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琴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四川 攀枝花 617061)
精神分裂癥是一組病因尚未明確的嚴重的精神病癥候群。此病患者多為青壯年人。精神分裂癥患者的主要表現(xiàn)是其思維能力、感知能力、情感認知能力及行為能力等神經(jīng)活動不協(xié)調(diào)[1]。多數(shù)精神分裂癥患者經(jīng)合理的治療后,可痊愈或維持其疾病治愈的狀態(tài)[2]。臨床上主要使用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癥[3]。舒必利是傳統(tǒng)型的抗精神病藥,奧氮平和利培酮是新型的抗精神病藥。目前,臨床上對精神分裂癥患者使用舒必利、奧氮平和利培酮進行治療的效果、依從性及安全性研究的較少。為此,筆者對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收治的45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用藥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間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收治的45例精神分裂癥患者。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患者的病情均符合精神疾病的診斷標準(CCMD-3標準)[3],并被確診。2)患者發(fā)病的時間均未超過3個月。3)患者均未服用過本次研究中所用的藥物。4)患者的病程為2~4年。5)患者均有使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治療史。6)患者均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了參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其排除標準是:1)智力低下的患者。2)合并患有其他腦部病變的患者。3)合并有循環(huán)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等疾病的患者。4)對抗精神病藥過敏的患者或存在對抗精神病藥依賴的患者。5)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患者。在這45例患者中,有男性20例,女性25例;其年齡為18~45歲,平均年齡為33歲。將這45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A組、B組和C組。三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為A組患者使用舒必利進行治療。舒必利的用法是:口服,初始劑量為100 mg/次,3次/d;根據(jù)患者病情變化的情況,將用藥量逐漸增加至1200 mg/d;待其病情平穩(wěn)后,將用藥量維持在600 mg /d。為B組患者使用奧氮平進行治療。奧氮平的用法是:口服,初始劑量為10 mg /次,1次/d;根據(jù)患者的臨床狀態(tài),將其用藥量控制在5~20 mg/d之間。為C組患者使用利培酮進行治療。利培酮的用法是:口服,在第1 d,1 mg/次,2次/d;從第2 d開始,2 mg/次,2次/d;根據(jù)患者病情的變化情況,時為其調(diào)整用藥量。
觀察三組患者DAI(服藥態(tài)度量表)的評分和服藥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1)使用服藥態(tài)度(drub attitude inventory ,DAI)量表對患者治療的依從性進行評價。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越好。2)服藥后的不良反應發(fā)包括不能靜坐、乏力、出現(xiàn)肌張力障礙、口干、便秘、嗜睡等。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錄入到SPSS19.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進行治療期間,C組患者的DAI評分高于B組患者和A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患者和A組患者的DAI評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DAI評分的比較(分,±s)
表1 三組患者DAI評分的比較(分,±s)
注:a與A組相比,P<0.05;b與B組相比,P>0.05。
組別 用藥后 t值 P值A組(n=15) 1.72±1.25 1.227 <0.05 B組(n=15) 2.06±1.34 a 2.056 <0.05 C組(n=15) 2.98±1.12 a b 2.431 <0.05
在進行治療期間,A組患者服藥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高于B組患者和C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患者與C組患者服藥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三組患者服藥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比較[n(%)]
抗精神病藥的用藥安全性是精神科疾病治療中的主要難題。另外,服藥后的不良反應也會使患者治療的依從性產(chǎn)生嚴重的影響。因此,在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要在確保很好地控制其病情和癥狀的同時,充分考慮其治療的依從性及為其用藥的安全性。本次研究的結(jié)果證實,與使用舒必利和奧氮平的的效果相比,使用利培酮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更好,可明顯提高其治療的依從性,且安全性較高。
參考文獻
[1]馮連啟.阿立呱哩與利培酮治療難治性精神分裂癥對照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5(7):975-977.
[2]張志英,郭素芹.三種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初診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療效及服藥依從性、不良反應比較[J].安徽醫(yī)藥,201,20(11):2128-2129.
[3]張星亮,李小云,高玲玲,等.三種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對精神分裂癥首發(fā)患者代謝影響的臨床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4 ,14(1):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