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珮珮 黃春雨
寫作是當代學生在校期間必須經歷的學習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生學習語言和運用語言的全面深化與總結。無論是中學時期還是大學時期,寫作教學始終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寫作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深化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各種先進的媒介走近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社會對畢業(yè)生書面表達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相應地要求寫作教學應該更加注重提高質量。由“微博”“微信”等通信軟件引領的這個時代常被我們稱作“微”時代?!拔⑿拧薄拔⒉倍际墙柚淖?、圖片、語音、視頻、鏈接等多媒體方式來表達自己觀點的軟件。
筆者認為,“微”時代是數字化、網絡化技術的推動而形成的一種現象和階段?,F代社會離不開媒介,網絡又是推動媒介融合發(fā)展的必須因素,因此,以網絡和“微博”“微信”的使用為中心展開媒介融合環(huán)境下寫作教學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媒介融合視域下寫作教學的困境
就網絡媒介和寫作教學的關系來看,網絡媒介已經成為語文教學不能忽略的問題之一。網絡語言是隨著網絡和手機應用的普及慢慢被人們熟識的一類新興事物?!拔⒉薄拔⑿拧痹诰W絡語言的產生發(fā)展過程中可謂是貢獻頗大?!拔⑿拧薄拔⒉倍际墙柚淖帧D片、語音、視頻等多媒體方式來表達自己觀點的軟件。網絡語言因為具有新穎性、簡便性、形象性和詼諧性等特點,與“微博”“微信”這樣的手機應用十分契合,因而在“微博”“微信”的推動下,傳播速度極快,并成為了現代社會人們宣泄情緒的工具之一。
1.網絡語言對學生思想的巨大沖擊
作為一把現代教學中的雙刃劍,網絡確實有它可以被利用的地方,那是網絡的優(yōu)勢,但同樣,網絡也有許多負面的東西一直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網絡中的不良文字包括黃色暴力的文字以及消極負面的文字都會導致學生的日常用語變得粗俗。久而久之,對學生的心靈和思想產生腐蝕,最終導致學生不僅缺少積極向上的朝氣與正氣,還會影響學生的心理發(fā)育,甚至演化成無法挽回的局面。
2.網絡語言對學生學習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巨大沖擊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大學生的生活距離遙遠。學生是思想最先進的一代,他們的思想緊跟時代的步伐,接觸的新鮮事物也多。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對傳統(tǒng)文化不那么感興趣。語文教師在向學生傳授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時候本來就困難重重,再加上網絡語言對大學生語言文化的沖擊,教師教起來就更加舉步維艱了。
3.網絡語言對學生寫作能力的不良影響
網絡語言被廣泛大量使用在學生的文章中已經不是一件新鮮事了。一方面學生寫作時的心態(tài)過于隨便,他們認為使用網絡語言寫作符合當下的潮流,是引領時尚的做法;另一方面是因為有些學生對網絡語言和傳統(tǒng)語言的界限概念不清,在不知不覺中使用了不規(guī)范的語言。
許多語文教師反映,學生課堂寫作時總會有提筆忘字的現象,學生自己也反映,明明腦海里對一些字很熟悉,但就是寫不出來。發(fā)生這種現象并不偶然。電腦與手機的普及改變了輸入和儲存的方式,學生很多時候不必再費盡周折地使用紙筆寫和記,而改用手機和電腦打字。長此以往,學生逐漸失去了自己動腦想和動筆寫的能力。他們根據手機或電腦的智能提示,只需輕松選擇想要寫的字即可。甚至有些學生即使打錯了字也毫不在意,執(zhí)意用錯別字取代正確的漢字。這樣一來,許多夾雜錯別字的網絡用語就逐漸被學生習慣,成了學生默許的用法。
二、媒介融合時代下作文教學的應對策略
(一)“微”時代寫作素材的整合與利用
“微”時代給語文教學帶來的弊端是不言而喻的。針對這一問題,筆者認為應采取“揚長避短”的策略?!拔⒉薄拔⑿拧钡韧ㄐ跑浖膹V泛使用使如今的信息傳達得又快又精準。這些通信軟件信息來源廣、傳播速度快,對語文教師和學生來說其實是大有利用價值的。教師和學生不必再去翻閱報刊雜志才能得到社會信息,只需打開手機或電腦,這些通信軟件信息就自動彈出供你閱覽。在這種情況下,有心的教師和學生會有意識地將有用的信息加以記錄和保存,以備不時之需。
1.信息的歸類
“微”時代信息更迭速度快,如何清晰有效地記錄信息中有用的素材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歸類記錄。歸類的標準很多,并不固定,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或喜好來歸類。例如,可以根據信息內容將“微”信息歸類為:國家經濟、社會問題、好人事跡、教育科學等;也可以根據時間線索將“微”信息歸納為:x月至x月大事件,從而將一年中重要的事情都記錄下來。
歸類總結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查閱和使用更方便、更快捷。學生如果養(yǎng)成歸類總結有效信息的習慣,那就同時具備了閱讀和摘抄的習慣。同時,學生在總結信息時還能提高自己的歸納整理能力,進一步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2.信息的轉換與整合
將所有總結后的信息清晰地編好序號,然后根據作文的命題尋找相關素材。先將所有作文的命題列下來,然后將可以利用到某個命題中的素材序號羅列其后,這樣一來,在練習寫作的時候就會一目了然。哪些素材可以被利用,哪些素材可以多次使用,在寫作中學生就會很清楚。
將有用的信息羅列到各個命題上之后,學生便可進行練習。學生只需要根據命題,重新梳理思路,將總結好的素材安排到恰當的位置即可開始寫作。
當然,在最初嘗試的時候肯定是有困難的,例如,信息概括得太過簡練,需要自己加以修飾和詳述;再比如信息中的人物和作文要求中的某些地方不完全相符等。面對這些問題,起初學生可能會覺得很棘手、無能為力,但只要學生能多練習多運用,必定能將學生感興趣的信息轉換成優(yōu)秀的作品。
(二)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語言
針對網絡語言帶來的弊端,教師應采取積極有效的策略將網絡的不良因素盡可能地降低甚至轉化為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因素。學生也應該積極配合教師,將學習和網絡聯系起來。
1.網絡語言分類法
學生使用網絡頻繁,幾乎每日接觸網絡和手機,他們中的大部分對當下流行的網絡語言了如指掌,教師沒有辦法做到讓學生對網絡語言不看、不用,教師能做的就是順應學生的心態(tài)和習慣,引導學生正確區(qū)分網絡語言和規(guī)范用語。
教師可安排學生分小組對網絡語言進行搜集,待學生課下搜集之后,教師在課堂上加以引導。教師可以繪制如下表格在課堂上發(fā)給學生填寫。
網絡語言的分類可以有很多標準,例如,將網絡語匯按修辭手法分類。每位教師采取的方法可能不盡相同,但是,分類時都應適當側重將分類標準與語文學習聯系在一起。這樣分類的目的很簡單,第一是讓學生鞏固語文知識,第二是要讓學生更加系統(tǒng)和深刻地認識網絡語言。
2.網絡語言置換法
這種方法建立在對網絡詞語的理解上。在理解的基礎之上,語文教師要帶領學生給這些網絡詞語找近義詞或同義詞。例如,“不明覺厲”這個詞,它屬于縮略這種修辭的網絡語言,它的意思是:“雖然不明白你在說什么,但是感覺很厲害的樣子?!边@個詞大部分人認為是來自于日本動漫《海賊王》中的臺詞。對這種詞匯,可以將“不明覺厲”改為“雖然聞所未聞,但似乎并不無道理”。使用這種置換法,既表達了寫作者的想法,又避免了使用不規(guī)范的網絡詞語。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葉圣陶.葉圣陶序跋集[M].北京:三聯書店,1983.
[3](蘇聯)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4]楊成章.作文教學原理[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
[5]朱紹禹.中學語文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6]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7](德)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M].鄒 進,譯.北京:三聯書店,1991.
[8]葉圣陶.葉圣陶集(第十五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3.
[9]葉圣陶.葉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0]葉圣陶.大力研究語文教學 盡快改進語文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1978(Z1).
[11]錢理群.語文教育門外談[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12]尚金蘭.也論高中作文教學的困境及對策[J].商品與質量,2010(SB).
[13]李常堯,黃圣武.作文創(chuàng)新要注意的幾個問題[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1(17).
[14]歐治華.從新舊版“語文”比較中看我國作文教材編排的改進[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6(7).
[15]陶本一.談談作文教學中的兩個問題[J].課程·教材·教法,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