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華 蘭 軍 肖 剛 徐 亮
(孝感市中心醫(yī)院/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孝感醫(yī)院 放射科,湖北 孝感 432000)
肺癌是常見的疾病,其一方面影響人體的生產(chǎn)質量,另一方面嚴重威脅人體健康,因此肺癌的診斷技術一直是人們研究的重點。周圍型肺癌的特征是能明顯觀察到腫塊[1],利用影像進行觀察不僅直觀而且準確,影像學檢查也逐漸用于肺癌診斷。在所有影像學方法中,螺旋CT掃描和X線平片檢查運用較多,其中螺旋CT作為新興的技術,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本文對同所醫(yī)院的80例周圍型肺癌病患進行螺旋CT及X線平片檢查,對比影像結果,分析兩種檢測手段的優(yōu)劣。
1.1 一般資料:挑取同所醫(yī)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容的周圍型肺癌病患80例為本次研究對象,其中男性病患48例,女性病患32例,年齡段為37~75歲,平均(55.4±8.4)歲,其中65例患者都有吸煙史。所有病患中14例患者為表現(xiàn)出明顯癥狀,其余患者表現(xiàn)有咳嗽、胸悶、咳出血等癥狀?;颊叩闹饕±眍愋陀腥N,分別為鱗癌、腺癌和大細胞癌小細胞癌。患者納入標準:都為單發(fā)病灶;無遠處轉移;經(jīng)穿刺或手術病理證實;都接受X線和螺旋CT檢查;檢查前無化療或放療;腫瘤最大線徑小于3 cm。排除懷孕或患有其他相關疾病的患者,如肝腎功能不全等,同時排除對影像學檢查不適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X線平片:檢查前病患需去除遮擋的衣物,首先拍胸部正位片,患者站立并雙手叉腰。調節(jié)焦距電流等,焦距160 cm,電流20~30 mA,電壓為90~100 kV,掃描時間設為16 ms,掃描厚度140 mm左右;接著給患者拍取胸部側位片,患者雙手舉起,改變電流電壓,電流35~45 mA,電壓100~115 kV,電流焦距掃描時間掃描厚度等不變,得到圖像。
螺旋CT:進行常規(guī)掃描,檢查時患者仰臥且雙手抱頭,掃描時病患處于平靜呼吸的屏氣狀態(tài),掃描范圍包括從肺尖到肋膈角的所有部位,分層掃描,掃描厚度控制在1 cm左右,調節(jié)電壓電流等參數(shù),將得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薄層重建和三維重建來分析特征。
對所有病患都進行X線平片檢查和多層螺旋CT掃描,觀察X線平片檢查和多層螺旋CT掃描得到的圖像,全部圖像由3名專業(yè)醫(yī)師共同分析特征,將兩種手段作對比研究。
1.3 統(tǒng)計學分析:所有數(shù)據(jù)使用SPSS20.0進行分析,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周圍型肺癌X線平片和螺旋CT表現(xiàn):經(jīng)檢查得出,80例患者肺癌都是單發(fā),其中左肺44例,右肺36例。在80例患者中,CT檢查的確診率為95%(76/80),X線平片的確診率為86.25%(69/8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螺旋CT掃描的確診率明顯更高。
患者的圖像中關于特征點的顯示有直接和間接兩個方面,直接的顯示有:近圓形或者形狀不規(guī)則的腫塊;邊界模糊的高密度影;薄壁空洞及厚壁空洞。間接的顯示有:胸膜凹陷特征為呈現(xiàn)與腫塊相連的小三角影像;毛刺征:腫塊邊緣放射狀的短細線條;分葉征:腫瘤邊緣有弧狀突起;支氣管征;胸腔積液等。
2.2 病灶部位與組織病理學關系:將患者的病灶部位與其組織病理關系進行梳理,見表1??傻贸?,病理類型與肺葉無明顯關系,不同的病理類型在各肺葉發(fā)生無差異(P>0.05)
表1 病灶部位與組織病理學關系
2.3 病灶大小與組織病理學關系:將不同組織病理類型的病灶大小計入表2,發(fā)現(xiàn)無明顯差異,P>0.05。
表2 病灶大小與組織病理學關系(cm)
2.4 兩種的顯示情況比較:將兩種檢查方法得到的圖象顯示點進行比較,見表3。由表3可以看出,在所有的特征點中,螺旋CT在空洞、空泡癥、血管集束征、毛刺征和胸膜凹陷的顯示率明顯高于X線平片,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在腫塊、分葉征、棘狀突起、支氣管氣象征和胸腔積液的顯示上無太大差別(P>0.05)。
表3 X線平片和螺旋CT對周圍型肺癌的特征顯示情況[n(%)]
肺癌作為一種發(fā)病率極高的疾病,對人體的生存質量和生命都有嚴重影響,其主要特點是容易轉移,對器官損傷較大,因此給肺癌的治療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周圍型肺癌是指發(fā)生在肺段以下支氣管的肺癌,其是由支氣管上皮細胞產(chǎn)生癌變對周圍組織產(chǎn)生影響而形成腫瘤[2]。周圍型肺癌的主要特征有分葉征,分葉征的直徑與腫瘤直徑有一定的聯(lián)系,據(jù)調查,尺寸較小的腫瘤及早期腫瘤很少有分葉征存在[2],這為腫瘤的早期確診提供了檢查方向和參考依據(jù)。另外,毛刺征、胸膜凹陷、血管集束征等也是周圍型肺癌的典型特征。周圍型肺癌可以通過手術進行完全切除,周圍型肺癌的病癥特征是有腫塊,且病癥多變組織易發(fā)生重疊,因此難以通過普通手段進行診斷,常借助影像學的手段進行觀察[3]。影像學作為一種新型的高科技手段,相比于傳統(tǒng)的治療更加直觀和準確,常用于周圍型肺癌的影像學方法包括X線平片檢查和螺旋CT檢查。X線平片檢查的原理是X線的成像受物質的厚度和密度的影響,根據(jù)厚密度不同得到的圖像不同從而顯示病情,其主要優(yōu)點是能通過正位和側位的圖像從整上體對病情特征進行觀察檢測,常用于檢查胸部和胃腸道。螺旋CT的原理與X線平片類似,都是根據(jù)各個物體對X線吸收系數(shù)不同得到圖像,其優(yōu)點在于螺旋CT能進行斷層掃而得到掃描過的每個層面的詳細信息,如腫塊的大小密度等,從而分析病變。螺旋CT常用在肺部檢查,能很好的顯示肺紋理,并且得到各個組織的密度信息,從而顯示病情特征,相比于X線平片檢查,螺旋CT掃描的空間和密度分辨率更高,因此其診斷準確度更高。
在本次研究中,通過用螺旋CT掃描和X線平片對周圍型肺癌進行檢查,將得到的圖像進行分析,X線平片檢查的確診率為86.25%,螺旋CT掃描的確診率為95%,明顯高于X線平片檢查。螺旋CT在周圍型肺癌空洞、空泡癥、血管集束征、毛刺征和胸膜凹陷等特征的顯示率上明顯高于X線平片,故能更有效對周圍型肺癌進行分析。且得到的圖像中,X線平片的成像分辨率較低,對組織重合處不能有效的分析,甚至會有部分遺漏。而螺旋CT能對組織進行斷層掃描,得到每個層面的組織信息,更加全面不會有信息的遺漏,且能多方位的展示病變區(qū)與周圍組織的聯(lián)系。螺旋CT得到的圖像中,各個病癥的具體形態(tài)表現(xiàn)如下:毛刺征患者的腫塊四周有放射狀發(fā)散的短線,其主要是由于肺癌間質血管及患病組織向外擴展形成;分葉征的患者病灶四周呈花瓣狀,線條不規(guī)則,主要原因是腫瘤的生長速度不同[4];空泡征的患者患病處有小范圍的透光部位,主要是患病部位發(fā)生了液化及壞死;胸膜凹陷的典型特征是圖像上有明顯的三角形或曲線形影;血管集束征的患者其支氣管血管朝患病部位聚攏導致邊緣處發(fā)生中斷甚至貫穿。螺旋CT的主要缺點是成本較X線平片相比更高,且其輻射劑量較高,安全性不如X線平片。
總的來說,在對周圍型肺癌進行檢測時,螺旋CT相比于X線平片檢查確診率更高,且分辨率更高,顯示效果更好,但其輻射劑量高,成本也高。因此在實際治療中,從成本和安全的角度考慮,應優(yōu)先考慮X線平片檢查,或者低劑量螺旋CT掃描,具體使用哪種方法應根據(jù)具體情況制定,如對健康人體進行檢查時應考慮X線平片檢查,必要時可以二者檢查方法聯(lián)合使用。
參考文獻
[1] 張蕊,高淑艷.X線平片與多層螺旋CT診斷周圍型肺癌的對照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8):1475-1478.
[2] 萬大平,劉棟云.多層螺旋CT與X線平片診斷早期周圍型肺癌的臨床對比研究[J].醫(yī)學綜述,2015,21(5):927-930.
[3] 曹鴻,王文生.多層螺旋CT和X線平片檢查周圍型肺癌對比分析[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6,26(2):361-364.
[4] 張娜,鐘國民.多層螺旋CT與X線檢查在肺癌臨床診斷中的應用[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6,24(1):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