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煥梅
(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qū)鋁城第一中學 255000)
物理課的教學,無非就是通過深入淺出地分析,變復雜為簡單,把真理通過實驗或講解等讓學生獲得知識.真理的獲得需要清醒的頭腦,冷靜地思考,而不需要過多地點綴,過多地修飾,以《密度》為例:
《密度》這節(jié)課是通過兩個實驗 “探究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不同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關系研究”,進而得出結論:同一物體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一個定值,而不同的物體質量和體積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使學生對上述比值也就是密度的物理意義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真正理解了密度反映的是各類物體的獨有特性.下面是本人對《密度》這節(jié)課教學的見解:
(1)在古時候的敘拉古王國,有一位國王拿黃金讓一位著名的金匠打造一只純金的王冠給自己,但當精美的王冠打造好后國王卻懷疑金匠以其他廉價的金屬代替黃金,將自己交給金匠的純金窩藏.于是國王命人用秤測量其質量,得出王冠的質量和給金匠的質量一樣,那么,該如何辨別這只精美的王冠是不是用國王給金匠的純正黃金制成的?
(2)取相同體積的鐵塊、鋁塊和木塊用天平來稱,它們的質量相同嗎?你對于稱量的結果可以提出什么問題?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3)夏天,同學們口渴了,總是喜歡買可樂,汽水,這些東西喝多了會造成鈣的流失,咱們同學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不易多喝.同學們,如果一瓶汽水喝了一半,體積變?yōu)樵瓉淼囊话?,那體積變?yōu)樵瓉淼亩嗌倌兀?/p>
新課的引入必須要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融入到課堂學習中來,創(chuàng)設引入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認識該節(jié)課內容并發(fā)散其思維.上面第一種引入看似很精美,但是如果只是用這么長的故事去引出課題密度,和新課要探究的“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脫節(jié),顯得有些虎頭蛇尾.當老師已經開始講下一環(huán)節(jié),有同學可能還沉浸在故事中.第二種引入開門見山,對于不同的物質,體積不同,質量也不同,那么相同物質的質量和體積有沒有關系呢?順利成章地把學生帶入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非常簡潔.第三種引入簡單明了地引入了要探究的問題“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有什么關系”,又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
本節(jié)課要探究兩個問題:相同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特征、不同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特點”
(1)一節(jié)課的時間完成兩個實驗是不可能的,可以讓一半的同學去探究木塊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另一半的同學去探究橡皮磚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全班同學綜合起來就可以得出不同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關系特點.
(2)對體積不同的同種物質(例如木塊),老師要準備3個體積不同的木塊,目的是使實驗結論更具有普遍性.如果采用了把小體積的木塊粘起來,變成體積不同的物體,這就給學生暗示,體積增大一倍,質量增大一倍,這是不可取的.
(3)數據的處理,可以通過定量測量并將測量數據圖像化,目的讓學生很直觀地得出“同一物質的質量和體積成正相關關系”這一結論,再計算質量和體積的比值,進而學生可以發(fā)現相同物體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是固定的,不同物體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一基本不同.最后他們會意識到的物理意義:質量和體積之比可以反映出不同物體的不同特質,物質的特性也就是密度.此外,我們也可以做這樣一個簡單的圖表來驗證不同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比值不同,木塊的質量和體積的圖像與橡皮的質量和體積的圖像,如下圖1、2所示,然后把它們摞起來,發(fā)現傾角不同,即不同物質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同.
圖1 木塊的質量和體積 圖2 橡皮的質量和體積
1g/cm3和1.0×103kg/m3的換算,如果采用
這種形式,會增加換算難度,包括數學上的計算等.由于剛剛由實驗得出了同種物質質量與體積成正比,可以利用體積1cm3變成1m3,體積變?yōu)樵瓉淼?06倍,質量也變?yōu)?06倍,即1g變成了106g,等于103kg.
不同物質密度一般不同,一般的含義是什么呢?通過觀察密度表可以回答上面的問題.
(1)水的密度:1.0×103kg/m3,冰的密度:0.9×103kg/m3
同種物質狀態(tài)不同時,密度不同.
(2)酒精的密度:0.8×103kg/m3,煤油的密度 0.8×103kg/m3
不同的物質密度也有可能相同.
參考文獻:
[1]司南中學物理教材編寫組.物理教師教學用書[M].濟南:山東省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