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創(chuàng)兒 杜秀琴
【摘要】本文對微時代的概念、特征、理想信念教育的意義,不忘初心的本義、時代內(nèi)涵、時代意義,理想、信念的含義、高中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含義進行闡述,以期為探究微時代高中生不忘初心的理想信念教育問題進一步提供理論條件和前提,以便為解決問題做好鋪墊。
【關鍵詞】微時代高中生 不忘初心理想信念教育 概述
【中圖分類號】G6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5-0202-02
一、微時代的概述
1.微時代的界定
所謂“微時代”是指以信息數(shù)字化技術為基礎,以互聯(lián)網(wǎng)、物聯(lián)網(wǎng)為依托,使用一定的通訊技術,以音頻、視頻、文字、圖像等多種方式,通過一些新型便捷的終端設備進行信息傳播的新時代。
微時代是一個蘊涵著網(wǎng)絡交流、物流傳遞、文化傳播、人際交往、情感表達、社會心理、個人訴求、生活方式、自我展示等多種復雜語義的時代命題。
2.微時代的特征
以主體的大眾性、溝通的互動性、信息的跨時空性、空間的開放性、傳播流動性、內(nèi)容的多樣性以及生產(chǎn)和生活方式的便捷性為主要特征的微時代,其主要內(nèi)容不僅包含了微博、微信、微愛等相關微平臺應用,還包含QQ、MSN、各種APP、微小說、微公益、微電影、微旅行等等。
每個人可以依靠各種媒體發(fā)表他們微小的觀點、評論、和看法,進行各種輿論的監(jiān)督。
3.微時代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意義
微時代,深刻影響著高中生的學習、接受信息、思維方式、交往、生活、情感表達、展示自我的狀態(tài)、信息交流方式、文化表達方式和社會行為方式, 微時代的到來,既為高中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提供了更簡單、更有效的教育平臺,又提出了巨大的挑戰(zhàn)。 這是增強媒介意識,樹立正確媒介價值觀的必然途徑;是高中生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內(nèi)涵發(fā)展的有力舉措;是完成“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客觀要求。
二、不忘初心的概述
1.不忘初心的本義
“不忘初心”,出自佛教經(jīng)典《華嚴經(jīng)》,原意為不要忘記我們最初的志愿,整句話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意為只有不拋棄、不忘記我們最初的信念和志向,才能順利完成每一件事。這句話對共產(chǎn)黨人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針對性,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多達 8 次提到不忘初心。
2.不忘初心的時代內(nèi)涵
不忘初心,就是要繼續(xù)堅持先進理論的指導、堅定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信念;就是要繼續(xù)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繼續(xù)堅持全面深化改革,走改革開放之路;就是要繼續(xù)堅持走群眾路線,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就是繼續(xù)堅持走互利共贏的和平發(fā)展道路。
3.不忘初心的時代意義
不忘初心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證,是我們知難而進、攻堅克難的力量源泉。對于共產(chǎn)黨人來講,“初心”就是入黨時的誓言,是作為一個黨員追尋的高尚信仰和為信仰奮斗一生的信念、執(zhí)著與擔當。習近平總書記“七一”講話的 8 次“不忘初心”,可以說為廣大黨員打了一劑強心針,對于我們堅定共產(chǎn)主義信念,堅持和在實踐中不斷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三、高中生不忘初心理想信念教育的概述
1.理想的含義
《辭?!分嘘U釋:“理想是同奮斗目標相聯(lián)系的有實現(xiàn)可能性的想象?!盵1]“理想”一詞系從日語中借來,意即人生的奮斗目標。在中國古代,理想稱為“志”,即志向。人們在生活中所說的理想,是指“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有可能實現(xiàn)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fā)展的向往和追求”。
理想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將理想分為不同的種類。按照理想的主體范圍來劃分,理想可以分為個人理想和群體理想;按照實現(xiàn)理想需要時間的長短來劃分,理想可以分為長遠理想和近期理想;按照理想的內(nèi)容來劃分,理想可以分為社會理想、道德理想、生活理想、職業(yè)理想;從范圍上可以分為個人理想、社會理想、世界理想等層次。
2.信念的含義
英國哲學家羅素認為:“信念是由一個觀念或意向加上一種感到對的情感所構(gòu)成的。”[2]這種對的情感主要是指人們對認識、行為、實踐的價值認同,它是形成信念的關鍵。一般意義上的信念,就是“人們在一定的認識基礎上確立的對某種思想或事物堅信不疑,并要努力身體力行的精神狀態(tài)?!盵3]
3.理想信念的含義
理想和信念雖然都是人類特有的精神狀態(tài),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質(zhì)基礎之上對客觀事物的反映。二者的關系是辯證統(tǒng)一的,理想的確立是信念形成的基礎,信念是對理想的支撐,沒有信念,理想就可能發(fā)生動搖,所以,往往連起來一起使用。
一般意義上的理想信念是指向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共產(chǎn)主義的崇高理想信念的。理想信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靈魂”。理想信念對人們的思想、學習、生活、行為選擇上具有引導、激勵、凝聚功能。
4.理想信念教育含義
理想信念教育屬于教育范疇,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靈魂”和核心,具有強烈的政治色彩,是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基礎和關鍵。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中,高度重視對廣大青少年理想信念的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就是通過長期的一系列有目的、有意識的教育活動,對人們進行個人理想信念和社會理想信念教育的社會實踐活動。
5.高中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含義
高中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在一定的教育體制背景下教育者根據(jù)以高中生的身心發(fā)展水平,通過一定的教育理論和方法,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向高中生傳授理想信念教育的內(nèi)容的一種教育實踐活動。
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只有在不斷地時間中經(jīng)常性的教育,才會逐漸沉淀和積蓄,逐步堅定起來,而不會在人們的頭腦中自發(fā)產(chǎn)生。
6.微時代高中生不忘初心的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
微時代高中生不忘初心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科學體系,它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對高中生進行一種在微時代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共產(chǎn)主義的崇高理想和信仰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思想政治教育,使高中生能夠在微時代多元化的思想浪潮中保持清醒,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的建設者;使學生逐步樹立能夠促進社會進步、經(jīng)濟發(fā)展、國家強盛、人民幸福,為人民大眾謀利益的理想和信念,不受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蝕,使學生樹立崇高的個人理想信念包括生活理想信念、職業(yè)理想信念、道德理想信念和社會理想信念,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共產(chǎn)主義的崇高理想和信仰,成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其根本任務就是幫助高中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個人理想信念和社會理想信念全面融為一體的精神系統(tǒng),達到理想和信念的升華。
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重點課題,課題立項號GS[2017]GHBZ118
作者簡介:王創(chuàng)兒(1969-),男,漢族,甘肅 靜寧,碩士,研究方向:學習策略,教育管理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