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郜軒宇,臧英男,張 鑫,林 楠
(吉林省食品檢驗所,吉林 長春 130103)
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屢見不鮮,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隨著炒貨市場日漸壯大,炒貨食品作為中華民族歡慶佳節(jié)的必需品,其質量問題也逐漸受到人民群眾的關注。
在成品庫房抽樣,每批次抽樣量不少于2 kg,且不少于8個獨立包裝。大包裝食品(≥5 kg)可進行分裝,需保證容器清潔衛(wèi)生,防止微生物污染,且每個包裝不少于250 g。在經營環(huán)節(jié),在貨架、柜臺、庫房或網絡食品經營平臺抽取同一批次產品,原則同生產環(huán)節(jié),所抽取樣品均分為2份,其中3/4為檢驗樣品,1/4為作為復檢的備用樣品。
選取時間為2015—2017年,按每年度開心果、杏仁、松仁、瓜子為一類,與其他堅果與籽類兩個樣品類別進行數據統計,用Excel軟件錄入數據,建立數據庫進行統計學分析。數據錄入要求雙人錄入,并進行一致性及可靠性檢驗。
污染物數據部分——酸價、過氧化值、二氧化硫采用滴定法測定,鉛采用石墨爐熒光法測定;滑石粉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法測定;黃曲霉毒素B1采用光化學衍生法;食品添加劑數據部分——糖精鈉、三氯蔗糖、紐甜、安賽蜜、色素和羅丹明B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甜蜜素采用氣相色譜法測定;微生物數據部分——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霉菌和酵母均采用計數法測定。將各項測定結果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規(guī)定的限值比較,判定樣品是否符合規(guī)定。
2015—2017年開心果、杏仁、松仁、瓜子類樣品分別抽檢52批次、81批次、126批次,共計抽檢259批次。分別檢測樣品中污染物及食品添加劑與微生物,計算主要項目的每年樣品合格率。
(1)主要污染物。主要檢測指標涵蓋鉛、酸價、過氧化值、滑石粉、黃曲霉毒素B1、二氧化硫和羅丹明B 7個項目。不符合規(guī)定的有過氧化值,合格率分別為100%、98.76%、100%;滑石粉,合格率分別為100.0%、98.76%、100%。見表1(羅丹明B在2017年轉為風險監(jiān)測項目,進行檢驗結果數據收集項目時不做判定)。
表1 開心果、杏仁、松仁、瓜子污染物主要檢測指標合格率表
(2)食品添加劑檢測指標。包括糖精鈉、甜蜜素、安賽蜜、檸檬黃、日落黃、誘惑紅、亮藍、莧菜紅、胭脂紅、三氯蔗糖和紐甜。不符合規(guī)定的項目有糖精鈉,合格率分別為96.15%、98.76%、100%,其合格率逐年上升,直至100%。見表2。(色素和安賽蜜項目在2017年全部轉為風險監(jiān)測項目,另新增加三氯蔗糖、紐甜兩項指標作為綜合判定分析指標)
表2 開心果、杏仁、松仁、瓜子食品添加劑主要檢測指標合格率表
(3)微生物指標大。包括腸桿菌、霉菌、酵母等3項,合格率均為100.0%。見表3。
表3 開心果、杏仁、松仁、瓜子微生物主要指標檢測合格率表
2015—2017年其他堅果與籽類樣品分別抽檢59批次、130批次、154批次,共計抽檢343批次。同樣,分別檢測樣品中污染物及食品添加劑與微生物,計算主要項目每年樣品的合格率。通過數據累計檢驗合格率均為100%,此處不作詳細分析。
檢測結果表明過氧化值、滑石粉存在不合格現象。過氧化值是表示炒貨食品中脂肪酸等物質被氧化程度的一種指標,如果企業(yè)為了降低成本,使用質量不好的原料,或者生產控制不嚴,如溫度、時間參數控制不到位,密封性不好,都能導致過氧化值不合格。滑石粉與烈性致癌物質石棉密切相關?;垲w粒已被證明是引起癌癥患者卵巢和肺部出現腫瘤的原因。近30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密切細察滑石粉顆粒,并發(fā)現了類似石棉的危險之處。1993年的國家毒理學項目報告顯示:不含任何石棉纖維的化妝品級滑石粉,在動物研究對象中引起了腫瘤。很顯然,化妝品級滑石粉有或沒有石棉纖維,都是一種致癌物質。其余污染物檢出值高低不一,有些檢出值接近污染物限量值的上限,屬于高風險因子。
GB 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對堅果炒貨食品中可以使用的甜味劑、著色劑等有相應規(guī)定,但仍然存在濫用現象,雖然糖精鈉項目合格率逐年升高直至100%,但僅憑一年檢測結果并不意味著絕對安全可靠。糖精鈉是食品工業(yè)中常用的合成甜味劑,且使用歷史最長,但也是最具爭議的合成甜味劑。在生物體內不被分解,由腎排出體外。最近的研究顯示,糖精致癌性可能不是糖精引起的,而是與鈉離子及大鼠的高蛋白尿有關。糖精的陰離子可作為鈉離子的載體而導致尿液生理性質改變,這個問題值得分析監(jiān)測,不容小覷。三氯蔗糖和紐甜作為新一代食品添加劑至今未發(fā)現不良反應,但不代表絕對安全,因此需要繼續(xù)積累數據加強監(jiān)督管理,確保食品添加劑安全使用。
在炒貨的生產銷售過程中,最容易改變的因素就是微生物。造成微生物污染的原因主要是生產加工、運輸、儲存過程中衛(wèi)生控制不嚴格,還與企業(yè)環(huán)境衛(wèi)生、工作人員衛(wèi)生等因素有關。被污染的炒貨食品被直接食用會引起食源性疾病,危害人體健康。近3年來,隨著企業(yè)衛(wèi)生意識增強,監(jiān)管力度加大,微生物方面沒有出現不合格現象。
通過對2015—2017年炒貨食品中污染物、食品添加劑、微生物3個指標的相關檢測項目數據進行匯總,得出結論:三年期間開心果、杏仁、松仁、瓜子檢測項目過氧化值合格率分別為100%、98.76%、100%;滑石粉合格率分別為100%、98.76%、100%;糖精鈉合格率分別為96.15%、98.76%、100%;其余項目合格率均為100%。其他炒貨食品監(jiān)測項目合格率均為100%。
從中可以看出,隨著我國法律體系日漸完善,監(jiān)管機構能力增強,堅果炒貨食品的質量逐漸提高。但是,堅果炒貨產業(yè)鏈相對來說比較長,門檻比較低,小企業(yè)很多,所以,從原料到生產,再到流通的過程中,需要有關機構和全社會持續(xù)關注,才能保證堅果炒貨食品安全,保證消費者的利益,也使炒貨行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本文針對某地區(qū)炒貨食品質量安全的結果進行了分析,但由于時間和資源等各方面的不足,只能集中探討存在的安全問題,論證數據還是需要充實,仍需對各種類型的炒貨食品安全性問題進行更為全面的分析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