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海麗
【摘要】農村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對于我們這個轉型期的小鎮(zhèn)來說,這些問題需要在家長、學校、社會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去解決。學校牽頭,做好引領工作,家長在學校引領工作中提升文明禮儀教育思想認識,這樣,從家庭到學校,雙管齊下,共同搞好農村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
【關鍵詞】農村 文明 禮儀 家庭 學校
【中圖分類號】G62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6-0005-01
農村,似乎這個名詞和很多貶義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比如落后、愚昧、不文明等。而對于我們這個轉型期的小鎮(zhèn)來說,小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格外的任重道遠。作為一線的德育教育工作者,作為一個深愛這方土地的人,我深知文明禮儀教育對學生的深遠影響,對這方土地走向文明的重要意義。為此,我深入調查這里小學生所在的家庭情況和對文明禮儀教育的態(tài)度,并針對這些現(xiàn)狀采取一系列的教育策略。
一、所在小學存在的問題和挑戰(zhàn)
我們這所小學地處赤山鎮(zhèn),隸屬萍鄉(xiāng)市。由于萍鄉(xiāng)市正處于城市轉型期,由原先的煤礦型城市轉型為旅游城市,這就對全市農村小學的文明禮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的萍鄉(xiāng)是一塊英雄的土地,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市旨在推動三色旅游城市建設,而三色旅游城市建設中,精神文明建設是重中之重。這就要求廣大民眾都要有責任心。對廣大小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的側重就是為了精神文明建設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我走訪了班內的大多數(shù)學生,了解到了一手的資料。從家長角度,我了解到家長對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沒有足夠的重視程度。他們更多的關注孩子的成績、溫飽和身體健康。而對于小學生言行舉止的文明禮儀的教育并沒有足夠的去關注,更別說盡心的去引導和教育了。其實就家長的素質來說,他們本身的文明禮儀意識就很單薄,粗話不斷,舉止隨意,因此,潛移默化的影響的學生也在言談舉止中流露出不文明的現(xiàn)象。例如,在我小時候,大家見到汽車就覺得新鮮的不行,當一輛汽車開進村子,我們就和大人圍觀,并嘁嘁喳喳的議論紛紛。甚至對車上走下來的客人大聲的評頭論足,指手畫腳。什么燙的頭發(fā)像雞窩啦,穿著高跟鞋走路一搖一擺像扭秧歌啦,涂了口紅的嘴像吃了死孩子啦等等。這些不文明的語言真切的飄進客人的耳朵?,F(xiàn)在想想,這些言行就是不文明的言行,是對別人的不尊重。如果家長們不這樣做,我們可能也不會效仿。因為大人也沒有意識到這些。最重要的是,當我們所在的地區(qū)在不斷迎接絡繹不絕的游客的時候,文明禮儀是這些游客所接觸到的這個地區(qū)的重要形象。就算這里風景再優(yōu)美,旅游設施再健全完備,如果這里的民眾在文明禮儀方面有欠缺,則將對旅游產業(yè)有著致命性的打擊。文明禮儀是一種無形的東西,但卻無處不在,且是衡量一個地區(qū)旅游產業(yè)質量的重要參照。而作為小學生,恰恰是文明禮儀教育不斷傳承的重要載體,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重要生力軍。所以小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要從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方面去努力。力求從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給與幫助和提升,力求本地區(qū)經濟建設、文明建設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二、建設學校文明禮儀大環(huán)境
小學生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的成功與否,不僅關系到個人未來的發(fā)展,而且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安定。農村小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從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共同努力。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才能逐漸形成。因此在關鍵的小學教育過程中,我們不能只是說教,而是要與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架設一道文明禮儀認知轉化之橋。因此,筆者認為我們教育者應從以下方面努力: “文明”校園、營造氛圍。在學校的圍墻、走廊、花壇等地張貼了許多文明禮貌用語的卡片,如“請”、“你好”、 “再見”、“謝謝”、“老師好”、 “對不起”、“沒關系”等等,這些文明禮貌用語卡片由學生親自制作。整個校園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讓孩子們學習文明、感受文明、接納文明、使用文明。老師鼓勵學生每天念一念,并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及時表揚在文明禮貌方面做得好的學生,并將號召其他的學生向他(她)學習。學校還要充分利用大課間和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生動、直觀的文明禮儀教育。如播放禮儀教育電影或專題廣播,舉辦文明禮儀知識競賽,開辦禮儀宣傳園地等,讓學生在實踐中增強禮儀修養(yǎng),充分調動起孩子們的積極性。榜樣示范、正面誘導。
三、由學校牽頭,規(guī)范家長的不文明行為,提升思想認識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關注什么,孩子也就潛移默化的關注什么。為了提升家長對文明禮儀的相關認識,我采取了家長和孩子共同促進,共同進步的有效措施。例如,給小學生發(fā)關于文明禮儀教育的宣傳單,宣傳單是活潑風趣的漫畫形式,有利于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宣傳單上形象的告訴學生們什么是一些常見的不文明現(xiàn)象,并把這些宣傳單拿回家給家長們看,還要和家長一起學習。這些宣傳單上關于不文明的現(xiàn)象很多,都是很常見的:如我們學校每次家長會后亂扔煙頭,教室、走廊、操場煙蒂到處都是;隨地吐痰:家長中午送飯來校后吃完幫孩子擦嘴的紙就扔在花壇里;一次性餐具扔在垃圾桶的外面或路邊;接送孩子的家長在還未放學就大聲喧嘩,接送孩子上放學的車輛亂停亂放……當這些宣傳單下發(fā)到每個孩子家中的時候,讓家長反思自己有哪些不文明的言行,簡要的寫下來,和自己的孩子一同來反思一下并交回學校,這就有助于家長的思想提升。同時也讓家長督促學生反思自己不文明的言行,并形成文字當作業(yè)交回學校。這樣雙向努力,既解決了家長的思想意識中存在的問題,又督促家長重視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可謂一舉兩得。當然,用傳單的形式也只是眾多形式中的一種,除此之外,我校還組成了由教師和學生為成員的文明禮儀教育督導小組,在課間或放學后規(guī)范學生或接孩子家長的不文明言行,或獎勵文明禮儀言行,發(fā)給做得好的同學或家長表揚卡。當看到接孩子家長亂扔煙頭的時候,就禮貌地加以提醒;對亂停車的家長則引導他們把車停到合適的位置;對送飯的家長提前溫馨提醒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并監(jiān)督實施。對大聲喧嘩的家長,則把食指放在唇邊溫馨提醒小聲點,或輕輕擺手示意等等,通過這些舉措,家長和學生的文明禮儀意識有了大幅提升,家長和學生形成了良好的互相促進的關系。學校的文明禮儀大環(huán)境有了極大的改善。
另外,定期舉行培訓班,幫助學生家長完善教育思想,樹立科學合理的教育目標,避免畸形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標。例如,有的家長過于關注學習成績,漸漸忽視學生的思想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對文明禮儀教育不重視。這些家長認為上學看的就是學習成績,別的都不重要。也只有學習成績好了將來才能考上好大學。這樣的思想未免有些太偏激。試想就算成績好將來考上了好大學,但這個人不懂得怎樣尊重別人,文明禮儀不過關,那誰愿意給這樣一個人很好的發(fā)展機會呢?光成績好有又什么用呢?
總之,農村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任務艱巨,對于我們這個轉型期的小鎮(zhèn)來說,小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格外的任重道遠。相信,在家長、學校、社會等多方面的努力下,農村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一定會得到顯著的進展,勢必會為促進他們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為我市的三色旅游城市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