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惠蓮
摘 要:小學作文是基礎,從小學練起,將要表達的內容清晰、恰當?shù)乇磉_出來,積少成多,經(jīng)驗豐富后寫出的文章必定是好文章。我們日常交流都是以句子為單位,會說話不等于會寫作,寫作是有講究的,必須使用正確的方法,邏輯清晰、內容連貫地表達出感情。
關鍵詞:小學作文 寫作方法 積累
小學語文課本都是以文章為載體,通過深入學習名人大家的作品,既能識字知意,還能掌握寫作技巧。學生在日復一日的學習過程中,積累出許多自己的詞句、經(jīng)驗,在寫作時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情感態(tài)度,方可學有所成。
一、研讀課文
小學語文課本中選取的文章都是在中華五千年文明歷史中頗具代表性的作品,其不光辭藻優(yōu)美,使人舒服,而且大多內涵豐富,給人生活以啟示。讀史可以知古,我們雖活在當代,但卻不能不知以往的歷史,從小學開始教育學生歷史知識,可以防止以后出現(xiàn)歷史虛無主義等不良現(xiàn)象;學詩可以凈心,或五言或七言,言簡意賅、整齊飽滿,教師可選出其中一兩個句子讓學生細細體味,最好的句子就是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的境界。寫比說要嚴謹,不同于日常交流,可以有些重復、累贅的論述,詩中往往是一個詞一個字代表一種事物或情感,我們翻譯時就可知道,五個字的一行詩,我們經(jīng)常用很長的一句話才能解釋清楚,這就是古詩的奧妙了;當然,那些現(xiàn)代白話文相比比較容易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光要帶領學生讀懂,還要引導學生讀透。所謂讀透,就是能夠準確把握文章的深層含義。因為我們的教育不光是教會人科學文化知識,還有一層非常重要的,就是潛移默化的德育。學習書本上的東西,最終目的就是給人工具,指導實踐,學生在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之后,還要落實到生活實踐中,將熱愛祖國、熱愛生活、團結友愛、孝敬長輩作為自己生活的規(guī)則。
二、生活經(jīng)驗
一個離群索居的人是沒有社會經(jīng)驗的人,沒有社會經(jīng)驗也就無生活可言。馬克思說過:“人的本質屬性就在于社會性”,而“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任何人要寫作文,首先要有東西可寫。生活經(jīng)驗就是最根本、最直接的素材?,F(xiàn)在教育多鼓勵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多體驗、多感受,在切身參與中收獲成長、總結經(jīng)驗。這就為小學生寫作提供了極好的材料,扎根生活,才能使作文更加豐富、出彩。
例如,教師布置一篇作文,題目叫《我為媽媽洗腳》,很多學生都是抄用作文素材庫中的內容,沒有親身實踐,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怎么會是好作文呢?但是教師又不能強制學生給媽媽洗腳,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即寫作前的動員工作。首先向學生說明為什么我們要給媽媽洗腳,從小到大,從來都是媽媽給我們洗腳,給我們打理好一切,現(xiàn)在我們長大了,為什么就不能用我們可以做到的一些小事來表達對媽媽的感恩呢?這不是一項作業(yè),而是在育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我相信,只有真正實踐過的,必定有自己獨特的感受,文章自然都是真情流露了。
三、內容升華
當然,要想寫出一篇好文章,光有寫作技巧和生活經(jīng)驗是不夠的,文字本身就是表達的工具,少不了裝飾和雕琢。好文章的標準是油而不膩,滿篇粉飾點綴也不行,空洞無味。要想恰到好處確實需要多多練習。這個過程很有趣,教師應該把這一部分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而不是過多地學課文、理解課文,讓學生學以致用,并且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
此項內容要求較高,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平日里學習的形容詞、動詞;成語、名人名言等如果用的適當,文章就會熠熠生輝。例如,冬天很冷,可以用“寒風凜冽”來形容;過春節(jié)可以用“張燈結彩”、“喜氣洋洋”等來描述節(jié)日氛圍。用對形容詞是每個人寫作經(jīng)驗積累的結果,但教師也應該注意啟發(fā)學生,幫助學生了解詞匯的意思,針對學生的作文中具體的句子給出針對性的修改意見。
四、熟能生巧
光說不練是不行的,掌握了技巧、積累了素材,下一步就是寫作。在具體的寫作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能夠堅持不懈,仔細琢磨,肯下功夫反復研究,一定會寫出好作文。在這里,教師要注意,不要全部以家庭作業(yè)的形式布置下去,這樣容易導致學生應付了事。要花一定的時間教師現(xiàn)場指導寫作,可以分段進行。剛開始學力求穩(wěn)中求進,不求數(shù)量,只求質量。把每一段都寫好、練好,那么一篇完整的文章也不會錯的。
練習貴在堅持。很多學生不愛寫作文,是因為在寫作過程中遇到了難題,比如一個詞想不起來、不知道怎么表達等等。其實,大多數(shù)學生離成功只是幾個詞語的距離,遇到難關,咬著牙挺過去,就能超越自我,得到提升。以后再遇到類似的問題,就能輕輕松松解決了。要想真正提高寫作能力,就要肯下功夫,肯花時間,沉下心來仔細研究,是建立在高質量基礎上的“多多練習”。教師可以每周拿出2-3節(jié)課的時間專門供學生寫作練習用,題目不要限定太死,要給學生一定的想象空間和發(fā)揮余地。這樣多次數(shù)的練習必定會引起些許煩躁情緒,教師可以采取獎勵措施,幫學生留意一些大小作文比賽,鼓勵學生積極報名參加。在平日的寫作中也可采用這樣的辦法,比如,可以設置“每周作文大賽”,讓學生自擬題目或老師給定話題,學生可以利用一周中的課余時間最終完成一篇作文。批閱學生的作文時教師要仔細認真,不能光給分數(shù)和最后的評語,要具體到各個段落、各個句子。寫的不恰當處要標記出來,并且在旁邊給出自己的修改意見。據(jù)我所知,學生是很重視老師的評語的,如果老師的評語永遠千篇一律,那還不如不寫。教師給出了恰當?shù)狞c評和修改意見,這對學生的成長進步有很大幫助。寫的精彩處一定不要吝嗇自己的夸贊之詞,并要重點標記出好句子,以便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最后還要有一個班級交流環(huán)節(jié),即每個人拿出自己的文章互相學習,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
教師要真正從提高學生寫作能力著眼,根據(jù)自己學生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提高辦法,從一點一滴做起,扎扎實實做好基本功,讓學生學到知識、增長能力,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能夠學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