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曉琴 彭曉娟 彭 飛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個人生活壓力和環(huán)境污染等原因,使得婦科惡性腫瘤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為威脅婦女健康并引發(fā)死亡的主要原因。婦科惡性腫瘤如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由于其病變部位特殊,手術切除后會造成患者內分泌功能紊亂,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可能會削弱其對生活的希望。Rustoen等研究認為,希望是提高生命質量的應對策略和重要的因素[1]。本課題通過調查了解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的希望水平現(xiàn)狀以及個體因素對其影響,旨在幫助患者消除不良個體因素的影響,以提高健康狀態(tài)?,F(xiàn)將調查結果報道如下。
入選標準:①年齡超于18歲;②病理確診為婦科惡性腫瘤;③病情穩(wěn)定,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正常者。采用便利抽樣法,抽取的調查對象為2016年2月1日-2017年8月31日到我院婦產(chǎn)科門診就診和住院患者,其中符合上述條件者196名,年齡25~72歲,平均(53.30±5.50)歲。疾病類型及例數(shù):子宮頸癌71例、卵巢癌49例、子宮內膜癌42例、外陰癌10例、絨毛膜癌8例、宮體癌6例、輸卵管腺癌4例、子宮肉瘤 3例、陰道癌3例。自行設計表格,由婦科惡性腫瘤患者自填個體基本調查表,見表1。
2.1 調查工具 采用Her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r,HHI)進行問卷調查。該量表主要用于癌癥病人和老年人群希望水平的評估[2]。表內包含3個子量表,分別是對現(xiàn)實與未來的積極態(tài)度(T)、采取積極的行為(P)、與他人保持親密的關系(I),均含4個條目,共計12個條目,每個條目得分為非常反對、反對、同意、非常同意等4個等級??偡譃?2~48分,12~23分為低,24~35分為中,36~48分為高,得分越高,表示希望水平越高。
表1 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基本情況表 (n=196)
2.2 調查方法 調查前告知患者此次調查的目的和意義,時機選在患者就診或入院時,對患者進行問卷表自填調查。填寫問卷表時要求患者如實回答,調查時間控制在20 min內。
2.1 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共發(fā)出調查表200份,收回有效樣本為196份,回收率為98.00%。年齡大(≥50歲)、低文化(初中以下)、低收入(家庭收入<2 000元/月/人)、病程短(<2年)、 家居于農(nóng)村、與配偶同住的人數(shù)居多。
2.2 各維度得分情況 3個維度中T、P、I得分分別為(9.13±2.82)、(9.03±2.61)分、(9.97±3.08),總分為(28.13±7.37)分,屬中等水平。
2.3 希望水平總體調查結果 希望水平按總分分為低、中、高三個等級,本研究將其分為中等及以下、高等水平兩組比較,中等及以下者占絕大多數(shù),見表2。
表2 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希望水平總體調查結果(n=196)
2.4 各相關因素對腫瘤患者希望水平得分的影響比較 不同年齡、文化程度、經(jīng)濟狀況、病程、居住地、居住方式的患者在希望水平總體得分及3個維度得分均表現(xiàn)不同,與年齡呈負相關,與經(jīng)濟狀況、文化水平、病程成正相關,家住農(nóng)村、獨居者水平明顯低于家住城鎮(zhèn)、有配偶同住者,組間差異均具顯著性意義 (P<0.01)。見表3。
表3 各相關因素對腫瘤患者希望水平得分的影響比較 (分,
3.1 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的希望水平屬于中等狀態(tài),應予態(tài)度、行為干預,以提高整體希望水平 據(jù)全惠英[4]等研究認為,婦女一旦患了婦科惡性腫瘤,常感到難為情甚至痛心疾首,表現(xiàn)為焦慮、抑郁。本課題選取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使用Herth希望量表調查了解其希望水平現(xiàn)狀,以幫助其提升希望。此表包含三個維度,分別為:對現(xiàn)實與未來的積極態(tài)度(T)、采取積極的行為(P)、與他人保持親密的關系(I)。3個維度中T、P、I得分分別為(9.13±2.82)、(9.03±2.61)分、(9.97±3.08),希望總分為(28.13±7.37)分,水平屬于中等狀態(tài),說明患者面對疾病,所采取的態(tài)度和行為影響著其希望總體水平,應予態(tài)度、行為干預,以提高整體希望水平。
3.2 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的希望水平中等級以下者絕占大多數(shù),需用適當?shù)男谭绞剑蛊鋵ξ磥沓錆M希望 本調查結果2顯示,所調查的196名婦科惡性腫瘤患者中有79.08%的人希望水平總體得分處于中等以下狀態(tài),高等水平僅占20.92%,與廖芯[3]等研究報道相似??赡芘c患者對婦科惡性腫瘤的預后產(chǎn)生不確定感而造成部分患者希望水平不高有關。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創(chuàng)新,尤其是腹腔鏡技術在臨床大力開展,手術治療的成功率大大提高,給患者的未來帶來希望,因而部分患者寄予較高的期望。Rustoen等[5]研究認為,希望是提高生命質量的應對策略和重要的因素。應引導患者克服困難,積極面對疾病,對未來充滿希望。
3.3 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的希望水平與年齡呈負相關,與其經(jīng)濟狀況、病程、文化程度成正相關 從表4可見,年齡小(<50歲)、文化程度高(高中以上)、經(jīng)濟狀況好(家庭收入≥2 000元/月/人)、病程長(≥2年)的患者希望水平總體得分及3個維度得分均較高(P<0.01)??赡芘c年輕患者身體素質好,能承受手術治療,對手術的治療有較高的期望有關;而家庭收入是生活和治病的基礎,經(jīng)濟收入高者面臨的壓力相對較少;病程較長患者經(jīng)歷了手術、化療后,隨著身體的復原,積累了養(yǎng)生的經(jīng)驗,過著幾乎接近正常人的生活,對康復后的生活充滿希望;文化程度較高者能主動獲取疾病知識,進行心理及行為調節(jié),故其心理期望方面都高于低學歷、經(jīng)濟困難者。Roberts[6]早在1986年對癌癥病人希望水平的研究表明,影響癌癥患者希望水平的因素有兩個:一是影響病人內部源泉的因素,如對疾病及其壓力的應對能力;二是病人所感知的外部支持,即社會支持。
3.4 家住農(nóng)村、獨居者水平明顯低于家住城鎮(zhèn)、有配偶同住者,應給予心理支持和幫助 調查結果表3顯示,城鎮(zhèn)居民、有配偶同住者,其希望水平較高。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農(nóng)村的經(jīng)濟、文化水平、生活境況等方面均不如城鎮(zhèn),保健知識和就醫(yī)條件影響著他們的認識。有配偶同住者,家庭婚姻美滿,遇到困難有人幫助,互相關懷,共度難關,有助于增進信心,對治療充滿希望。鄒玉芬等[7]認為將人文關懷引入惡性腫瘤護理中不僅能改善患者負性情緒和生活質量,還可從各個方面提升護理服務水平。研究也證實,情感支持與心理護理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患者對治療和康復信心[8]。因此,對于來自農(nóng)村、經(jīng)濟貧困、獨居老人等弱勢群體,應予關心和愛護,把希望作為人類的一種特定的心理現(xiàn)象,給予關注。護理領域也逐漸認識到提升希望水平在臨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將其作為護理目標[9-10]。臨床護士應掌握良好的理論基礎,在進行健康教育活動時,注重調動患者的個體內在因素,提升希望水平。
3.5 思考與展望 本研究結論為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的希望水平屬于中等狀態(tài),且患者的希望水平與社會支持結構密切相關,個體的年齡、文化程度、經(jīng)濟狀況、病程、居住地、居住方式等因素對患者的希望水平影響較大。為了提升希望水平,促進患者健康,必須采取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幫助患者樹立健康的管理觀念,提高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對預防和減少各種并發(fā)癥,降低醫(yī)療成本,具有深遠意義。對于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希望水平的干預,可從多方面、多環(huán)節(jié)入手,以影響希望水平的因素為切入點,構建強大的心理、社會支持體系,如建立個案信息管理平臺,對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實行全程管理和跟蹤監(jiān)督治療。參照國外腫瘤個案管理的模式[11],給予系統(tǒng)的、整體的、以社區(qū)為主的照護模式,隨著社區(qū)醫(yī)療條件的網(wǎng)絡化管理的不斷建設完善,醫(yī)療保險制度在全民的普及,將惡性腫瘤患者轉回社區(qū)或家庭康復治療,這種腫瘤個案管理的模式或許可使出院回歸社會的康復期患者,在社區(qū)或鄉(xiāng)鎮(zhèn)也可獲得規(guī)范化的社區(qū)服務和生活照護,使惡性腫瘤幸存患者得到延續(xù)性醫(yī)療管理。同時,還需要對惡性腫瘤的康復治療進行“治未病”中“既病防變”干預手段與方法的研究[12]。對于婦科惡性腫瘤患者而言,擁有希望是促進患者克服疾病帶來的生理痛苦、心理應激的內在動力,給人以力量和勇氣,尤其是來自農(nóng)村、經(jīng)濟貧困、獨居老人的弱勢群體,應予關心和愛護。為了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更好地提高她們整體健康狀況和希望水平,構建社會支持體系,加強惡性腫瘤患者信息化管理,完善社區(qū)或鄉(xiāng)村衛(wèi)生保健制度,提供有組織、專業(yè)化的服務管理模式,提供優(yōu)質醫(yī)療服務的腫瘤個案管理的新照護模式,是一個思考的方向,有望從根本上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局面,全面提升患者的希望水平和健康狀況。
[1] 李小娜,李燕江.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希望水平與個體因素的相關性研究[J].全科護理,2017,15(15):1896-1897.
[2] 戚新蘭.希望水平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6,30(1):7-10.
[3] 廖 芯,羅萬英,周俊英,等.婦科癌癥患者社會支持對希望水平的影響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4,14(7):469-471.
[4] 全惠英,游華英,陳曉茹.情感智能干預對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心理及日常行為管理水平的影響[J].現(xiàn)代醫(yī)院,2015,15(12):107-112.
[5] 趙婷婷,劉 異,楊云衣,等.希望療法對小細胞肺癌患者希望水平和生命質量的影響[J].上海護理,2016,16(1):33-37.
[6] 朱瑞杰,金昌德,蔣 麗.癌癥病人希望水平的研究現(xiàn)狀[J].護理研究,2013,27(2):298-300.
[7] 鄒玉芬,馮玲.人文關懷在惡性腫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7,24(14):176-178.
[8] 何玉娥.情感支持與心理護理對惡性腫瘤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6,23(27):184-186.
[9] 肖碧玲,葉愛霞,洪秀英,等.直腸癌造瘺術后患者的希望水平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J].護理研究,2017,17:2144-2146.
[10] 盧紅梅,劉東英,王紅軍.尊嚴療法對肝癌患者自尊相關壓力和希望水平的影響[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6,22(5):597-598.
[11] 許湘華,王 英,陳 虹,等.國外腫瘤個案管理發(fā)展對國內的啟示與思考[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1):68-72.
[12] 鄭有福,孫志芳.“既病防變”思想在惡性腫瘤防治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7,14(4):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