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小學數學新的課程實驗標準改革不斷深化的情況下,我國小學的數學課堂需要不斷采用新的教學措施來使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得到實質性的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小學數學授課效率的關鍵保證和重要前提,也是學生能夠學好數學的重要因素。因此,學生在小學階段就要注重培訓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筆者將根據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經驗,談談如何通過“游戲化”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真正喜歡上學習數學。
關鍵詞:銜接;效率;提高;新模式
一、 引言
對小學生,特別是那些年級較低的學生而言,游戲是他們最感興趣的話題之一。如果能夠運用一定的方法,把游戲與學習相結合,在游戲中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學到知識,就可以給學生一個愉快的學習過程,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大幅提高學習效率。
二、 在游戲中銜接新的知識點
在教學中引入游戲,首先應該要注重知識點和游戲之間的銜接,把游戲與教學計劃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比如知識點的難易程度,在教學中所能使用的多媒體工具等,這些外在因素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所應采取的模式。對于不同的教學條件和教學要求,教師應該對所采取的教學方式進行選擇。比如教師在開啟新一章內容的教學時,由于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注定了他們的思維方式并不嚴謹連貫,不太容易接受一些跳躍的教學方法,常規(guī)授課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此時,教師們就可以嘗試著轉變教學策略,先讓學生進行一個簡單的游戲,令學生對這個游戲產生一定的興趣,有進一步去深入了解的欲望,再將這節(jié)課所需要講授的知識點融合進來,從而實現在快樂中教學的目標。比如,在北師大二年級上冊中,有一課是教導學生怎樣使用乘法。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乘法的使用規(guī)則,可以試著用游戲的方法取代常規(guī)講解。教師可以先在黑板上畫一個3乘3的格子,再在每一個格子里放入一個糖果,讓學生數一數每一行每一列各有多少糖果,并用已經學過的加法知識計算出糖果的總數,答對的人可以得到一塊糖果。在獎勵的誘惑下,學生的積極性可以被最大限度的調動,對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有效的梳理。在大家給出3+3+3的答案后,教師便可以適當地引出3乘3的乘法計算方式,自然地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三、 在游戲中教導學生
處于小學年齡段的學生往往保持著對萬事萬物的好奇心,具有很強的探索精神。教師們可以利用學生這一天然屬性,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入一些游戲,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進而產生自己想要學習數學的想法,使數學課堂效率得到實質性的提高。比如在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對“測量”一課的學習中,在完成基本知識的講解后,可以讓學生對身邊一些常見的事物進行測量,例如文具,桌椅等,在測出具體數值后用厘米做單位進行記錄,老師給出每個結果的大概范圍,最后學生得出的結果在這個范圍內的則給予一定的獎勵。通過在教學中引入這個游戲,可以在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加深他們對不同單位之間換算關系的掌握,使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四、 利用游戲檢驗教學效果
在完成教學任務后,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掌握程度進行一個檢驗,以便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安排后期的教學進度和方式。這時,教師就可以采用游戲的方式。在游戲的環(huán)境里,學生的身心都會得到舒緩,不像考試時那么緊張,這樣表現出的才是最真實的水平。比如在學習北師大版小學數學課本的除法一課中,當完成課程的講解后,教師可以和學生玩一個角色扮演類的游戲,指定一個學生來當采購員,另一個來當銷售員,假定總共有120元的預算來采購籃球,每個籃球40元,由采購員來咨詢賣家一共可以買多少個籃球。這樣的情景模式下,在學生得到放松的同時,教師也可以輕松了解到學生的學習水平,為后續(xù)課程的展開做好鋪墊。
五、 在游戲中提高學生水平
在完成課堂基礎知識的講授后,教師需讓學生對已學內容加以鞏固,這時游戲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對于此時的游戲,教師可以試著設立獎勵機制,當學生取得較大進步時適當地給予物質或者口頭上的獎勵,對于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要積極引導,并課后做一些做有針對性的輔導。其次,在內容上要設置進階性題目。要以從基礎題,簡單題到提高題的順序排列,讓學生在通關做題中獲得進階性成就感。學生學習的興趣來源于學生從學習中獲得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會在往后的學習生活中轉化為在學習上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讓學生得到充分的鍛煉。
六、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的教育中,適當的引入一些游戲,是一個使課堂緊張的學習氛圍得到緩解,提高教學效率的好方法。在新課程開始的銜接階段,教學的過程中,教學后的鞏固階段,都可以使用游戲化的教學方式,迎合小學生所處年齡段的性格特點,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習成果得到實質性的鞏固。
參考文獻:
[1]鄭梅蘭.小學數學課堂游戲化教學探究[J].基礎教育:讀寫算,2015(9).
[2]賈志強.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游戲化教學[J].教育科學,2016(08).
作者簡介:
高小娜,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靖遠縣東灣鎮(zhèn)紅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