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xué)家余光中說:旅行,我不想跟李白,因為他不負責任,沒有現(xiàn)實感;我也不想跟杜甫,因為他太苦哈哈,恐怕太嚴肅;而蘇東坡就很好,他很有趣,我們可以做很好的朋友。跟著蘇東坡旅行,用比較文藝的方式解讀就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美食和遠方。”蘇東坡晚年,頻遭貶謫,從三品公卿一直被貶到九品芝麻官。蘇東坡說:“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yè)轉(zhuǎn)荒唐。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奔词贡惶煜滤?,也不負美食。
蘇軾一生走了90個城市,幾乎每個城市都留下了與美食有關(guān)的佳句。蘇軾在《自題金山畫像》中寫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聞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睂μK軾來說,黃州、惠州、儋州有著他人生之中最難忘的三段生涯。
在黃州的生活自救
北宋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蘇東坡遭遇了人生的一大劫難——“烏臺詩案”,雖然保住了性命,卻丟官降職,被貶到湖北黃州(今湖北省黃岡市)。在黃州,東坡居士這個名字開始叫響并流傳至今。
提起蘇軾,不得不提章惇。章惇是蘇軾早年的政壇摯友,也是晚年的政壇死敵。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兄弟反目,十分可怕。在黃州的時候,章惇還是他的好友之一。當時蘇軾因言獲罪,鋃鐺入獄,政敵從他的詩中拎出一句“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唯有蟄龍知”,說他自比“蟄龍”,顯然是要造反的節(jié)奏??!蘇軾就此命懸一線!危急時刻,身處變法派陣營的章惇不顧二人政治理念的分歧,在朝堂之上當著皇帝和滿朝文武直斥比自己位高權(quán)重的宰相王珪,為蘇軾傾情辯護。也正是因為關(guān)系不一般,所以當年蘇軾在給老朋友章惇的書信中曾這樣寫道:“黃州僻陋多雨,氣象昏昏也。魚稻薪炭頗賤,甚與窮者相宜。然某平生未嘗作活計,子厚所知之,俸入所得,隨手輒盡?!毙胖械倪@段內(nèi)容生動地描述了蘇軾在黃州的窮困生活。在宋朝時,黃州是長江邊上一個窮苦的小鎮(zhèn),在漢口下面約六十里地。
蘇軾在黃州所擔任的職務(wù)是: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說白了,只是個空頭官銜,他的身份本質(zhì)上是由黃州政府代為看管的犯官。按照朝廷的規(guī)定,像蘇軾這樣的犯官,除了一份微薄的實物配給之外,沒有正常的俸祿薪水。所以他到黃州后,一家老小20多口人的花銷就成了大問題。在這種艱難的境地,蘇軾除了接受弟弟蘇轍的救濟外,只能盡量節(jié)省生活開支,過著跟百姓一樣的生活。
為了養(yǎng)活一家老小,蘇軾申請了一塊五十畝的廢棄坡地。蘇軾非常欽佩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常常在詩詞中以樂天自比。白居易被貶忠州刺史時,曾作《東坡種花》詩。這塊五十畝的貧地正好位于黃州城東門外,于是蘇軾干脆給這塊地取名“東坡”,并自稱“東坡居士”。蘇東坡這個名號就是這么來的,它在民間的影響卻比蘇軾這個名字大多了!這五十畝田出產(chǎn)作物十分豐富,包括大麥及各種時蔬。蘇東坡在筆記中記載一些收成,“今年(公元1082年)東坡收大麥二十余石,賣之價甚賤,而粳米適盡,乃課奴婢舂以為飯。嚼之嘖嘖有聲,小兒女相調(diào),云是嚼虱子。日中饑,用漿水淘食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氣味。今日復(fù)令庖人,雜小豆作飯,尤有味,老妻大笑曰:‘此新樣二飯也?!蔽闹械睦掀奘翘K軾的第二任妻子王閏之。王閏之陪伴蘇軾從家鄉(xiāng)眉山來到京城開封,爾后輾轉(zhuǎn)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黃州-汝州-常州-登州-開封-杭州-開封-穎州-揚州-開封,最后去世于路上。
黃州四年,蘇軾恰迎來他文學(xué)生涯的巔峰,乃黃州名山勝水,十足養(yǎng)人罷。蘇東坡在黃州的作品,絕大多數(shù)為寫美食。為推廣他的美食,他寫了《豬肉頌》:“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痹凇睹劬聘璐鸲q子與王即和》中夸贊豆腐:“脯青苔,灸青蒲,爛蒸鵝鴨乃瓠壺,煮豆作乳脂為酥”。以精練的語言把制作豆腐形象化,用準確的字眼道出豆腐“為乳”、“為酥”,為食品之精粹。東坡豆腐的制作方法,曾被南宋錢塘人林洪記入《山家清供》一書。以黃州豆腐為主料,將豆腐放入面粉、雞蛋、鹽等制成的糊中掛糊,再放入五成熱的油鍋里炸制后,撈出瀝油;鍋內(nèi)放底油、筍片、香菇和調(diào)味料,最后放入瀝過油的豆腐,煮至入味,出鍋即成。東坡菜共66種,有35種在黃州研制。
蘇東坡原不飲酒,至黃州酒量大增,其云:“吾少年望見酒盞而醉,今亦能三蕉葉矣。”以至發(fā)展到后來,他給友人《與李叔方》信中曰:“暑中既不飲酒,無緣作字?!边@境界,當也是李白一個。他初到黃州即寫下七律《初到黃州》:“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yè)轉(zhuǎn)荒唐。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p>
蘇軾在黃州的生活坎坷艱辛,顛沛流離,甚至貧病交加,但他卻怡然自適于陋室粗食,曠達直面慘淡人生,像清風一樣自由自在地高歌,游于藝,正所謂“一蓑煙雨任平生”,不失為歷代文人中最瀟灑的一個,他對待生活的曠達態(tài)度一直影響著后世文人。
廣東惠州吃荔枝
蘇軾是宋哲宗的老師,但是,宋哲宗當皇帝之后,不念師恩,反而把蘇軾一貶再貶:58歲時被貶定州(今河北定縣),59歲時被貶英州(今廣東英德),尚未到任,又奉命貶到更偏遠的惠州。細算下來,蘇軾幾乎一年一貶,越來越偏遠。
廣東惠州,在南宋時是比較落后的,人們稱之為蠻貊之地,加上氣候炎熱,疾病較多,人們又稱之為瘴癘之地。被貶時,蘇軾已是59歲了,加上身體又不好,患有嚴重的痔疾。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只能對家人作了重新安排:令次子蘇迨一家及幼子蘇過的妻兒去宜興,和大兒子蘇邁住在一起;自己則與幼子蘇過、侍妾王朝云并兩老婢,主仆五人奔赴貶所。
經(jīng)歷了當年在黃州種菜種莊稼的老圃生活,蘇軾熱愛上田園生活。在惠州,蘇東坡特地借了半畝地,建了個小菜園。他在《擷菜》一詩里寫道:“秋來霜露滿東園,蘆菔生兒芥有孫。我與何曾同一飽,不知何苦食雞豚。”窮了,美味的雞肉、河豚都吃不起了、吃不上了,可是有肥美的蘿卜、芥藍吃也很不錯啊,何苦再去吃那雞豚呢!另外一首《雨后行菜園》中寫道:“夢回聞雨聲,喜我菜甲長。平明江路濕,并岸飛兩槳。天公真富有,膏乳瀉黃壤。霜根一蕃滋,風葉漸俯仰。未任筐筥載,已作杯案想。艱難生理窄,一味敢專饗。小摘飯山僧,清安寄真賞。芥藍如菌蕈,脆美牙頰響。白菘類羔豚,冒土出蹯掌。誰能視火候,小灶當自養(yǎng)?!睂懙米屓丝谒畽M飛。他在《豆粥》一詩中說:“江頭千頃雪色蘆,茅檐出沒晨煙孤。地碓舂粳光似玉,沙瓶煮豆軟如酥?!鄙称?,即沙罐,用沙罐熬豆粥,不但營養(yǎng),而且香氣四溢,既能補身體,又可享美味。
在貶謫惠州的第三年,東坡作《新年五首》:“曉雨暗人日,春愁連上元。水生挑菜渚,煙濕落梅村。小市人歸盡,孤舟鶴踏翻。猶堪慰寂寞,漁火亂江村?!薄氨Y(jié)瘴雨,先催凍筍生。豐湖有藤菜,似可敵莼羹?!薄袄笞訋讜r熟,花頭今已繁。探春先揀樹,買夏欲論園。居士常攜客,參軍許叩門。明年更有味,懷抱帶諸孫。”簡直就是惠州土特產(chǎn)集合。
當然對于惠州美食最有名的描述莫過于:“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黃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常作嶺南人?!笨粗K軾筆下的美食,或許會以為他在惠州生活得很幸福。事實上,在惠州他痛失愛妾王朝云。蘇軾曾寫道:“予家有數(shù)妾,四五年間相繼辭去,獨朝云隨予南遷。”王朝云在惠州為蘇東坡生下一子,取名干兒,產(chǎn)后身體虛弱,不久便溘然長逝,年僅三十四歲。朝云死后,蘇東坡將她葬在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棲禪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上筑六如亭以紀念她,亭柱上鐫有一副楹聯(lián):不合時宜,惟有朝云能識我;獨彈古調(diào),每逢暮雨倍思卿。
海南萬里真吾鄉(xiāng)
公元1097年,宋哲宗紹圣四年。這一年的二月,謫居惠州的蘇軾,傾其所有,新建了一座住宅,名為白鶴新居。終于成為“有房族”的蘇東坡,美滋滋寫道:“白頭蕭散滿霜風,小閣藤床寄病容。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萬沒想到的是,本打算“詩意棲居”的蘇東坡,卻因為這首詩而被宰相章惇嫉妒,再度被貶到昌化軍(今海南儋州中和鎮(zhèn))安置。據(jù)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中說,章惇選擇儋州這個地方,是因為蘇軾字子瞻,瞻與儋形似的緣故。而蘇轍被貶謫到雷州,是因為蘇轍字子由,由與雷,下面都有田字。章惇對蘇氏兄弟,真可謂用心良苦。章惇和蘇氏兄弟過不去,是因為蘇轍彈劾過他,便懷恨在心,并遷怒于蘇軾。
熱愛美飪的蘇東坡被貶謫海南儋州委路途中休整停留半月有余,這期間發(fā)現(xiàn)了新的美味——生蠔,并樂此不疲。為此,他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叫《食蠔》?!妒诚枴吩唬骸凹好燎岸?,海蠻獻蠔。剖之,得數(shù)升。肉與漿入與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又取其大者,炙熟,正爾啖嚼……每戒過子慎勿說,恐北方君子聞之,爭欲為東坡所為,求滴海南,分我此美也?!碧K軾專門向人介紹生蠔的兩種吃法:一是把蠔肉和漿液加酒煮食,“食之甚美,未始有也”;二是選出大的生蠔,放在火上烤著吃。蘇軾應(yīng)奉為碳烤生蠔的祖師爺。蘇軾自己吃美了,還要寫信告訴兒子,讓他別把生蠔的秘密告訴別人,生怕北方的士大夫們聽說,爭先恐后貶謫到海南來,和他爭生蠔吃。
在儋州,蘇東坡帶著幼子蘇過生活得頗艱苦。據(jù)說好友佛印一度要來海南看他,他寫信回絕,稱自己過著“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的生活。不得已之下,他只好用手里僅存的一點點積蓄,在城南面的桄榔林下,買了一塊薄地,并在當?shù)匕傩盏膸椭陆藥组g茅屋,起名“桄榔庵”。會客的小竹屋,叫“載酒堂”,他一面自食其力,一面為當?shù)氐膶W(xué)子開蒙,使當?shù)赜辛藢W(xué)習的風氣,自此海南再也不是沒有文化的天荒之地了。
好在海南的黎人淳樸善良,豪爽好客,經(jīng)常有人給蘇軾父子送些吃的、用的。當然,這些鄉(xiāng)村美食讓蘇東坡無比喜愛。蘇東坡說:“白饃千層堪可餐,魷魚蝦米輟成斑。蔥花瘦肉隨油點,仙女聞香趕下凡”。海南白饃俗稱“油饃”,是用新鮮糯米磨制成漿,然后在大鍋先澆薄薄一層,蒸熟后再澆一層,一層層疊加蒸制而成。在層中還可以加入肉沫,蒸好后在最上層配炒香肉沫、魷魚、蝦米、蒜頭油、蔥花等。另外,蘇軾還為環(huán)餅寫了廣告詩:“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绷攘?8字,勾畫出環(huán)餅勻細、色鮮、酥脆的特點和形似美人環(huán)釧的形象。何為環(huán)餅?北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shù)?餅法》記載:“細環(huán)餅、截餅:皆須以蜜調(diào)水溲面;若無蜜,煮棗取汁;牛羊脂膏亦得;用牛羊乳亦好,令餅美脆。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穀部?寒具》中說:“環(huán)餅,象環(huán)釧形也。”
儋州當?shù)剜l(xiāng)民以山芋充饑,蘇過想弄點好吃的給父親享受,沒有別的東西,就拿芋羹想辦法。蘇東坡吃得眉飛色舞,即興做詩一首,其詩云:“香似龍涎仍釅白,味如牛奶更全新。莫將南海金齏膾,輕比東坡玉糝羹。”而且,東坡先生還特地為此詩作一題示:“過兒忽出新意,以山芋作出玉糝羹,色香味皆奇絕。天上酥陀則不可知,人間決無此味也?!碧K東坡的詩與詩題把這“玉糝羹”色香味描述出來,但沒有制作烹煮的細節(jié)。“糝”者,以米和羹,大概在那難得大米的地方,蘇過是弄來了一些米和芋艿一起煮了,那米粒如晶瑩的玉珠,在湯水中隱約可見。雖然蘇軾把這芋羹說得勝過隋煬帝極為稱道的“金齏膾”,這水煮的“玉糝羹”表現(xiàn)出來的創(chuàng)意,應(yīng)該沒有對芋羹作本質(zhì)的改變,還是舊瓶換新裝而已。說穿了,蘇軾的“玉糝羹”所以色香味俱全,更重要的是來自兒子的孝心,還有就是蘇軾那喝芋湯時愉暢的心情。這樣的飲食創(chuàng)意加上孝心一片,還真是可以作為千古美談保留下來。
在被貶海南儋州之后,蘇軾就命長子給他做好了棺材,挖好了墳?zāi)?,已?jīng)做好了命喪海南的心理準備。他又一次實現(xiàn)了境界的升華。不過,蘇軾在海南儋州過的是一段幸福生活,他說:“他年誰作輿地志,海南萬里真吾鄉(xiāng)?!惫?100年,朝中又一次換了皇帝,蘇東坡遇赦恢復(fù)了自由身,分散多年的家人相約第二年在常州會面,可蘇東坡已經(jīng)是一位花甲老人了,在次年的旅途中受了涼一病不起。在生命的歸途上,蘇東坡書寫出華美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