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玉娟
(西北師范大學,甘肅蘭州 730070)
概念理論類知識是中職《汽車故障診斷與檢測》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教師的滿堂灌教學方式以及學生嫌知識枯燥不易學等原因造成了該類知識“不受重視”的現象。鑒于此,在教授此類知識時,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分解知識難度、由學生自主學習探索,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記憶更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和知識建構能力。
微課是進行知識傳授、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資源。在翻轉課堂中,學生在課前可利用藍墨云班課觀看教師制作并上傳的微課資源,完成知識的接收與傳遞過程,實現對學習內容的初步建構。借助微課資源教師能有更多的時間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實現對小組和個人的個性化指導。
熟悉汽車故障診斷的基本概念;掌握汽車故障診斷的常用參數及標準;掌握汽車故障的變化規(guī)律等是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yè)的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技能。在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中,教師一般采用PPT演示的方式講授《汽車故障概述》的內容?;诖私虒W特點,筆者決定采用錄制屏幕操作的方式制作課前微課教學視頻,即在設計好微課腳本后選用Camtasia Studio軟件錄制微課視頻。
“任務單”強調以任務為驅動、問題為導向,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尤其是強調把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及其他知識點轉化為問題,旨在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達成學習目標。為了指導學生認真完成課前自主探究,筆者設計了《汽車故障概述》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
教師在課前認真學習《汽車故障診斷與檢測》課程標準,針對《汽車故障診斷概述》的教學目標和中職學生特點,設計并制作相關的微課、課件及自主學習任務單等相關自主學習資源,并發(fā)布至藍墨云班課平臺。學生登陸藍墨云班課客戶端,按照自主學習任務單查看以微課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資源并進行自主學習。根據課前答題情況學生可手動調節(jié)進度條、反復觀看微課資源。遇到難點,可以通過藍墨云班課平臺與教師和同學開展交流討論。在交流互動中加深對知識概念的理解。如果這種做法不能解決難點問題,可以在課上面對面向教師求教。
1.課前學習效果檢測,確定本節(jié)課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課堂活動初始,教師在藍墨云班課平臺上點擊“開始活動”發(fā)布之前設計好的關于《汽車故障診斷概述》的測試活動,檢測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效果,掌握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靈活調整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在課始通過對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情況進行檢測可以確定《汽車故障診斷概述》學習中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主要有兩個:汽車常見故障的歸納分類和汽車故障的變化規(guī)律。出現這兩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故障分類界定不明和汽車故障變化規(guī)律的參考對象錯誤。
2.深度參與班級互動,解決共性問題
找到學生存在共性問題的本質,適當地引導學生從界定故障分類角度來對汽車常見故障的歸納分類這個問題進行討論,教師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巡視教室,對需要幫助的學生要及時提供個性化指導。學生則參與課堂討論,解難答疑,對于模棱兩可的問題可以在反復查看微課資源和同學討論無果的情況下向教師求助。
3.提出進階問題,小組協作探究
在指導學生解決相對不太難的常見故障分類問題后,教師便提出了更有難度的進階問題——本節(jié)課的重難知識點:汽車故障變化規(guī)律。教師在允許學生自由組隊的基礎上對班級學生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在藍墨云班課平臺創(chuàng)建小組討論活動,將6-7名學生分為一組,各組推舉小組長協調組內分工,協作探究汽車故障的變化規(guī)律,最終小組成果可以是汽車故障變化規(guī)律講解視頻或報告、汽車故障變化規(guī)律曲線圖等等。教師組織小組活動后小組成員便展開討論、資源查找、協作探究等一系列活動得出汽車故障規(guī)律并將其整理成不同形式的作品。
4.對小組探究成果進行交流評價
學生經過小組協作探究之后,教師組織成果匯報活動。學生積極參與班級競賽活動,汲取其它小組作品的優(yōu)點,反思本組作品的不足之處。學生、小組之間進行自評、互評,反思自己的不足。教師對小組匯報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進行解惑,維持課堂秩序,以保證課堂順利進行。最后,教師梳理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評價各個小組的學習成果,對優(yōu)秀作品所屬小組提出表揚并上傳至藍墨云班課平臺供班級學生分享交流。
教師發(fā)布《汽車故障診斷概述》課后測試題測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密切關注學生在藍墨云班課平臺上的反饋信息,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和思考,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評價,反思課程教學內容是否講解完善,教學目標是否達成,教學方法是否恰當等。學生根據學習目標,對本次課程所學的知識概念進行總結和鞏固,查找自己的弱項,利用自主學習資料進行復習。此外,教師還可以發(fā)布與《汽車故障診斷概述》相關的拓展資源,讓學生了解本節(jié)課學習知識的應用場景,促進知識的鞏固與遷移。
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監(jiān)控是藍墨云班課的主要功能之一,而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可視化的跟蹤和記錄則是筆者選擇該平臺的又一重要原因。表1為從藍墨云班課導出的《汽車故障診斷概述》課程部分學生匯總數據導出表。
表1 部分學生《汽車故障診斷概述》學習數據導出表
從表1中可以看出,藍墨云班課清晰地記錄了學生的在線學習情況并對這些學習行為進行了量化。如視頻資源學習和非視頻資源學習、簽到、課堂表現、測試、討論答疑、頭腦風暴、作業(yè)/小組任務、點贊等這些參與學習的行為最終都被量化為百分制得分,從而讓學生看似無形的學習行為有形化、可視化。藍墨云班課將以上學習行為系統(tǒng)地分為三類:參與活動、查看資源和簽到,下面筆者將從這三個方面依次對參與《汽車故障診斷概述》內容學習的學生行為進行分析進而得出藍墨云班課支持下的中職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概念理論類知識中的應用效果。
教師在藍墨云班課平臺設置了四個活動討論區(qū):課前練習、小組討論、成果展示與互評、課后練習題。筆者通過對全體學生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活動討論區(qū)參與情況的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學生課前練習的在線答題正答率為61.54%,其中25%的學生未參加在線測試活動。課前練習答題情況反映出學生普遍對“課堂教學新形式”還處在適應階段,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從對學生參與小組討論的情況分析發(fā)現:69.23%的學生能夠在討論區(qū)完成小組討論活動,3.85%的學生在討論區(qū)完成小組討論的同時還能分享自己動手搜集到的關于汽車故障診斷的相關知識,9.62%的學生在討論區(qū)完成小組討論的同時能給同班同學的回答做出評論與反饋,3.85%的學生在討論區(qū)會提出自己的學習疑問,1.92%的學生會在討論區(qū)發(fā)表關于此學習方式的觀點。通過對學生討論區(qū)回答情況的統(tǒng)計可以看出極少數的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會伴隨著獨立思考。筆者通過對學生的成果展示與互評活動的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劃分的8個小組的作品均已完成上傳,且每個同學均對1-2個小組作品作出評價并提出了改進意見,至此藍墨云班課支持下的中職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概念理論類知識中的應用初見成效。筆者通過對全體學生課后練習題的完成及學生互評情況分析發(fā)現,在已經提交的49(應交52份)份作業(yè)中,若設置60(含60分)-75分為“合格”、75分(含75分)-85分為“良好”,85分(含85分)-100分為“優(yōu)秀”,則這49名同學的優(yōu)秀率32.65%,良好率46.94%,合格率16.33%。學生的課后練習與互評反映了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掌握情況,從具體的數據可以看出已經有95.92%的學生基本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知識,整體來說本節(jié)課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針對《汽車故障診斷概述》這節(jié)課,教師發(fā)布了四種不同類型的課程資源:電子教案、教學課件、視頻資源、網頁鏈接等。筆者通過查看全體學生資源的統(tǒng)計情況(如圖1)發(fā)現:學生對電子教案的平均查看率為40.38%;對教學課件的平均查看率為78.85%;對視頻資源的平均查看率為94.23%;對網頁鏈接的平均查看率為84.62%。直觀的數據表明學生在對教師提供的課程資源中更傾向于對視頻資源的觀看學習,其次就是對網頁鏈接的學習。
圖1 資源類型
筆者通過對全體學生課堂簽到情況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全體學生無一人缺席,均在藍墨云班課客戶端完成本次簽到,這也可以看出學生參與課堂具有積極性。
從對學生存留于藍墨云班課的課前、課中、課后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的具體學習行為數據分析來看,學生使用藍墨云班課參與課程學習的積極性較高。但是也存在極少數不愿意參與課程教學活動的學生,而這些學生是后續(xù)學習中需要教師重點關注與指導的對象。
通過對以上學習行為數據的分析發(fā)現:在中職利用藍墨云班課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提高了學生學習時間和空間上的自由度,讓學生可以自主安排學習節(jié)奏,從而實現了因材施教。藍墨云班課上提供的短小精悍的微課和課件等各種學習資源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其自主學習能力。課堂上的小組協作探究式學習,不僅提高了課堂上的互動氣氛,使大部分學生擺脫了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依賴,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溝通以及交流協作能力,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課后的拓展練習,強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顯著提高了學生的成績,進而改善了教學效果。
[1]張文,馬秀芳.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研究[J].教育信息技術,2015(03):3-9.
[2]金陵.翻轉課堂:“任務單”與“導學案”的區(qū)別[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5(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