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翔
(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qū)人民醫(yī)院,四川 達州 635000)
尿毒癥是慢性腎功能衰竭的終末階段。此病患者可出現(xiàn)代謝性酸中毒、水鈉代謝紊亂及心血管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胃腸道的病變。此病的發(fā)生可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臨床上對尿毒癥患者通常進行腎臟替代治療。其中,血液透析療法是一種常用的腎臟替代療法。該療法是通過體外循環(huán)的方式清除患者血液中的代謝廢物、過多的水分,并可維持其機體的水電解質平衡和酸堿平衡,以替代其腎臟的功能。尿毒癥患者需要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故臨床上應為此病患者建立長期的血管通路。研究發(fā)現(xiàn),尿毒癥患者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效果與其血管通路的種類、質量具有直接的關系[2]。目前,自體動靜脈內瘺和中心靜脈導管是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尿毒癥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3]。本次研究主要調查首次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尿毒癥患者使用血管通路的情況,以期尋找一種為此類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有效方法?,F(xiàn)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q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60例尿毒癥患者。這些患者均首次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其腎小球的濾過率低于15 ml/min。在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90例,女性患者70例;其年齡為33~65歲,平均年齡為(47.16±2.42)歲;其原發(fā)病為慢性腎小球腎炎的患者有128例,為糖尿病腎病的患者有17例,為高血壓腎病的患者有5例,為多囊腎病的患者有2例,為慢性腎小管間質性腎炎的患者有1例,為其他類型腎臟疾病的患者有7例。
使用血液凈化管理軟件系統(tǒng)分析這160例尿毒癥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包含這些患者在首次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時使用血管通路的種類及血管通路的轉換、接受腎移植手術的情況。
使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調查的結果顯示,在這160例尿毒癥患者中,使用中心靜脈導管作為血管通路的患者有140例(占87.50%),使用自體動靜脈內瘺作為血液通路的患者有20例(占12.50%)。使用中心靜脈導管作為血管通路的患者所占的比例高于使用自體動靜脈內瘺作為血管通路的患者(P<0.05)。
調查的結果顯示,在使用中心靜脈導管作為血管通路的140例尿毒癥患者中,使用無袖套導管作為血管通路的患者有125例(占89.29%),使用帶袖套導管作為血管通路的患者有15例(占10.71%)。在使用無袖套導管作為血管通路的125例患者中,有108例患者(占86.40%)轉為使用自體動靜脈內瘺,有15例患者(占12.00%)轉為使用帶袖套導管,有2例患者(占1.60%)接受腎移植手術。在使用帶袖套導管作為血管通路的15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占20.00%)轉為使用自體動靜脈內瘺,有4例患者(占26.67%)接受腎移植手術,其余8例患者(占53.33%)仍然使用無袖套導管。在使用自體動靜脈內瘺作為血液通路的20例尿毒癥患者中,有1例患者(占5.00%)接受腎移植手術,其余19例患者繼續(xù)使用自體動靜脈內瘺進行血液透析治療。與使用自體動靜脈內瘺作為血管通路的尿毒癥患者相比,使用中心靜脈導管作為血管通路的尿毒癥患者轉為使用其他血管通路的幾率較高(P>0.05)。使用不同血管通路的尿毒癥患者接受腎移植手術的幾率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使用不同血管通路的尿毒癥患者其使用血管通路的轉換率、接受腎移植手術幾率的比較[n(%)]
近年來,我國尿毒癥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4]?!杜R床實踐指南》中指出,首次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尿毒癥患者應選擇自體動靜脈內瘺作為血管通路[5-6]。實際上,大部分尿毒癥患者在首次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時會選擇中心靜脈導管作為血液通路。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在首次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160例尿毒癥患者中,選擇自體動靜脈內瘺作為血管通路的患者所占的比例為12.50%,選擇中心靜脈導管作為血管通路的患者所占的比例為87.50%。據(jù)調查,導致多數(shù)首次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尿毒癥患者選擇中心靜脈導管作為血管通路的主要原因是其喪失了建立自體動靜脈內瘺的最佳時機、門診對選擇自體動靜脈內瘺作為血管通路重要性的宣教力度不足[7-8]。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尿毒癥患者在首次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時,多選擇中心靜脈導管作為血管通路。但是,此類患者轉為使用其他血管通路的幾率較高。因此,建議首次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尿毒癥患者應選擇自體動靜脈內瘺作為血管通路,以確保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梅艷,李雄,袁飛遠.尿毒癥患者首次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刊,2016,51(7):75-77.
[2]王麗嬌.兩種血管通路在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中的應用效果及護理[J].醫(yī)學信息,2016,29(12):201-202.
[3]付江.觀察中醫(yī)排毒療法對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的應用價值[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7,8(3):113-115.
[4]孫懷鑫.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尿毒癥合并高血壓的臨床價值觀察[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26):89-91.
[5]梁靜,張淵,孟祥龍,等.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首次內瘺術后應用罌粟堿聯(lián)合前列地爾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房,2017,28(8):1069-1071.
[6]徐冷楠,趙班,王海濤,等.單中心20年間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次透析原因分析[J].中國血液凈化,2017,16(3):162-166.
[7]金麗英.扣眼聯(lián)合繩梯穿刺對內瘺使用的觀察[J].浙江臨床醫(yī)學,2016,18(5):988.
[8]徐芳麗,焦軍東.血液透析導管相關性感染的診斷及治療進展[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2016,17(3):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