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翠華
[摘 要]現在我國部分中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心理承受力不強。文章從學習、人際關系、愿望和興趣、自我評價四個方面分析了中學生挫折心理的現狀及成因,進而提出學生自身要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學會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學會減壓等對策,提高意志力,從而增強對生活的抗挫能力。作為教師,要尊重每一名學生,引導他們融入集體生活,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提高心理承受力,培養(yǎng)出新時代具有良好個性、健全人格的中學生。
[關鍵詞]挫折;心理承受力;健全人格
[中圖分類號] G6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8)09-0071-02
據有關研究報道:“我國10%~30%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心理承受力不強,個別人甚至相當嚴重,這個比例隨著青少年年齡的增長還有上升的趨勢?!币虼?,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敢于正視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
一、中學生挫折心理的現狀及成因
現代心理學認為,心理挫折的種類可分為真實挫折和想象挫折。真實挫折是在特定干擾條件和具體情境下產生的挫折感,一般是暫時性的。如一次考試測驗失利、當天沒完成作業(yè)等,隨著干擾情緒的改變,所感受的緊張不安狀態(tài)自然消失。想象挫折是挫折并未降臨,而對可能受到的挫折進行預測,對未來受挫情景、后果的想象,從而出現煩惱、沮喪、緊張、焦慮、逃避等情緒。例如,有中學生在高考前夕自殺,這就是面對想象挫折所采取的極端行為。青少年學生的挫折感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方面
如今在應試教育下,小學變成了中學的學前班,中學變成了大學的預科班。學生整天在題海中浮沉,在考試中度日,而且還要面對鋪天蓋地的各種壓力,這都需要他們的心理承受力達到極限。再加上不少中學生自身生理發(fā)育提前,心理發(fā)育推后,使其對突如其來的變化缺乏必備的適應能力,神經之弦繃到極限,再也不能容納絲毫的挫折和失意。
2.人際關系方面
中學生的生活是多彩的,但不是世外桃源,現實中的種種矛盾和困難都會將他們精心編織的五彩夢擊碎。比如得不到教師的喜愛,經常受批評;同學間的摩擦,沒有知心的朋友;與家長難以溝通,父母教育方法不當等,使他們陷入生活與人際交往的困惑和煩惱中。
3.愿望和興趣方面
中學生作為社會關系總和的一部分,面對家長過分苛刻的要求和學校各種規(guī)章制度的約束,個人的興趣和愿望得不到理解與支持,這就使他們感到自己沒有釋放心理壓力的自由,“心理開關”打不開,往往就會情緒消極,一意孤行,甚至會出現過激的行為。
4.自我評價方面
大部分中學生都有強烈的上進心,在學習上認真刻苦,一絲不茍,渴望取得好成績,得到教師和同學的掌聲。但如果出現得不到教師和同學的信任;在體育比賽、學習競賽中拿不到好名次;學習成績落后等情況時,中學生難以對突發(fā)事件做出積極正確的處理,就會信心大失,進而產生極度焦慮的情緒。
二、引導學生善待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
一定數量和一定強度的挫折對增強學生的才干,培養(yǎng)其堅強意志和提高克服困難的毅力是很有好處的。正如拜倫所說:“逆境是達到真理的一條通路?!币虼?,挫折是一把“雙刃劍”,既可能產生消極影響,也可以發(fā)揮積極作用,問題關鍵在于如何引導學生面對生活中的這筆“財富”,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力。
1.引導學生樹立科學人生觀,正視生活挫折
“人生難免有挫折”,這是廣大中學生熟知的道理。因此,教師必須引導他們用科學的思維方法,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武裝頭腦,用聯系、發(fā)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用自己的頭腦和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敢于正視挫折。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學習名人、偉人對待挫折的態(tài)度。同時,在集體中開展各類型的主題班會和競賽活動,使學生既敢于參與競爭又善于競爭,讓他們在競爭中正視挫折,提高抗挫力。
2.讓學生學會正確處理人際關系,擁有健康心理
教育者要加強對學生的人際關系教育,介紹一些維護人際關系的準則,使學生在理解、關心、幫助、愛護他人的過程中有良好的體驗。許多所謂的“壞學生”,都是因為與父母、親友、教師、同學的關系處理不當,又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從而做出各種令教師、家長頭疼的行為,如離家出走、頂撞教師、打罵同學、沉迷網絡游戲、早戀等。學生在處理人際關系時受挫,主要因為不能正確理解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準則。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舉辦專題講座,創(chuàng)設情境,給他們理論和實踐指導,協調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親友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學會尊重和理解他人,在和諧的氛圍中擁有一顆積極、健康、樂觀的心。
3.使學生學會減壓,宣泄消極情緒
學生一旦遇到困難和阻礙,產生心理挫折后,往往會情緒緊張、煩躁不安等,這樣既影響身體健康,又影響學習,甚至會精神崩潰,出現意外事件。因此作為教師,要想方設法親近學生,了解其心病,知其所想所為,認真聽學生的傾訴,給學生創(chuàng)造表達情緒的機會,使學生因挫折產生的消極情緒能合理地宣泄。在學生遇到困惑時,教師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引導學生學會自己減壓。例如,向知心朋友傾訴,尋求支持和幫助;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緩解心理緊張;到野外大吼幾聲或到球場跑幾圈,宣泄心中的悶氣;多看看自己的長處,重溫成功的喜悅,等等。只有學生的不良情緒得到徹底釋放,他們才能達到心理上的平衡,重獲健康的心理。
三、關注每一名學生,注重人格教育
1.尊重后進生,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指導思想是:以愛為主旋律,樹立“每個學生都能行”的教育理念,使學生在信任、尊重、理解的氛圍中自信地成長。作為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讓學生多參加各種公眾比賽,如演講比賽、書法比賽、體育競賽等,鼓勵學生大膽上臺把自己的優(yōu)點在大眾面前展示出來,增強他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時,每個教育者都應該具備賞識的眼光,堅信每名學生都有優(yōu)點,讓學生在“我能行”的心態(tài)中不斷進取,向著更高、更遠、更美好的目標努力!
例如,我曾遇到過一位后進生小華,有一次他和同學打架,為了更好地教育他,我請他的家長來學校,把他在學校的情況一一向家長匯報,家長恨鐵不成鋼地狠狠教訓了小華一頓。最后,家長小聲問我:“老師,憑你的經驗看,我們家小華還有希望嗎?”此時,家長的臉上充滿了期待??粗蛔髀暤男∪A,我欲言又止。這個基礎差又缺乏上進心、脾氣暴躁、愛打架的學生一直很讓我傷腦筋,我多次對他進行批評教育也沒有多大作用,我已失去了信心,但分明感受到了隱藏在家長內心深處的最后一絲希望?!捌鋵?,小華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在學習上很有潛力,只不過基礎差了一點,而且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只要他肯努力,一定會考上大學的?!蔽抑肋@是違心的話,但良知告訴我,輕易放棄一個學生無異于犯罪,我不能放棄小華,他還有希望。
以后的日子里,我調整心態(tài),拋開“小華是后進生”的成見,不斷挖掘他的“閃光點”。這個孩子很聰明,因此我建議科任教師在課堂上提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回答,答對了就當著全班同學表揚他,逐漸提高他在班中的地位。同時我發(fā)覺他特別尊敬教師,喜歡幫教師做事。于是,我同科任教師溝通,讓他們有適宜的任務就派小華去做,并適當贊揚一下他。得到教師的信任后,小華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容光煥發(fā),不再遲到早退,上課也積極發(fā)言了。最重要的是他急躁的脾氣改了不少,對同學也有禮貌了許多,還主動幫助一個家庭有困難的同學解決了一個學期的伙食費,贏得了同學們的尊重,成績躍升到全班中等生之列。期末他給我寫了一封信說:“老師,我雖然不是你最好的學生,但你是我最好的老師。謝謝你沒有放棄我,謝謝你相信我是一個還有希望的學生……”
2.利用集體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團體精神
在我任班主任工作期間曾發(fā)生過兩件特別的事。一件事是我班被評為市“五四”紅旗團支部后,全班學生大受鼓舞,在周記中紛紛表達了對班級力量的肯定,一段時間內班級上下形成了一種濃郁的競爭氛圍。但卻有一名女生在周記中寫道:“每個人都很高興,但有什么值得高興呢?不過是少了一些同學遲到,人還是一樣的人,帶著面具學習和交往,客氣而生疏。只有大家坦誠相見、坦誠交往,才是值得高興的事?!边€有一件事是我把一名個子較高的男生調到靠后排的座位,結果該男生跑到辦公室質問我:“我小學時一直坐前三排的,為什么我現在只比別人高一點,就得坐到后面?”
這兩件事給我啟發(fā)很大,讓我深知現在的中學生需要的不僅僅是豐富的書本知識,更需要學會在人際交往中端正態(tài)度,學會寬容他人,學會融入集體。為此,我召開了一個《班集體·我們共同的家園》主題班會,把任務交給那兩名學生,讓他們去組織策劃。剛開始他們摸不著頭腦,不知從何處入手,但又不敢說自己不行,急得團團轉。我提醒他們多找些同學商量幫忙,匯集班級的力量,在他們焦頭爛額的時候,其他同學紛紛伸出手幫助他們,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班會組織得很好。班會結束后,這兩名學生衷心地對全班同學說:“感謝同學們的幫助,我愛你們,我愛這個班集體?!?/p>
3.進行挫折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自控能力
在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關鍵是幫助學生學會認識自我和控制自我,在人生的坐標中尋找適合自己的位置,培養(yǎng)學生堅韌不拔、知難而進的意志,提高自我完善和自我控制能力。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有意識地讓學生體會人生的失敗、委屈、艱辛等,使之身心經受被打擊的磨煉,以培養(yǎng)其堅強的意志品質。例如,讓學生參加軍訓;到農村去參加勞動;參加各種公益活動;請自強不息的英雄人物給學生做報告等,以此增強學生戰(zhàn)勝挫折的勇氣和信心,提高他們的自立意識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挫折承受力是一項艱辛的工作,是一個龐大復雜的工程。教師要做教育的有心人,科學地分析學生心理現狀,引導他們提高心理承受力,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個性良好、人格健全的新時代中學生。
[ 參 考 文 獻 ]
[1] 林崇德.中學生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3.
[2] 崔麗娟,鄒玉梅.寫給中學生的心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特約編輯 諾 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