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生的忙與閑。人生在忙和閑中過一輩子,忙和閑都是生活,可生活的底線也許只能用快樂來衡量了。人生忙時想閑一點,閑時想忙一點,要合理處理閑與忙的關(guān)系,閑有閑的樂趣,忙有忙的收獲,一個好的心態(tài)尤為重要。忙,是為了生活得充實,閑,是為了讓心情輕松,更好地工作、生活。閑了想忙,忙了想閑,人生總是在矛盾中前進。
關(guān)鍵詞:忙與閑;人品;學識;愉悅身心
縱觀四周,各色人等,不同行業(yè)、不同身份、不同著裝,車來人往,每日清晨穿梭于街巷,為生計,為工作,為勞務(wù),上班一族、快遞小哥、垃圾清運、城市保潔、門店小吃……不亦忙乎。
曾經(jīng)在忙忙碌碌的時候,盼望著哪一天能夠好好地休息一下,放松一下身心,充分享受休閑散淡的滋味??梢坏┱娴拈e下來的時候,又會覺得整個身心仿佛一下子就被掏空一般,只是一具軀殼,虛脫的唯有麻木。無所事事的日子,總是缺少生活的情趣,缺少空靈的思維,缺少向上的斗志,缺少力量的源泉。即便是手執(zhí)一卷獨處一隅,能夠真正融入記憶的又有幾多文字?即便是徜徉阡陌駐足自然,能夠映入眼簾的又有幾多風景?
當你閑下來時你會有什么感覺?是無聊?是不安?是愜意?不同的人感受是不同的,當我閑下來的時候,心中總有種惴惴不安的感覺,習慣了忙碌的腳步奔波于工作之間,習慣了每天騎著電瓶車穿梭在城市熱鬧的大街上,習慣了形態(tài)神態(tài)各異的行人在眼前匆匆掠過,習慣了聆聽嘈雜的人聲車聲混合成的交響曲,當有一天突然遠離這一切的時候,內(nèi)心就會覺得不充實,有一種欠缺在里面,所以每天的日子總是想讓自己忙碌一些來掩飾內(nèi)心的不安!
緊張忙碌成為生活中的必需。忙碌中有辛苦,有勞累,有風險,當然也有回報。上班一族的忙碌,忙的不僅是上級精神的傳達,任務(wù)的落實,還需要的是各自領(lǐng)域內(nèi)發(fā)揮智力因素的責任與擔當。為事業(yè)謀發(fā)展,為將來譜篇章。上級各口命,下面千線穿。要的是積極運轉(zhuǎn)的工作狀態(tài),靠的是理清頭緒的部署安排,看的是齊心協(xié)力的同心凝聚,考驗的是職責內(nèi)外屬于自己內(nèi)心的那份主動與自覺。這既需要人品,又需要學識。人品,不是在人前表現(xiàn)得有多好,而是在看不見的地方仍能傾心注力,埋頭苦干。人品不是用來PS的,是需要群眾心中評說與衡量的。杜甫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敝褡樱宦磺?,挺拔向上,即象征著正直不阿的品質(zhì)。又如鄭燮筆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的堅毅與豪邁。學識,則是在一件又一件瑣屑事務(wù)中沉潛蓄積的,勿忘記任何一種經(jīng)歷都是不可或缺的財富。
忙者,充實也。博客載,人幸福有三:有事做,有人愛,有期待。有事做是生命賦予的義務(wù),生具健康體魄去從事力所及之勞作,并為之能樂,能悟,能有所創(chuàng),能給身邊及社會帶來一定價值成就,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一種成功!有人愛,即先愛別人。如徐志摩筆下《再別康橋》中離別的寂寥惆悵與深切的回憶共存;又如《雨巷》中那久違的清新似丁香般的姑娘彳亍前行又擦肩而過,飄向遠方……
有所期待,即為一種理想和希望。有理想有夢想期許的靈魂才偉大,有積極有陽光的內(nèi)心前進才不失力量。
閑,是另外一種生活方式的彌補,是不能少的逸養(yǎng)補給,勞逸結(jié)合效率更佳。閑,又是一種沉淀,可擺弄書籍,猶如與高尚的人對話交談,沉浸其中,修悟心性。亦可擺弄筆、畫、詩、琴,于各種活動中愈合創(chuàng)傷,陶冶情操。古人深諳張弛之道,一張一弛才能事半功倍。劉禹錫《陋室銘》云:“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何陋之有?”但凡觀念一轉(zhuǎn),把賦閑空閑當作是休養(yǎng)調(diào)整、靜心開悟的過程,又何嘗不是一種超脫!
世事常態(tài),人之苦樂甘甜如忙閑往復,歲月苦短,幾十年光陰轉(zhuǎn)瞬即逝,在有限的生命范圍內(nèi)拓展厚度、廣度,在辯證中愉悅身心。不僅為勞而勞,不僅為空而空,得失不艾,寵辱不驚。云卷云舒,花開花落,苦樂自在人心。李白詩云:“蜀道難,難于上青天?!苯袢嗽疲骸笆竦篮沃y,纜車一線牽,難與否在于心焉!”
對于一些人來說,他們的忙是把每一天的每時每刻都安排得滿滿的,沒有留下一點點的空余來。
這樣的忙,必然會讓人身心疲憊,累得慌。
也有一些人把一整天時間什么也不做安排,什么也不去做,這樣也不好,時間一長,就會無聊,就會無所事事,就會消沉懈怠。
因此,忙而不滿,閑而不空是最好的。
也就是說在忙的同時,適當?shù)亟o自己留一些空閑時間,用來思考,用來反思,用來回味,用來梳理,這樣就不會太累。
相反,在閑的同時,也要安排一些適當?shù)拿?,來提升自己,來激勵自己,而不至于讓自己由于長時間的空閑而無所事事,造成荒廢。
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人不能太忙,也不能太閑”的道理。
參考文獻:
[1]徐城北.忙與閑的哲學[J].老年人,2000(1):31-31.
[2]貢華南.論忙與閑——進入當代精神的一個路徑[J].社會科學,2009(11):105-112.
作者簡介:
劉付海,山東省聊城市,山東省冠縣北陶聯(lián)合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