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育玲
小學低年級是學生閱讀能力發(fā)展的關(guān)鍵階段。但就目前的情況看來,低年級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普遍較差。因為教師在教學方面過于側(cè)重“識字教學”,而忽略孩子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這就會導致孩子在閱讀教學中所需發(fā)展的素質(zhì)和能力,缺少了平臺的支撐。所以,文章根據(jù)閱讀教學現(xiàn)狀,提出了幾點解決對策。
低年級閱讀教學的地位
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是,識字教學在小學低年級占主導地位,教師反倒沒有時間和精力重視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這也引起了教師們的普遍擔憂。識字與閱讀應該同步進行。識字有利于增加學生的識字量,提高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能力;而閱讀則會綜合提升孩子的能力。因此,學生語文學習的進步,離不開二者同步進行。
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低年級孩子的畏難情緒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閱讀能力和識記能力等相當薄弱。孩子對于未知的事物總是比較感興趣的,閱讀課外書更是如此。但是,在學生對閱讀感興趣的情況下,低年級學生的水平仍舊無法提高,究其原因是因為孩子識字量比較少,從而導致閱讀量上不去,再加上他們沒有系統(tǒng)閱讀的方法,導致低年級孩子閱讀能力普遍不高,這又使得閱讀效率無法提升,嚴重影響到語文的教學質(zhì)量。筆者和學生在溝通交流之中發(fā)現(xiàn),盡管有部分家長每天給孩子讀課外書,可是孩子若是只去聽而沒有逐字去認的話,孩子的識字量依舊沒有提高,孩子在面對閱讀時仍舊會有畏難情緒。
課堂閱讀的時間少
不少教師為了提高班級的學習成績,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只能抓住重點“滿堂灌”。這樣的“一言堂”形式,就缺少師生間在課堂互動中生成的“充滿生長的氣息”的精彩。孩子的思維被教師的板書所取代,只知道一味地埋頭苦記,卻不知道如何閱讀,這樣教育下的課堂大多數(shù)是無趣的、灰暗的、不受孩子喜愛的;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大部分是死板的、難適應社會需要的。
欠缺系統(tǒng)的閱讀方法訓練
首先,不少教師發(fā)聲說課堂的教學時間不夠用,低年級除了要上課,學生還要在課堂上完成當日的作業(yè),對于閱讀實在是沒有精力再去管。其次,大部分小學教師忽視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沒有循序漸進的課堂訓練和系統(tǒng)講解,孩子就無從下手。再次,學生不能對課內(nèi)學過的課文進行遷移運用。學生依靠教師的講解,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面對類似的課外閱讀,難以通過有效的閱讀技巧和方法進行處理。最后,教師每天都會布置閱讀方面的作業(yè),但由于檢查難以落到實處,只能依靠家長的監(jiān)督和小測的習題演練,所以導致孩子之間的閱讀水平也是參差不齊的。
綜上所述,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采用行之有效的策略,從家長、學生、教師,多方面地形成一個共識:多閱讀。只有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生的閱讀能力才會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
解決策略
轉(zhuǎn)變傳統(tǒng)教學思想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讓孩子“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眰鹘y(tǒng)的教師以講帶讀這類灌輸式、填鴨式、枯燥無味的教學方式并不符合孩子當下的發(fā)展需要。所以新課標才會改變以往重視字詞句段篇的挖井式、破碎式的文段解析教學,進而呼吁教師注重發(fā)展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知能力,重視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發(fā)展水平。當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編排更具科學性、合理性、趣味性,教師的引導更具啟發(fā)性、互動性、生成性,當孩子喜歡閱讀就會更有動力學習。
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碑敽⒆佑辛碎喿x的興趣,他就有源源不斷的內(nèi)在動力支撐他學習。孩子的學習更多時間是在學校中完成的,為此,教師的課堂組織形式要使學生感受到樂趣。
比如低年級的教師通常能唱會跳,也擅長朗讀和組織表演,堪稱“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長,使閱讀教學的課堂充滿活力。此外,部編版教材的設計也更加符合孩子的口味。
閱讀教學講究方法
葉圣陶先生主張:“閱讀教學總得讀?!蹦敲催@里的讀僅僅只是“多讀”嗎?閱讀活動是通過對信息的處理來影響學生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認識活動不斷重組、塑造,思想的改變進而影響到行為的變化。因此,單靠無意義的識記,是不會有大的收獲的。因此,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閱讀方法的歸類就顯得十分必要。
讀看結(jié)合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目前的語文課本相比以前,插圖顏色更加鮮艷,色彩更加明麗,字體更加適宜,人物更加可愛等。這些改變都是從視覺上讓孩子更好地接受新知識。這一時期的孩子思維更需要借助直觀表象的事物輔助。因此,閱讀教學時,指導孩子認真觀察,有順序地觀察,有目的地觀察,結(jié)合圖片理解課文內(nèi)容是非常重要的。
“看”,除了指看插圖,這里的“看”更多的是文字層面上的理解與欣賞。教師在布置課前預習作業(yè)的同時,不妨讓孩子自己劃出文章當中的好詞好句。并讓孩子在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學生之間也相互評判閱讀課上同學們的精彩句式并有意識地記住。
讀說結(jié)合
閱讀教學必須把讀和說有機結(jié)合起來。課堂中,教師針對一篇文章所提的問題,不應該只是個別“明星”學生所展現(xiàn)的舞臺,應該讓全班的學生一起思考,相互切磋。這時候采用同桌合作、小組討論、組際之間的互動商討等方式能夠把更多的時間和更大的空間留給孩子。
讀劃結(jié)合
常言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痹跁线M行圈劃批注,記錄下板書,方便孩子之后復習。要逐步滲透低年級孩子做筆記的重要性,并且發(fā)揮榜樣的帶頭示范作用,經(jīng)常讓孩子欣賞一些“好生”的課堂筆記,還要反復向孩子強調(diào),一個人的成功先天的聰明只是占一部分,更多的是依靠后天的努力。孩子就會從小有一個意識,我沒有成功的原因是:我不夠努力或者方法不對,并不是我不行。這樣閱讀教學的進行就會順利得多,孩子也會克服畏難的心理,迎難而上。
讀演結(jié)合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倡導開展體驗性教學。也就是讓孩子深入體會文章人物心理活動,想象人物的語氣和表情,用朗讀的形式先展現(xiàn)出來。學生之間先相互評價朗讀得如何。等到學生朗讀成熟后,再以表演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然后看他的某些表演,是否符合文章中某個詞或句子的內(nèi)涵,這就是語文課上的表演。
讀寫結(jié)合
這里的 “寫”指兩個方面,一是常做課外閱讀訓練,二是經(jīng)常寫小練筆。
家長和教師通常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很擔憂,因此家長們就會去書店里搜集可以提升孩子閱讀的練習。依筆者看來,這樣做并無可厚非。但若是家長沒有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讓孩子練得太多或者太難,則會讓孩子感受到挫敗感,往往會適得其反。其次,必要的小練筆有利于增強孩子對閱讀的理解。
重視學生“向師性”
低年級的孩子都很容易崇拜教師,所以我們應該將自己的特長展現(xiàn)出來,讓孩子更加喜歡我們。然后以自身的魅力和影響力去優(yōu)化一個孩子。教師可以經(jīng)常向?qū)W生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書籍,然后利用課余時間相互探討書中的情節(jié)。這樣不僅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還有利于拉進師生之間的距離,更會養(yǎng)成班級愛讀書的好風氣。
結(jié)語
綜上所述,盡管目前低年級語文閱讀并沒有太引起教師和孩子的關(guān)注,但這卻是孩子思維發(fā)展訓練的一個重要的途徑,也為孩子將來銜接三年級的閱讀思考作鋪墊,所以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有目的的閱讀訓練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