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靜民
摘 要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給學生提供自主閱讀的實踐機會,尊重學生對文本的獨特體驗,給學生提供創(chuàng)造的空間,從而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個性化閱讀;實踐機會;獨特體驗;創(chuàng)造空間;能力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8-0209-01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憋@然,《語文課程標準》中的閱讀目標和閱讀教學建議是從發(fā)展學生個性為出發(fā)點和歸宿點。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閱讀,就是堅持新課標的方向,是學生個性特長得以培養(yǎng)與發(fā)展的重要保證。
那么,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能力呢?
一、給學生提供自主閱讀的實踐機會
閱讀是學生自己的事,別人萬不可替代。教師必須提供有利于學生體驗、感悟的情緒化的實踐機會,鼓勵引導學生直接面對文本,主動、專注、快樂地去閱讀,這樣,讓學生自主閱讀,學生的理解才能個性化、多元化,所謂的“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種不同的閱讀收獲與感受,來自于學生的閱讀實踐,在一定層面上培養(yǎng)與發(fā)展了學生的個性。因此,教師在課堂閱讀教學中,絕不能越俎代庖,而要給學生增加閱讀空間,讓學生有時間讀、有心境讀、讀進作者的情感世界,從而讀出感覺、讀出個性,自然地產(chǎn)生或喜或悲、或愛或憎的情感體驗。
比如在教學《孫權勸學》一文時,我們不妨這樣進行:一是范讀,老師先充滿感情地范讀課文,讓學生體會朗讀的節(jié)奏、情感等技巧;二是個別讀,指名一生朗讀,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其他同學聽其字音和停頓,錯誤的地方提出來,教師明確正確答案;三是自由讀,學生邊讀、邊議、邊圈點,同時結合注解了解文章大致內(nèi)容。以學生自讀、發(fā)現(xiàn)、討論的活動為主,還時間給學生、還主動給學生、還思想給學生;四是分角色讀,四個人一組,每個人在文中分別扮演一個角色,三個人物加一個旁白,該誰讀誰讀,注意銜接和人物的語氣語調(diào)。揣摩人物說話時的神態(tài)心理,進而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因為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閱讀的實踐機會,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理解能力就有了施展的舞臺。
二、尊重學生對文本的獨特體驗
由于每個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文化基礎、情感體驗的不同,同樣的一個文本,在不同的學生讀來,理解與感悟應該也是不同的。甚至同一學生在不同的時間和環(huán)境里,對同一課文的感悟也會有差異。對于閱讀過程中學生獨立自主的感悟,教師要給予尊重并加以鼓勵。鼓勵學生有獨特的體驗,才能更好地使學生樹立學習語文的自信,激發(fā)閱讀興趣,鍛煉語言能力,開闊視野范圍,拓展思維空間?!墩n標》指出:“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苯滩木幣胖卸嗵庴w現(xiàn)了這一理念,比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的主題大家有不同的理解,一是“批判說”,一是“兒童心理說”,還有一種是“對比說”。三種說法應該是由于讀者閱讀的角度不同而得出的感受,都有其可取性和一定道理,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對文本的不同解讀。又如《詠雪》一文中“撒鹽空中差可擬”和“未若柳絮因風起”這兩個比喻誰好呢?“謝家”心目中的“哈姆雷特”和學生心目中的“哈姆雷特”是不可能完全一樣的,北方的學生和南方的學生的認知是不一樣的,男生和女生的感悟也是肯定不同的,他只要說出自己所面對的情景,說的有道理,我們都要給予尊重和鼓勵。
三、給學生提供創(chuàng)造的空間
個性化閱讀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在學生閱讀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訓練,是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進一步得以提升的必要步驟。續(xù)寫、改寫、擴寫、縮寫等都是較為行之有效的方式。比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一課時,作家對故事的結局的描寫留給讀者很大的想象和思考空間,可以布置《〈皇帝的新裝〉續(xù)篇》這樣的寫作訓練,還可以做如下提示:“愚蠢的皇帝在游行大典完畢之后,回到宮里,他會怎么辦呢?是處死那個說真話的小孩,還是會厚待騙子,或是從此悔過自新,把精力放到料理朝政上去呢?全城的老百姓又會怎么議論這件事?請展開想象的翅膀,學習安徒生夸張諷刺的筆法,為童話故事寫一個別致的續(xù)篇?!边@一石應該可以激起千層浪,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強烈的創(chuàng)作欲。這樣留給學生一定的創(chuàng)造空間,不僅加深能夠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而且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個性。
當然,應該明確的是,個性化閱讀絕不是自由化的閱讀,它必須是在閱讀的共性的基礎上,不脫離文本正確的價值取向的前提下進行,這樣才能確保個性化閱讀能力的正常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
[2]薛奎武.倡導個性化閱讀讓學生做閱讀主人[J].啟迪與智慧·教育版,2013(1).
[3]朱坤.語文教學應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J].新校園,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