解讀一下您工作室的理念嗎?
何慶輝:初期,工作室的理念是“循道以致遠,共琢而成器”,釋義是: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獲得長遠的專業(yè)化發(fā)展;“人人能為他人產生績效”,在切磋研討中共同成長。如今,隨著工作室運行不斷成熟,工作室已為學員與成員構筑了一個學習共同體。在跟崗學習期間,教師們更多的是基于對教育教學問題的思考,互相幫助,快樂學習,人人都為他人產生績效。所以,我將工作室理念修改成“循道以致遠,共琢齊發(fā)展”。我們工作室的目標是引導學員、成員以及主持人自身在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道路上找到一塊通往更高遠方向的臺階。時代在進步,教育的內涵也在不斷更新,教師的發(fā)展有無限的可能。我們求發(fā)展,就是鼓勵工作室團隊求創(chuàng)新,為教育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無限的可能。
記 者:老子說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蓖瑯樱鳛榻處熚覀円裱逃虒W的規(guī)律,您工作室的理念就體現了“循道”的思想,那么,您在教學方面遵循的道是什么呢?或者說,您構建的教學特色或教學追求是什么呢?
何慶輝:教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在技術和藝術這些表征層面下,還應該有思想的內核。工作室研修中有一項重要內容是主持人、學員與工作室成員備課、上課及他們互相聽評課的“磨課”活動。通過雙向聽評課活動,促進學員教學理念的轉化與提升。所以,工作室就應該有基于科學理論和學科核心思想的教學特色追求。在學員跟崗期間,我積極向他們展示,并指導他們嘗試,期望在學員心中播下的種子在他們將來的教學實踐中能發(fā)芽成苗再生長。我根據學科特點,提出了工作室的教學追求為“表征融合,認知發(fā)展;學生主體,自主合作”。前兩句是根據化學學科特點從內在的角度提出化學教學設計的方法與目標,后兩句講的是我們實施教學時的方式和對課堂主體的定位。當下,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目標,本工作室的教學追求重新定位為“素養(yǎng)為本,能力發(fā)展;學生主體,自主合作”,即在教學中讓學生主動學習,實現知識的認識功能。
記 者:您工作室的教學追求重新定位為“素養(yǎng)為本,能力發(fā)展;學生主體,自主合作”,為何有這個變化?
何慶輝:王磊教授認為,知識有三大功能:認識的角度、認識的路徑和推理判據,教學就是讓學生建構理解、提高能力、發(fā)展素養(yǎng)的過程。學生唯有自覺自愿地主動學習,能力與素養(yǎng)發(fā)展才有了可能,自主合作學習方式是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保障。自主合作學習方式的大致流程是:1.教師制定準確的學習目標。2.編寫出切合學情,能有效促進學生能力素養(yǎng)發(fā)展的導學方案。3.讓學生先行自主學習,思考、發(fā)現問題。4.課堂上小組內提出問題,交流后確定問題,再到組間交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最后完成任務。合作學習的形式是課堂上學生分成6人或4人學習小組,小組人員固定,組內按輪值制度設小組長及發(fā)言人。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學習小組對導學案中的學習任務進行組內交流,再由小組派代表回答有關問題,其他同學傾聽、評價或補充,之后進行總結。在此過程中,實現對知識意義的理解、能力的增長、素養(yǎng)的發(fā)展。
記 者:您的“自主·合作”教學特色的構建,有何輻射影響力?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何慶輝:自2012年9月起,我?guī)ьI60余位教師參與本人主持的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高考壓力下‘自主·合作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與深化”的研究,在協(xié)和中學和省骨干教師所在學校進行了大量教學實踐,并取得了豐碩成果。第一批6位學員承擔了六個子課題。主持人利用廣東省教師工作室、省新一輪 “百千萬”培訓、廣州市化學教學研究會的平臺,積極把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運用到與校外、市外、省外、境外同行們的交流對話實踐中,開展同課異構或示范帶學等教學交流活動,共上大型公開課10節(jié),我的“自主·合作”課堂教學模式得到了大多數同行們的認同,對他們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的轉變產生了積極作用。
記 者:具體說來,您的教學理念影響了哪些人?他們有何成果?
何慶輝:廣州市番禺區(qū)仲元中學化學教師莊建德在工作室跟崗學習的一段時間里,自主合作教學理念對他影響很大,不僅僅是在學科教學上,而且在擔班主任工作也有體現。
在化學學科教學上,他在跟崗學習的時候,恰逢我當時組織開展了“自主·合作”教學模式的課題研究,我引導他申報了其中的一個子課題《高中化學必修階段“自主·合作”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課題的研究是以一個個實際的課堂案例作為支撐的,在指導他們研究的過程中,我為跟崗學員上了多堂示范課,并在他們進行實踐后及時與他們交流、討論,指出他們在處理環(huán)節(jié)中的一些問題,以便在后續(xù)教學中及時進行調整。莊老師學完回到自己所在學校后,繼續(xù)開展課題研究,以高一年級學生和高中化學必修階段課程為研究對象,通過課堂教學實踐,開展“自主·合作”教學模式的探索,并在一年后完成課題研究,其撰寫的研究論文獲評廣州市番禺區(qū)教育學會論文三等獎,課例獲評廣東省中學化學教學成果暨課題成果交流展示二等獎。在此期間,也有不少同校教師對此研究產生興趣,向他了解一些相關的課題內容,同時進行了一些小實踐。他所帶的那屆學生不僅平時教學成績表現優(yōu)異,而且在最終的高考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不少學生在國家級化學奧林匹克競賽以及省級、市級化學競賽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
在教學理念上,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讓他的教學研究視角發(fā)生轉變。從以前較多地關注教學內容到現在較多地關注教學對象(即學生)。在班主任工作中,他同樣推行學生的自主管理和合作管理,并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另外,劉四根、林婉貞、楊健萍先后被遴選為廣東省和廣州市基礎教育系統(tǒng)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yǎng)工程”中學名教師培養(yǎng)對象,并作為市、區(qū)的化學中心組成員,活躍在教學教研第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