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孟淳
【摘 要】目的:探討早期聯(lián)合使用他汀類和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對于肺炎球菌肺炎的療效。方法:擇選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肺炎球菌肺炎患者143例,作為研究主體。依據患者用藥治療方式的不同,將其劃分為A組(n=48,他汀類)、B組(n=48,大環(huán)內酯類)和C組(n=47,聯(lián)合治療)。對三種治療方式的價值對比分析。結果:A組在死亡風險率指標上,相比較B、C兩組,明顯較低,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B組患者在預后指標上,相比較A、C兩組而言,組間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C組相比較A、B組而言,預后指標組間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結論:針對肺炎球菌肺炎患者,將他汀類藥物于其治療中應用,可有效的降低患者死亡風險率,但是,大環(huán)內酯類或聯(lián)合用藥治療方式,均無法達到改善患者預后的目標。
【關鍵詞】他汀類;肺炎球菌肺炎;大環(huán)內酯類
【中圖分類號】 R749.053【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8)04-03-108-01
肺炎球菌肺炎作為社區(qū)常見獲得性肺炎之一,具有極高的死亡率,且患者的死亡大多發(fā)生在患病后一周時間內。肺炎鏈球菌感染是導致患者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所以針對肺炎球菌肺炎進行治療的關鍵在于抗炎、抗感染[1]。近年來,隨著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部分學者在實驗研究中指出,長時期規(guī)律性的服用小劑量大環(huán)內酯和他汀類藥物,可有效的預防患者慢阻肺和哮喘病的急性發(fā)作。鑒于此,本文特就早期聯(lián)合使用他汀類和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對于肺炎球菌肺炎的療效展開探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擇選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肺炎球菌肺炎患者143例,作為研究主體。依據患者用藥治療方式的不同,將其劃分為A組(n=48,他汀類)、B組(n=48,大環(huán)內酯類)和C組(n=47,聯(lián)合治療)。A組男28例、女20例,年齡區(qū)間54-76歲,平均年齡(65.47±1.34)歲;B組男27例、女21例,年齡區(qū)間55-75歲,平均年齡(65.49±1.33)歲;C組男27例、女20例,年齡區(qū)間55-76歲,平均年齡(65.51±1.31)歲。在基本資料的比對上,三組均借助SPSS軟件完成,差異無明顯性(P>0.05),實驗可行。
納入標準:(1)經臨床檢驗結果顯示,符合肺炎球菌肺炎的診斷標準,且被確診;(2)年齡區(qū)間18-85歲;(3)臨床資料收集全面。
排除標準:(1)不符合納入標準;(2)合并嚴重的心、肝、腎以及血液和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3)不同意參與此實驗研究者。
1.2 方法 對入選實驗研究患者的一般資料,如:性別、年齡等進行收集整理,同時,對患者入院治療后的1個月時間內的不同時間點的病死率進行統(tǒng)計對比分析[2]。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的輔助下完成組間數據對比分析,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的表述方式分別為“構成比”、“均數±標準差”,檢驗方法分別為卡方和T;單因素方差分析于多組比較中應用,Mann-Whit-ney U于方差不齊及其非正態(tài)分布的組間比較中應用, Kruskal-Wallis H用于多組間比較的檢驗,F(xiàn)ishers用于二元資料的檢驗。COX 回歸分析于生存率評估中應用,且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的條件[3]。
2 結果
入選實驗研究的143例患者中,有18(12.59%)例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療的30d內發(fā)生死亡。其中A組患者1例(5.56%)B、C組患者17例(94.44%),借助COX回顧分析結果顯示A組在死亡風險率指標上,相比較B、C兩組,明顯較低,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詳細數據資料如表1記載所示。
300.11-1.030.390.007B組患者在預后指標上,相比較A、C兩組而言,組間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詳細數據資料如表2記載所示;
C組相比較A、B組而言,預后指標組間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詳細數據資料如表3記載所示。
3 討論
他汀類藥物或是區(qū)分與降低膽固醇作用機制對炎性因子產生干擾,進而實現(xiàn)對巨噬細胞的抑制,實現(xiàn)降低患者體內炎性反應的目的[4]。據權威數據結果顯示,當前存在的藥物類別中,他汀類藥物在炎性反應降低中所起到的作用最為顯著。炎性的不斷發(fā)展,會使患者內皮功能的損傷更加嚴重化,而他汀類藥物在降低炎性反應中的價值顯著,所以在肺炎球菌肺炎的治療中,價值顯著。因此,受到了眾多醫(yī)生和患者的一致好評,并被廣泛的于臨床實踐中應用。在筆者的此次試驗探究中,系統(tǒng)化、科學化的分析實驗研究所得數據結果后可知,A組在死亡風險率指標上,相比較B、C兩組,明顯較低,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由此實驗研究結果不難看出,針對肺炎球菌肺炎患者,將他汀類藥物于其治療中應用,可有效的降低患者死亡風險率,但是,大環(huán)內酯類或聯(lián)合用藥治療方式,均無法達到改善患者預后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梁晶, 于玲, 王穎. 早期聯(lián)合使用他汀類和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對于肺炎球菌肺炎的療效觀察[J]. 臨床肺科雜志, 2015,13(7):1252-1255.
[2] 潘春梅, 鄭詠儀, 蔡小明,等. 腎上腺皮質激素與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聯(lián)合治療難治性支原體肺炎臨床療效和安全性觀察[J]. 泰山醫(yī)學院學報, 2016, 37(2):127-129.
[3] 郁寶慧. 肺炎鏈球菌對大環(huán)內酯類耐藥性分析[J]. 山東醫(yī)學高等??茖W校學報, 2015, 37(2):151-153.
[4] 陳俊玲, 高婧, 孟偉偉. 肺炎鏈球菌對大環(huán)內酯類抗菌藥物耐藥機制的研究[J].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7,17(A0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