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閆萍
北京市東城區(qū)前門小學長期致力于英語課程研究,研發(fā)團隊依托高校資源,開發(fā)的“前門小學英語進階課程”獲北京市課程成果一等獎。本文重點介紹進階系列課程之“英語進階閱讀課程”的設計與實施。
英文閱讀是使學生豐富生活經(jīng)歷,開闊視野,培養(yǎng)文化品格,發(fā)展思維品質(zhì),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重要途徑。自主閱讀能力是學生終身學習、終身發(fā)展的必備能力。通過進階閱讀課程的設計,旨在促進學生產(chǎn)生持久的閱讀興趣、掌握一定的閱讀策略,促進學生邊閱讀邊思考,邊閱讀邊感悟。
引入《領(lǐng)先閱讀X計劃》《大貓分級閱讀》《麗聲英語》《攀登英語》《牛津閱讀樹》《朗文妙語連篇》等多種分級讀物,共計1226篇故事,86個主題。根據(jù)各年級學生的英語學習實際情況,參照《中國中小學英語分級閱讀標準》對分級讀物里的書目再次分級,增加了各級別閱讀內(nèi)容的跨度,如:將四年級學生閱讀讀物跨度設計為三、四、五級,學習基礎較差的孩子從三級起步逐漸提高到四級,學有余力的學生則從四級開始閱讀逐漸提升到五級水平。
進階閱讀課的學習以兩套閱讀讀物為主教材,橫向擴充閱讀量,增加兩套主題豐富、體裁多樣的教材作為選讀的補充讀物;縱向提升閱讀難度,增加兩套語言較為豐富、篇幅教長的讀物作為提高讀物。最終形成了以實驗教材《領(lǐng)先閱讀X計劃》和《大貓閱讀》為中心的,以《麗聲英語》《攀登英語》為支架的,以《牛津英語閱讀樹》《妙語短篇朗文學生系列讀物》為延伸的進階閱讀課程內(nèi)容體系。
>> “進階閱讀”課程內(nèi)容體系
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閱讀水平和閱讀文本體裁的不同以及不同的閱讀需要,在進階閱讀課教學中教師主要采取四種教學模式。
分享式閱讀模式。分享式閱讀是學生和教師一起閱讀的過程,是教師給學生做閱讀示范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通過問題進行有意義的交流,逐漸從以教師帶著讀過渡到學生自己能夠讀,最終達到能夠和教師一起分享閱讀樂趣。
分享式閱讀主要在進階閱讀初階中使用,適應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閱讀能力。首先,教師準備閱讀內(nèi)容的主題圖。教師呈現(xiàn)圖片,通過問題引領(lǐng)學生觀察圖片,尋找信息,預測故事情節(jié),推測故事的發(fā)展。借助圖片環(huán)游學習故事的方式,孩子們形成了一定的觀察圖片、提取信息的意識和能力。在師生共同建構(gòu)講故事的過程中,孩子們初步形成用英文思維的習慣,在回答問題和自己提出問題解答問題的過程中逐漸掌握一些閱讀方法和技能。
>> 分享式閱讀教學過程示意圖
指導式閱讀模式。指導式閱讀旨在幫孩子從分享閱讀階段過渡到獨立閱讀階段。適用于中、高年級閱讀學習。在閱讀中,教師將水平相近的孩子分成一組,每個孩子獨立閱讀后,討論閱讀材料和回答閱讀問題,互助完成閱讀活動。指導式閱讀關(guān)鍵在于教師要進行有效的分組,在分組活動中注意每個小組的活動情況,根據(jù)學生情況反饋保證小組成員水平相當,保證小組活動時每個學生都可以參與,避免出現(xiàn)一個學生說大家聽的情況。
由于指導式閱讀是過渡階段,因此教師常常先通過分享式閱讀帶著學生讀一部分內(nèi)容,為小組閱讀做出示范,然后學生根據(jù)示范展開閱讀。教師會設計如下問題框架,如Where? When? Why?How? 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展開個人閱讀和小組討論。
>> 指導式閱讀教學過程示意圖
拼圖式閱讀模式。拼圖式閱讀主要在進階閱讀中階和高階教學中開展,適合中、高年級學生學習使用,同時在進行較長的百科類讀物的閱讀教學中,我們也常常采用此種方法。
拼圖式閱讀模式是一種學生自主閱讀、多次分組、分享提升的閱讀學習模式。學生首先選擇文本中的一部分內(nèi)容形成一個閱讀小組。學生觀察圖片,聯(lián)系上下文讀懂文本,提取信息進行個體閱讀,然后小組交流補充合作閱讀;之后第二次分組,對單個部分內(nèi)容理解充分的孩子組成一個新的小組,每個孩子分享自己所學部分內(nèi)容,其他的孩子聆聽和提問。這樣的閱讀形式,既給了學生獨立閱讀的空間,同時相互分享和聆聽又促進了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
>>拼圖式閱讀教學分組活動示意圖
持續(xù)默讀模式。持續(xù)式閱讀模式用于學生課余的英語閱讀時間和家庭閱讀時間。閱讀時,孩子選擇自己閱讀書單未讀完的書或者在班級的閱讀角中選擇一本感興趣的讀物進行獨立閱讀。教師不作講解,不打擾孩子的閱讀,在孩子讀的同時自己也進行閱讀。閱讀完成后,教師不要求學生完成過多的閱讀任務,只做簡單記錄,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寫下閱讀心得,但不要求必須完成。通過持續(xù)默讀的開展,孩子閱讀的習慣被固化下來,在家中也展開了持續(xù)的有興趣的閱讀活動。
《中國中小學生英語分級閱讀標準》提出了學生英語閱讀素養(yǎng)的框架,主要包括閱讀品格(閱讀習慣和閱讀體驗)和閱讀能力(解碼能力、語言知識、閱讀理解和文化意識)。基于閱讀素養(yǎng)框架,前門小學開發(fā)了多種形式的形成性評價工具,包括一課一評、一讀一評、一月一評等。
形式多樣的讀后活動。形式多樣的讀后活動是進階閱讀評價的重要方式。如繪制文本結(jié)構(gòu)圖,進行大意摘抄,提出關(guān)于文本的幾個問題并寫出回答,續(xù)編或者創(chuàng)編新的故事等。這些閱讀活動聚焦學生語言知識和閱讀能力水平的評價,重點反映學生語言知識的掌握、信息提取、策略運用和多元思維能力發(fā)展。每節(jié)課后,教師都會根據(jù)閱讀文本的不同,設計2-3種不一樣的讀后任務活動,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水平選擇比較簡單的摘抄類,或是相對難度較高的繪制故事地圖等任務。每個學期結(jié)束,學生將所有完成的閱讀任務裝訂成冊,在班級展示,每個同學都會根據(jù)正確、美觀、任務有難度三個標準挑選出做得最好的同學。
閱讀筆記。閱讀筆記是學生進階閱讀過程中常常使用的學習工具,也是學生及時進行自評的方式。學生的《英語學習規(guī)劃手冊》中設計有“我的閱讀筆記”一項,每讀完一篇英語讀物,孩子都會對自己的閱讀掌握情況、閱讀興趣和態(tài)度進行記錄,記錄的過程即是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反思改進的過程。
“進階閱讀課”自我評價表。進階閱讀自我評價表主要評價學生閱讀習慣和閱讀體驗、閱讀理解能力、文化意識和解碼能力。學生每月進行一次評價,真實記錄和反思自己一個月以來的學習情況,教師引導學生將本月和上個月的評價進行對比,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的薄弱之處,指導學生嘗試找出產(chǎn)生問題的原因,并做出積極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