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永琴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半邊天,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葉圣陶先生曾說:“生活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停?!笨梢?,生活對于習作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讓作文貼近學生生活,拓寬選材空間,激活學生思維,從生活中汲取豐富的素材呢?
一、擁抱自然,觀察生活
特級教師張化萬認為“玩得痛快,才能寫得有味?!彼f:“大自然是美麗的,生活是絢麗的,學習勞動是幸福的,玩耍是快樂的。假期中,放開手腳和小伙伴們玩?zhèn)€痛快,去壯膽放鞭炮焰火,去趕集看花燈,去自己制作門簾……那里,你會發(fā)現(xiàn)許多旁觀者發(fā)現(xiàn)不了的細節(jié),獲得最真切痛快的感覺,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寫出有聲有色、真切感人的文章?!?/p>
二、體驗生活,充盈題材庫
王安憶曾說“其實生活本身只有那么一點內容,每個人看到的都是一樣的生活,大家觀察到的也都差不多,而大家寫出來的作品卻不一樣”。作文的欲望和激情來自于生活的實踐,充實的生活積累和體驗是學生作文的起點和源泉。在日常生活的實踐中有所見、有所聞、有所想,從日常生活、社會生活的土壤中吸取豐富的寫作源泉。
我們所生活的家庭、社會、學校,每天都發(fā)生著許許多多的實踐。我采用指導學生寫隨筆的形式,及時感悟,記錄日常生活中的這些人和事。比如,一次難忘的班委競選、別開生面的小制作比賽、教師節(jié)為敬愛的老師獻一份禮物,母親節(jié)為媽媽做件事等等,這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似大似小,似淺似深,我都讓學生以隨筆的形式真實地記錄下來,讓他們在實踐中加強體驗,感悟人物的心靈,謳歌人物的真善美。這樣,學生的寫作素材自然也就有了豐厚的積淀,寫起作文來也就水到渠成。
三、形式多樣,有序訓練
學生掌握了大量的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并不等同于就能寫出生動感人的好文章了。生活僅僅是寫作的一個入口,“只談生活,不談技巧”是不行的。如何讓學生用習作來表現(xiàn)生活,任重而道遠,需要教師和學生付出巨大的努力。
從二年級開始,我就教孩子們寫隨筆,并采用了以下幾種形式:
1、精彩內容,仿一仿
《秋天的雨》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在引導學生感受“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時,先帶著學生品讀描寫銀杏和楓葉的語句,感受文章豐富的想象和獨特的語言美。之后,引導學生結合文章中的語言進行仿寫。由于學生先前已經(jīng)對這篇文章的語言進行了欣賞和感悟,所以,稍作引導,文思便噴涌而出:“它把金黃給了田野,那金色的稻田像金色的海洋,翻呢翻呢,翻來了碩果的明天?!薄八呀瘘S給了田野,那金色的稻穗像一只只小手,招呀招呀,招來了豐收的喜悅。”
2、移花接木,組一組
所謂“移花接木”是指將課文中的有些句子摘錄下來,然后加上自己的語言進行重新組合,從而拓展文章的內容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如《鳥的天堂》一文中講了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看到景物。學生在練筆時不僅用到了課文中的句子而且恰當?shù)貙戇M了自己的語言。如“這些鳥兒有的貼在水面疾飛,有的在樹枝上飛竄,有的在我們的船頭盤旋。”“清澈的湖水倒映著翠綠的榕樹,翠綠的榕樹點綴著清澈的湖水,再加上疾飛的身影、湖上的小舟、清脆的鳥叫,構成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畫面。”通過這樣重新組合,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重點內容的理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和運用能力。
3、抓住“空白”,補一補
現(xiàn)行教材中有許多富有意境和童趣的故事,充滿了想象空間。激勵孩子們大膽、合理、充分地展開想象,會迸發(fā)出許多創(chuàng)新的火花。有的課文描寫人物語言留下空白,有的課文描寫心理活動留下空白,有的課文描寫場景留一空白。這種“空白”令人遐想。
4、欣賞古詩,改一改
語文教材每冊都編排有古詩。這些古詩的內容淺顯易懂。寫景的將景物描繪得細膩生動,敘事的將情感表達得真摯感人。在十一冊教材中,《暮江吟》可以改寫成一篇寫傍晚到夜晚江邊美景的文章。《贈汪倫》可以改寫成一篇以“送別”為內容的敘事文章。 學生用隨筆來表現(xiàn)生活,描繪生活,用隨筆開啟生活與習作之門。
隨筆,是學生生活的倉庫,是學生筆耕的田野,是學生綻放思想火花的天空,是學生積累作文素材的有效途徑。隨筆一直陪伴著我和孩子們走過了日記和作文的盲區(qū),相信它還會伴隨我們走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