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輝
生活的細節(jié)是生動的,體驗是個性化的,還原詩詞文章里的生活細節(jié),對于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原意、提升鑒賞想象能力有獨特的作用。雖然隨著信息技術廣泛運用于教學,資源建設日益豐富,可供調用的音像頗多,但真實的生活自有它不可替代的一面。
現(xiàn)實是學生囿于校園,與豐厚美好的大自然有些脫節(jié)。在教授《說木葉》《夢游天姥吟留別》《蘇幕遮·燎沉香》時,教師感受尤深。
在課堂上,學生說:沒有關心過地上的落葉,也沒太關心過枯枝,說不清“木葉”的所以然;沒有看過“仙之人兮列如麻”里的芝麻,不知道它們排列的樣子;更沒有在雨后或清晨去欣賞過荷葉上滴溜著的水珠,不能真切理解“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風荷舉”的情景。
嘆息之余,不如在學習這些篇目的時候,隨手在校園里拾起地上掉落的具有木的特質的厚厚的玉蘭葉子,或摘下一片深綠的葉子,在投影儀下,落葉“木”的特質是那樣的鮮明?;蜷_車去鄉(xiāng)下,找來一根結莢的芝麻桿,讓學生觀察芝麻開花(結莢)、有序排列、節(jié)節(jié)攀升,再掰開芝麻莢,讓學生觀察里面的芝麻一顆顆密密排列的情節(jié)?;蛉ソ纪獠蓙硪淮笠恍〉暮扇~,把小一點的荷葉置放在圓盆子里,再把水珠灑在荷葉上,水珠在荷葉上滑來滑去,學生發(fā)出了“啊呀”的驚嘆聲。在這滿含喜悅與驚訝的聲音中,不難發(fā)現(xiàn),還原生活細節(jié),對透切理解文意、拓展想象、激發(fā)興趣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過還原生活細節(jié),比較枯葉與綠葉,學生透徹理解了“木葉”所包含的疏朗、色彩、干燥的暗示性,理解了古詩的情感深沉,理解了意境的優(yōu)美,理解了林庚先生的文學修養(yǎng)。
觀察芝麻有序的密密麻麻的排列,學生就可以想象神仙下凡的盛大場面,體會夸張手法的妙用,也就領會了李白為何會做一個這樣的夢,透徹理解“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風骨。
細細察看風荷、水珠,學生就能更好地體會“荷之神理者”,領會周邦彥借此圖畫表達濃稔的思鄉(xiāng)之情。
學生一旦有了還原生活細節(jié)的意識,就能激發(fā)學生觀察、想象的欲望。如,在學習《荷塘月色》的時候,學生要求教師用他們自己拍攝的照片,照片是他們利用星期天清早去拍的,有荷葉、荷花的各種姿態(tài)特寫,當然還少不了他們“臭美”的照片。在課堂鑒賞中,學生還能從鄉(xiāng)村荷塘靜謐的環(huán)境出發(fā)來談意境的優(yōu)美,傳達自己在荷塘流水中夢幻般的享受。還可以趁熱打鐵,要這些學生將自己在清晨荷塘看到的情景和自己的心境描寫出來,注意與夜色荷塘不同的觀察點,呈現(xiàn)出來的不同姿態(tài)。在真實美麗的環(huán)境的刺激下,學生的寫作欲望被激發(fā)出來,自然就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美文。
怎樣讓學生能更好地還原生活的細節(jié)呢?培養(yǎng)學生觀察自然,思考社會,積累生活素材是有效的途徑。
教師要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觀察自然。人是自然的孩子,到了大自然中,人的興趣就會被激發(fā)出來。同時,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做到有的放矢。如,電閃雷鳴,暴雨傾盆,就可以關上燈,站在走廊上,靜靜體會大自然的力量,還可以帶著幾個學生撐著傘走到雨中。然后可以將蘇軾的《有美堂暴雨》、李商隱的《夜雨寄北》、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李攀龍的《廣陽山道中》等詩作選出來,從秋池漲水、黑風頑云、厲霧飛雨的自然角度,從賞景、懷人、憂國的寄情角度,進行鑒賞,有效打通生活與文學的通道。
還原生活細節(jié),提高鑒賞想象能力,重要的一點,教師要做一個熱愛生活的有心人,用生活教語文。很難想象一個枯燥、沒有想象力的教師,怎能帶領學生去體悟生活,去積累生活素材。所以,陶冶生活情趣,是做好一個語文教師的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