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主要通過文字的書寫和口語交際來教學生如何傳遞感情、表達情感,而學生獲得這些傳情達意的能力,主要依靠閱讀的方法。好的閱讀方法能讓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深入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真正融入其中,并能做到學以致用,從而提高自己閱讀、寫作等各方面的理解能力。隨著新課改的影響,使得當前小學生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實施有一些變化,通過本文的探討,對小學語文老師的教學模式和具體措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參考。
關鍵詞:小學閱讀;教學;讀寫結合
小學語文兼具實踐性和文學性,融合了說、聽、看、想、寫等多方面的語言技能和文學常識,是學生進行理解的基礎,也是日后更高難度的語文理解的基礎,而閱讀是語文的一項最基本的學習技能。閱讀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小學生提倡讀寫結合的方法,一方面是為了順應新課改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讀寫的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的習慣,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真正融入到文章之中,并能做到學以致用,從而提高自己的閱讀、寫作等能力,為以后的學習和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 讀寫結合的幾種不同的教學模式
(一) 寫讀后感式
所謂的讀后感式就是指學生閱讀完一篇作品之后,根據對作品中的人物故事情節(jié),傳達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甚至是作品所反映的時代背景等一系列能引發(fā)自己內心情感的話題所做的概括,簡而言之就是寫出文章帶給讀者的感受。這種方法貴在引導學生自己思考,表達自己的觀點或態(tài)度,尤其是對于小學生而言,積極的讀后感會有利于日后形成良好的三觀。例如學習魯迅的《少年閏土》之后,老師會對魯迅的生平以及那個時代的背景等進行簡單的介紹,讓同學們了解這是一篇在怎樣的社會背景下著成的文章,讓同學們了解少年閏土是怎樣的一個少年形象,從而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或批判或歌頌、或惋惜或懷念,讓同學們帶著這些了解去完成一篇讀后感,或表達對一位少年的惋惜,或表達對天真童年的懷念,或表達對一個腐朽的朝代的控訴等等。而從這些觀點里面,可以很容易看出一個學生的理解能力,對世界的態(tài)度,甚至是三觀的雛形。
(二) 模仿寫作式
學習的最開始就是模仿,寫作也是一樣。學生學習寫作的最開始便是通過模仿別人的作品,來寫出自己的文章。在進行這類寫作時,老師需要將原文中作者進行描寫時采用的寫作方法和寫作手法進行細致的分析,例如葉圣陶的那篇《爬山虎的腳》,作者運用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對爬山虎的腳進行了細致生動的描寫,可以讓學生根據這篇課文完成對某種植物或動物的描寫;再如朱自清的《背影》,可以讓學生根據其中的描寫模仿完成對人物的描寫;《記金華的雙龍洞》則可以讓學生模仿游記的描寫等等。
(三) 復述或轉述式
新課標要求某些課文進行嚴格要求的背誦,而對于一些篇幅較長,故事情節(jié)較豐富的小說類文體,則要求學生進行復述或轉述。該方法旨在鍛煉學生的記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情節(jié)組織能力,簡而言之就是講故事的能力。講故事的過程不要求一字不差,卻要求故事講得形象生動,這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可以鍛煉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在講述的過程中不少同學會將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觀點以及文章的某些潛臺詞表達出來。例如卡夫卡的《變形記》就是典型的例子,出場人物較多,故事情節(jié)復雜,卡夫卡在字里行間還隱藏了自己的情感,這些通通都是學生自由發(fā)揮的天地。
二、 進行讀寫結合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法
(一) 閱讀時的口頭訓練
此方法類似于上文的復述或轉述,即在學生完成一篇閱讀之后要求能說出一些話,這些話可以包括對文章中心思想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可以是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或大意,可以是印象深刻的某一片段或詞句的復述,也可以是自己的某些觀點的表達等等。只有將閱讀和表達結合在一起,同學們在閱讀的時候才能更加集中精力思考,才能加深對文章的印象,同時也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表達能力。
(二) 閱讀中的吸收積累
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求同學們養(yǎng)成記筆記的好習慣,對于閱讀的文章中出現(xiàn)的好詞好句,優(yōu)美的表達,都要記下來。閱讀是一個不斷進行積累的過程,尤其是當代的小學生,明顯閱讀量比較匱乏,腦子里沒有東西可寫,必要的時候,教師應強制性要求學生做好讀書筆記,并對記下的字詞句篇章進行及時的翻閱,認真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對作者運用的寫作手法進行反復推敲,學以致用。例如,上文中所說,正是由于對《背影》的積累,同學們才能學會如何寫人;對《爬山虎的腳》的積累,才能學會如何描寫植物;對《記金華的雙龍洞》的積累,才能學會如何寫游記等等。
(三) 閱讀后的遷移寫作
對于小學生而言,最有效的提高寫作水平的方法就是實際的練習。語文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超強的學科,而小學生正處于語文學習的初級階段,也是需要打好底子的階段,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閱讀優(yōu)秀的范文,認真對范文進行分析,使同學們對文章題目的選定、大體框架的構思、提綱的列出、組織材料的選擇及遣詞造句應該掌握的寫作方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一步步引導學生按照這些步驟對所閱讀的文章的主觀理解進行文字的表達,實現(xiàn)表達從口語化向文字化的轉變。
三、 結語
閱讀的方法多種多樣,不盡相同,針對不同的年齡段,針對不同的人群,應該結合小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一般情況下讀寫結合方法屬于較為適合小學生的閱讀方法之一。寫作和閱讀本來就是分不開的,本就應該結合在一起來教學,而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也具備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特點,這也進一步提出了綜合性教學的要求。只有在實踐性的基礎之上進行綜合施教,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小學生教學的質量和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翟志松.小學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策略初探[J].新課程·上旬,2015(11):416-417.
[2] 張玉華.小學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策略初探[J].考試周刊,2017(10):24.
[3] 李易.小學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策略初探[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17):170.
作者簡介:付輝,甘肅省嘉峪關市,甘肅省嘉峪關市勝利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