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鋒
摘要:面對著2000年以后的學生,我們需要有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他們的心理活動是瞬息變化的,同時也有著自己的獨特性。他們大都是一群獨身子女,有著一種特殊的心理特點。面對這種心理特點,我們應該辨證來對待。從中找出其原因,并且針對這個原因尋找出一條合適的教育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保持情緒的穩(wěn)定性,幫助學生確立自我意識,建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促成學生智力因素得以最充分的發(fā)展。使學校、老師、家長、學生和諧的發(fā)展,樹立科學的教育觀、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關鍵詞:獨生子女;心理特點;激勵機制
隨著上世紀80年代開始計劃生育,我國獨生子女的比例呈現(xiàn)上升趨勢。同時隨著生活水平和教育的普及,目前獨生子女將成為在校生的主力。面對著這種情況,我們的教育教學將要面臨著一個難題。
一、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形成的原因
(一)獨生子女的心理特點:
面對這一難題,許多在教育教學的一線的老師們,都做了很多的觀察和研究。本人在與老師們的交流中和自身的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有所感悟。發(fā)現(xiàn)這群孩子有著獨特的心理特點一聰明伶俐、善解人意、能聽從家長、老師的教誨,責任感強;嬌氣任性、自私冷漠、節(jié)儉觀念的缺失、叛逆性、耐挫力差等。在我國的獨生子女尤為明顯的心理特點是嬌氣任性和耐挫力差。
(二)心理特點形成的原因
獨生子女能獲得優(yōu)越的經濟物質條件。他們能得到大腦發(fā)育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身體健康。家庭中的資料較為豐富,有各種書刊。能從中獲取大量的信息,拓寬知識面,使思維得到拓展。
1、獨生子女享有充分的愛?!蔼毶辈淮嬖谄珢鄣膯栴}。四個老人,加上父母共六人只愛一個小孩,這愛既集中又強烈,也滋生一種優(yōu)越感和特殊感。“只知人為我,不知我為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而形成懶惰、好激動、愛發(fā)脾氣的不良習慣。
2、獨生子女教育條件好。目前,年輕的父母文化程度高,能較好地接受優(yōu)生優(yōu)育的知識。由于只有一個孩子,父母能有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和最佳期教育。同時因材施教的缺失,培養(yǎng)目標的過高,造成了叛逆性的突出。
通過我們分析了獨生子女的心理特點及形成原因之后,我們就可以對癥下藥,下藥去逐個的解決這些問題,為我們在德育工作順利開展提供有效途徑。
二、激勵機制的教育方式
在教育教學中,應該采用何種方式來教育孩子呢?課改新課程標準指出:“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要引入現(xiàn)代教育評價觀,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成果,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fā)展;既要關注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程度,更要關注學生在科學探究實踐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和態(tài)度變化?!蹦敲慈绾卧谡Z文教學活動中引入激勵機制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消除一些不利于他們性格、人格發(fā)展的因素呢?《論語》中提到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簿褪钦f教育者著眼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和長處,觀察學生的細微變化,創(chuàng)造一個支持性的環(huán)境。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努力做到讓學生想說、敢說、愛說、能說。
創(chuàng)建激勵制度,并且嚴格執(zhí)行,獎懲分明。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其積極性和合作性,制訂一系列關于課堂上和課堂前后的語文學習獎懲措施,讓學生無形當中提高積極性。
1、與班級的積分想結合,以積分促進學生去學習。
每個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參加考試,都可以獲得相應的積分,學習任務完成得越出色,積分越多。積分高低反應了一個學生綜合學習能力和水平。學生學習時間越長,積分越多,不管考試成績如何,都有積分。積分不會出現(xiàn)負分,只有數(shù)值的差異。通過積分去激發(fā)孩子的學習,并很好的完成相關的預習、課堂回答和復習作業(yè)。
2、不要過分看重分數(shù),要重視全面素質的培養(yǎng)。
其實孩子有著一方面的優(yōu)點或潛能,初中學生表現(xiàn)欲望強烈,他們期待自己的才能得到展示同時也更渴望得到同學們尤其是老師的激勵和贊揚,只有讓學生充分享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和成就感。因此,我在教學工作中不斷挖掘學生的潛能,因材施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也不盡相同。
3、研究教材,鼓勵多元解讀。
引導學生進入研究性學習,首先可以指導學生研究教材,根據(jù)自己對文本的理解,選取不同視角去挖掘教材蘊含的意義。比如,閱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有的同學被作者清新典雅、酣暢淋漓的語言風格打動,他們的研究專題就是《一切景語即情語——談散文創(chuàng)作中的情景交融》;有的同學思路很開闊,從朱自清筆下的“春”聯(lián)想到古往今來的文人騷客們對“春”的鐘情;通過對教材的鉆研,同學們挖掘出了教材的研究價值,提高和強化了自己的審美感受和審美趣味。
4、想方設法,激發(fā)興趣
以情引趣。一個精心設計的開場白,一個巧妙的切入口,一張從前的照片,一曲熟悉的音樂都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都能幫助學生尋找并打開進入作者心靈世界的精神通道,讓他們通過文本與作者交流感情或碰撞思想,確定研究的課題。
以問激趣。用一連串的問題喚起了學生的好奇心,要解決問題就必須研究教材。問題,是不斷推進學生自己研究文本的重要動力。
求異促趣。以往的閱讀教學,常常是教師宣講文本,把老師和教參對文本的理解硬塞給學生,將答案定于一尊,不能越雷池半步,學生的思維被禁錮,興趣無從談起。
有一句話說得好:“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和學生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關注他們的成長,肯定他們每一次小小的進步,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句鼓勵,一聲安慰,會像一顆種子悄悄埋進他們的心里,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只有老師和學生天衣無縫的配合,教學工作才能夠水到渠成。這才是我們教師的責任所在。像對待那些呀呀學語的孩子一樣,給予我們的學生多一些寬容和指引,在愛的沐浴中感受學習的樂趣,讓成功永駐每個學生的心中!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州立人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