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竣維 宋昌澤
摘要:一口氣讀完《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掩卷沉思,青年習近平在梁家河的生活、工作、戰(zhàn)斗的一幕幕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領袖的青年時期原來就是這樣度過的,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周總理在中華全國青年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發(fā)出“學習毛澤東”的號召時說的話:“決不要把毛澤東看成一個偶然的、天生的、神秘的、無法學習的領袖……我們的領袖是從人民當中生長出來的,是跟中國人民血肉相聯(lián)的,是跟中國的大地、中國的社會密切相關的?!?/p>
關鍵詞:領袖思想;工作
在全黨全軍看齊追隨核心、學習領袖思想的時間節(jié)點,這本由29名采訪對象的口述匯集起來的采訪實錄,是最鮮活的教材,也是最生動的范本,讓我更加全面、深入、生動地理解和認識我們的領袖,“不僅看到他們在臺上作大報告的樣子,也知道一點兒他們的酸甜苦辣和內(nèi)心世界”,也讓我能夠?qū)φ罩I袖的七年知青歲月,追尋領袖的足跡,探求自己的青春答案。
那么,青春的答案究竟是什么?
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曾講道:“現(xiàn)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p>
青春的答案很簡單——奮斗。
人間萬事出艱辛。審視當前與過往,最可貴的是奮斗;勾連理想與現(xiàn)實,最可靠的也是奮斗。
奮斗應懷初心
“近平這個人在他年輕的時候,就志存高遠。但他的遠大理想,恰恰不是當多大的官,走到多高的位置,而是看似平凡的‘為老百姓辦實事”
我們常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969年到1975年,在梁家河的七個年頭,不長不短,卻讓一個15歲的青年完成了人生偉大的轉(zhuǎn)折,懷揣起了“為老百姓辦實事”的初心。村支書為了“讓全村人都吃上肉”而奮斗,總書記為了“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共享發(fā)展成果”而奮斗,從村支書一直到全黨的核心,一路奮斗,風塵仆仆,幾許成就,幾許榮耀,正是因為“為老百姓辦實事”的初心從未改變。
《我是黃土地的兒子》一文中講:“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jīng)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七年的知青歲月給了他堅定的人生目標,也給了他始終如一的初心,這是奮斗最佳的指南針。
奮斗要吃大苦
“農(nóng)村過“四關”,實在不易,先說“跳騷關”,我想每一位在陜北插過隊的知青都有切身體會。剛到生產(chǎn)隊的那幾天,我們幾名知青身上都莫名其妙起了又紅又大的腫包,奇癢無比?!薄爸劣凇帮嬍酬P”,主要是粗糧多,我們不會粗糧細做,加上沒有油水。肚子里總覺得空空的。蔬菜很少,基本上是有什么菜下來就吃什么。那時候搞“以糧為綱”,蔬菜種的很少。農(nóng)民吃的菜主要是酸菜。他們一般在秋后腌上兩三缸酸菜,有白菜、胡蘿卜等?!?/p>
部隊里有句話講“苦地方、遠地方,建功立業(yè)好地方?!绷杭液拥摹八年P”和北京城相比,有天壤之別,但是青年習近平卻把吃苦當成了收獲,這種苦難的收獲,既是物質(zhì)上、身體上的,更是精神上、心靈上的。不同年代,吃苦的含義是不一樣的?,F(xiàn)在的我們不會再有當初大規(guī)模上山下鄉(xiāng)的那種歷練,也很少會有吃不飽肚子的擔憂,但是同樣會碰到“苦”的環(huán)境、嘗到“苦”的滋味。作為生活在新時期的青年一代,我們沒有任何理由怨天尤人,必須像青年習近平那樣,敢于吃苦、樂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在奮斗中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無悔青春。
奮斗須沉基層
“他當了梁家河的村支書,帶領大家建沼氣池,創(chuàng)辦鐵業(yè)社、縫紉社,我一點都不吃驚?!薄敖胶髞矸祷乇本┥蠈W,又有了前途光明的工作,但他反而放棄了看似更平坦舒坦的道路,下沉到基層,社會實踐的最前沿去工作,一步一個腳印,每一步都走的很扎實,這是有大抱負,有大氣魄,有大本事,有大勇氣的人才能做出的選擇?!?/p>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礎扎實,堅如磐石。青年時期的習近平就已經(jīng)深知并身體力行這一點,從梁家河這個最基層開始,埋頭苦干,去了解這偌大中國的運作機理,再到縣、市、省,在一步步奮斗的過程中,積累了無數(shù)生動直接的經(jīng)驗,才能最終帶領我們開創(chuàng)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代。
實現(xiàn)中國夢,基礎在基層,活力也在基層,我們的奮斗也只有沉到基層,扎根一線,才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看齊追隨核心,方能有所作為,不負領袖囑托,忠實履行使命。
奮斗一詞,在共產(chǎn)黨人的字典中是一脈相承、一以貫之的。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曾以“永久奮斗”為題發(fā)表講話,號召全體共產(chǎn)黨員特別是模范青年要把革命干到底,要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氣概;改革歲月,鄧小平同志曾告誡全黨“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用實干托舉起了發(fā)展這個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