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君
摘 要:意境屬于中國美學范疇,是情與景完美結合的一種最高境界,更是中國畫的靈魂,是衡量中國畫價值的標準,所以,對中國畫意境進行深入分析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從中國畫意境的內涵,中國畫意境的表現、中國畫意境建構幾方面內容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中國畫;意境;表現;建構
中國畫集中國繪畫藝術為一體,代表著中國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內涵。經過長時間的發(fā)展演變,中國畫已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特色與理論體系。對意境的分析不僅是我國傳統美學的重要內容,更是中國畫的價值體現。
一、中國畫意境的內涵
意境是我國美學理論研究的重點內容,是一種審美意識。意境指的是繪畫作品中所體現出的情、景等融合而成的一種審美境界。
一直以來,中國傳統美學都是對人和自然的審美關系進行研究,并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最早“意境”產生于各類詩歌創(chuàng)作中,如《詩經》中就有意境的完整創(chuàng)造。隨著美學的健康發(fā)展,意境已經貫穿到其他藝術領域創(chuàng)作中[1]。
站在中國畫的角度來看,“意境”是畫家們通過對各種景物的描繪,以此來表達作品的藝術內涵和思想感情的藝術境界。在這種意境下,能夠讓欣賞者不由自主地融入到作品中去,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被這種藝術美所感染。與此同時,繪畫作品的“意境美”是作品藝術價值的體現,從古至今,凡是具有完美意境的作品都能夠被人們所喜愛和銘記,并被運用到各種作品創(chuàng)作中去,其作品價值可想而知。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中國畫不斷吸收著傳統文化的精髓,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詩歌審美特征。一幅好的繪畫作品,除了要將自然界中的各種景物真實地描繪出來,還要抒發(fā)真情實感,傳達出某一人生哲理或文化底蘊[2]。
二、中國畫意境的表現
(一)藝術的真實性
“意境”作為一種審美意識,正所謂“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保沁@種意境美的體現。在繪畫的過程中,畫家們通常都會把繪畫的主要對象人格化,用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來象征人的圣潔、高雅,用梅花“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來象征人的堅強、忠貞[3]。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人生追求不同,其審美情趣必然會存在一定的差異,自然而然,表達出的意境也會不同。中國畫的意境和作者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是畫家們通過對自然萬物的觀察、揣摩、升華的一種藝術境界,這也是中國畫的精髓所在。每個藝術家作品創(chuàng)作的靈感都來源于生活和自然界中的萬物,通過對現實中的事物進行加工創(chuàng)作,讓藝術作品賦有靈魂,使藝術具有真實性,從而體現出了藝術的價值和魅力,這也是中國畫經久不衰的根源。
(二)意境美表現在“畫中有詩”
蘇東坡在對王維的畫進行評論中說“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正好將中國畫的繪畫意識與創(chuàng)作方法體現出來,也就是寫意的藝術觀與意境的藝術表現手法。“畫中有詩”,也就是說畫中有詩的意境,畫的詩化與文學化。中國畫和詩的聯系十分緊密,兩者都是通過藝術手法創(chuàng)作出較為相似的意境,所以,繪畫作品具有“詩情畫意”的特征。在《林泉高致》中,畫家郭熙對詩和畫的關系進行了深刻的論述,所謂“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這正體現“詩”與“畫”兩者之間的聯系?!霸娭杏挟?,畫種有詩”從顧愷之開始,就成為了中國畫的基本特征。在繪畫過程中,畫家們都運用色彩與線條的組合,并將自己大腦中所想象出的形象加工出來,融合自己的主觀感受,來表現繪畫作品的意境,形成一種“物我合一”的境界[4]。
(三)意境表現在“氣韻之美”
所謂的“凡書畫當觀韻”大概就是說的“氣韻之美”?!皻忭崱笔抢L畫藝術的表現形態(tài)之一,“氣韻之美”是一種繪畫美學準則,更是每一個藝術家所追求的藝術境界。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具備生存、發(fā)展的規(guī)律,這一規(guī)律經過畫家的藝術創(chuàng)作,就變成了藝術韻律。在繪畫作品中,氣韻能夠體現在很多方面,如線條的長短粗細、繪畫的輕重、色調的搭配等,有了“氣韻”繪畫“意境”才能更加完美地體現出來,從而使藝術作品更具感染力。
(四)意境表現在“骨法用筆”
所謂的“骨法用筆”是指物象結構、畫面間線條的骨力,也就是常說的“筆力”?!肮欠ㄓ霉P”妙在“具象、抽象”間,中國畫和書法有一定的聯系,其線條造型和書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可以將各種物體的想象準確描繪出來,給人一種美的感受。除此之外,不管是中國畫還是書法,在工具的使用上都是毛筆,通過毛筆更能將線條的“氣韻”表現出來,
(五)意境表現在“似與不似”之間
中國畫將“象”和“意”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雖然,中國畫中所表現出的意境來源于真實的自然界,但是又高于自然界,它是對自然萬物的一種加工與創(chuàng)作,并不僅僅只是簡單描繪,也就是“不似之似,仍為真似”。畫家們將自己在生活中觀察到的各種真實事物進行加工,并融入自己的想象,從而形成一種寄托人情感的藝術作品。中國畫意境中的“以形寫神”,正是畫家將主觀意識融入其中的一種表現體現。不管是哪種事物,形似并不重要,將“意境美”融入其中,并表達一定的情感才是繪畫的重點[5]。
三、中國畫意境建構分析
(一)“實象與虛象”的構建
在中國畫中所表現的“象”并不僅僅指“實象”與“虛象”,而是“形神”結合的一種“象”,只有在此基礎上的“意境”才可以達到更深的境界,從而實現“境生象外”,并構成一種新的境象,也就是所謂的“虛象”。這時的“象”已不是自然界純粹事物,變成了畫家繪畫中的事物屬性。換句話說,“實象”指的是純粹的自然界事物,而“虛象”涵蓋了畫家主觀意識形態(tài)。事實上,“實象”和“虛象”是對立統一的?!皩嵪蟆笔鞘挛锉旧砻赖牟糠郑疤撓蟆笔鞘挛锩赖谋憩F形式,畫家在繪畫的過程中,會將一些不需要表現的美進行刪除,因而,事物本身美的部分并不會全部表現在某個畫面中。中國畫中的“狀物立象”就需要畫家學會對事物來取舍,并根據所要表現的主題,對物象進行布置,從而構建一種新的氣象。
中國畫比較注重“置陳布勢”,對空白與虛實的處理非常講究,這樣,就使得整個畫面變得更加豐富。所謂繪畫中的“空白指的是虛處與疏處”,在《夏半邊》這幅繪畫作品中,作品正是使用了這種虛實關系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在中國畫中“虛”與“實”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和轉化的,通過筆墨的干濕、線條的深淺繪制出“似隱似現,實中有虛”的意境美。
(二)“形與神”的建構
中國畫對“以形寫神”進行了重點強調,所謂的“形”指的是畫家所觀察到的自然界事物,這和“意境”中的“境”所指相同。當然,中國畫并不只是對自然界萬物進行照搬,而從意境創(chuàng)作的角度來說的。畫家想要將具有意境美的中國畫創(chuàng)造出來,就需要“寫真景物、真感情”,只有用心去觀察和感受自然界萬物,才能創(chuàng)造出美的繪畫意境,將繪畫作品的藝術價值體現出來,可以說中國畫意境創(chuàng)作的起點就是“形似”。在《古畫品錄》中寫道“做畫就應該氣韻生動”,這里所說的“氣韻生動”指的是“傳神”。中國畫“意境”的構建是通過線條、色彩等所創(chuàng)造出的“氣韻”與“神似”的繪畫境界[6]。
(三)“象與意”的建構
要在繪畫作品中將意境體現出來,就需要“境”與“象”的相互作用,“意境”中情的產生必然離不開“象”,而“意”更是“境”的基礎上產生的,也就是“象外之意”?!傲⑾蟆笔菫榱藢⑹挛锏乃囆g形象表現出來,從而達到“傳神達意”的效果。在中國畫描繪過程中,通常都把自然界中的山水融合在“詩情畫意”的情景中,使畫面變得更加生動、形象[7]。中國畫在“意境”創(chuàng)作的時候,都將生活的哲理、畫家主觀情緒融入進去,用線條、色彩等繪畫語言,將藝術美表現出來,“融情于景”。
中國畫的“象與意”兩者的關系表現在:“象”是可以直觀看到的景象;“意”是看不到的,需要人用心去感悟。有了“象”才有了“意”,因而,“意”必須要依附于“象”存在。“象”和“意”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兩者的存在才讓繪畫作品更具價值。
四、結語
“意境”是中國畫的“靈魂”,中國畫作為我國藝術國粹,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表現形式。中國畫是一種文化表現形式,具有自身的傳統規(guī)范與特征,所以,畫家們在對中國畫傳承的時候,需要重視傳承其基本特征,畢竟是中華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繪畫藝術的魅力所在。中國畫如果沒有了“意境美”那僅僅只是對自然事物的簡單描繪,失去了藝術感染力,不能打動人心。中國畫的“意境”是自然萬物和人主觀情感的交融、轉化后形成的“情景交融、虛實統一”的形象。因而,繪畫作品中的“意境”常常都含有深刻的人身哲理,感染和啟迪人,是藝術最高境界的體現。
參考文獻:
[1]金長安,趙良軍,歐明林.對山水國畫中應物象形理論的思考與探析[J].藝術百家,2014,(23):126-129.
[2]周明軍,劉麗明.淺析中國畫詩性意境的建構特征[J].藝術探索,2014,(19):78-86.
[3]郭良成,張浩平.試論中國畫意境中的詩性建構特征[J].文藝研究,2014,(16):35-47.
[4]趙安定,曾孫瑤,胡凱.關于中國畫意境的美感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5,(15):167-173.
[5]郭晉安,周明賀.淺析中國畫的意境表現及其建構[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2014,(18):158-164.
[6]楊杰偉,郭良平.關于中國畫追求意境美表現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5,(34):337-345.
作者單位:
山西師大臨汾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