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震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6-0021-01
當前的學校教育“給”了學生相同的書本知識,由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方法、學習過程、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學習潛力更是千差萬別,所以學生在學習方面參差不齊的情況相當普遍。而在傳統(tǒng)分班制的基礎上,如果按照傳統(tǒng)授課制,成績好的學生“吃不飽”,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吃不了”或是“消化不了”。這顯然違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剝奪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權,扼殺了學生的學習潛能。要讓學生在參與中獲得發(fā)展,在發(fā)展中培養(yǎng)能力,就只有分層教學讓學生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學過程中主動去追求,主動去獲得。這樣,學生的潛能才能得以最佳實現。
分層教學的目標大體是:基礎較差的學生能掌握物理必修教材最基礎的知識,具有初步技能,基本完成課堂教學的學習任務;中等生能較好地掌握初中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獨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優(yōu)生則要求進一步拓寬視野,發(fā)展思維,提高能力。
不同層次的教學過程:
1.備課要分出層次,甚至要備到某位學生。
在依據大綱、吃透教材的前提下,根據學生作業(yè)或考試反饋的情況,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設計教法,重點考慮排除差生的學習障礙,提出對優(yōu)生的高層次要求,設計分層練習。在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使全體學生對基礎知識理解透徹的同時兼顧提出啟發(fā)性問題讓一部分學生能從更深、更廣的角度來創(chuàng)造性的開拓理解的層面。所以備課時既要用最常規(guī)、最樸素的思路理順各知識點的內在邏輯關系,用形象的實驗現象幫助知識的傳授,又要設計具有啟發(fā)性、創(chuàng)造性的思路拓展知識的體現。這其中對問題的設計以及提問對象的選擇準備顯得很實用也很重要。幾乎可以脫口而出回答的問題可以準備給基礎稍差的學生或全體學生同時(異口同聲)回答;需要聯(lián)系某些知識點并進行簡單推導的問題設計給基礎一般的學生回答;而需要換個角度思考或需要綜合運用一系列相關知識進行推導的問題則應準備給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這樣既提高了優(yōu)秀學生在新情景下運用知識的能力和運用數學研究物理問題的能力;鍛煉了一般學生的運用知識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又增強了差生的信心,為他們以后的進步逐漸積累了動力。更重要的是使他們在理解、掌握書本知識的同時能在各自的能力范圍內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2.講課分層進行。
上課時,分層提出思考問題、啟發(fā)思維,不同類型的學生分層鉆研、嘗試練習。在推進課堂教學步驟的過程中,教師根據事先設計好的問題和被提問者進行目的明確的提問,組織教學向縱深發(fā)展。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提出感知層面的學習要求;感知是學生認知水平的最淺層面,它是客觀事物通過感覺器官在人腦中的直接反映。對基礎較好的學生提出感悟層面的學習要求,感悟是學生認知水平的深層面,它是學生通過對獲取的信息進行自我加工,而獲得的具有鮮明個性的理性認識。在學生對教材有了充分的感知后,可引導學生尋求突破口,深入探究,準確把握物理規(guī)律的內涵。按此結構組織教學,正確處理“優(yōu)、中、差”三者關系,做到有同有異、有分有合、分合有致,讓分層教學落在實處。與此同時,教師注意對學生進行宏觀和微觀的分類指導,宏觀指導是針對全體學生或部分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或面向學生逐個進行啟發(fā)指導;然后在教師指導下對本節(jié)課進行歸納小結,強化學習重點,強化學生訓練,進行分層練習。
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對優(yōu)良層次,時刻想到的是如何使學生拔尖的問題,在學生能接受的前提下適當對內容拓寬加深。對中層和較差層次,則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適當增加和加深知識,做到穩(wěn)步推進。學生打好了基礎,以后提高就有希望,否則一知半解,成了夾生飯,成績反而難提高。
3.作業(yè)分層練習。
課堂作業(yè)是學生對新知識的鞏固練習,一般布置基礎題,全體學生必須當堂鞏固。課后作業(yè)要考慮學生負擔,少而精;又要鞏固知識,針對性強;還要培養(yǎng)能力,實用有效。在此基礎上,課外作業(yè)亦分類要求,差生做基本練習題,中等生多做幾道自選題,優(yōu)生還可多做課外鉆研題,使不同類型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學生的作業(yè)要精心批改,通過作業(yè)認真查找學生在各個知識點的理解中存在的問題,哪位學生存在哪些問題都做詳細記錄。特別是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的作業(yè)更要仔細批改,關注其解題的步驟、運算的過程、規(guī)律公式的應用是否合理、是否規(guī)范。對基礎好的學生的作業(yè)主要看解題思路是否清晰、方法是否優(yōu)化。作業(yè)的布置和批改要為課后或下次上課的分類指導做充分的準備。
4.課內課外分類指導。
這包括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生品質的指導,都要因人因組而異。輔導時,對差生力求堅持面批面改,著重基本概念、基本技能、重點知識的歸納梳理。對優(yōu)生加強檢查督促和提示,著重使學生的認識逐漸深化、提高,培養(yǎng)學生定向思維和發(fā)散思維的能力,達到引思路、教方法和舉一反三的目的。分層教學不僅體現在課堂上,課后的個別化輔導更體現了分層的特點。特別重視提優(yōu)補差工作,采用盯人的方式進行輔導。
總之,我們要努力研究學生的實際需要,緊緊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進行分層教學。我們應認準這樣一個事實:“分層教學”不是拉大學生的差異而是為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充分挖掘他們的學習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