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虹
摘 要:如今在運動心理學專研和探究中,在中國對自我效能的研究不完全徹底,也不夠體系,最為重要的是缺少對詳細的體育項目的研究,而對運動員的自我效能感研究更是少之又少。通過對惠安縣田徑教練和運動員問卷調(diào)查,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并參考大量這方面的相關文獻,對田徑運動員進行了自我效能感功能分析,其實踐的主要意義在于,對于教練培訓運動員自我效能感有一定的作用跟影響,為了更加深刻地了解運動員在競賽和平時訓練中自我效能的結構特點和認知水平,有效的幫助運動員競技水平和訓練水平的提高,并且為其提供了科學訓練理論參考。
關鍵詞:運動員;自我效能;心理訓練
中圖分類號:G807.0 文獻標識碼:A DOI: 10.3969/j.issn.1006-1487.2018.01.015
自我效能就是指一個人的行為在一個特定情況下,取得了理想的結果,它也指個人對自我能力的一種感覺,自我效能感是人們需要達到在某些特殊領域的信仰跟信念,個人的目標,簡化的講就是個人對自己能夠成功的信念,“我行的”,也對本身即將要做出某一行為的自我能力在主觀上的判斷。
而且現(xiàn)今在我國對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在運動心理學領域還是沒有很規(guī)范化的,其參考文獻也是屈指可數(shù)的,其研究內(nèi)容也不全面,這也是現(xiàn)今在運動心理學范疇對自我效能感的專研的薄弱和人們考慮的比較多的問題,本研究結合惠安縣田徑運動員的自我效能調(diào)查與分析,為運動員的科學訓練提供理論參考。
1 自我效能的影響
1.1 自我效能感影響著運動員的情緒反應跟思維方式
經(jīng)過一系列的調(diào)查顯示,在田徑運動會的比賽中,經(jīng)常受過訓練的運動員情緒波動就比臨時受訓的運動員平穩(wěn),臨時受訓者平常又很少接觸到正規(guī)的田徑比賽,在還沒有上場就對自己失去了自信,在心里潛意識的認為對方肯定會贏。 因此在自我效能感低跟比賽環(huán)境的影響下,讓自我效能感低的運動員會過多的把思想糾結到自己個人缺陷上,而且意識中把對手跟困難看的比現(xiàn)實厲害,這樣的思維導致運動員本身帶來更大的壓力,使其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自己的失敗上,而不是想著怎么樣用自己的能力去贏這場比賽,脾氣也會開始急躁起來,注意力也開始渙散,而自我效能高的運動員都會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比賽場上,并想著如何更好的實現(xiàn)贏的目標,會激發(fā)更大潛能,運動員在比賽場景的相互影響下會產(chǎn)生緊張的情緒跟急躁的心理反應,適當?shù)木o張有利于身體的覺醒而影響田徑活動的結果體現(xiàn),但是太緊張反而會讓運動員比賽場上的能力運用失常等,因此運動員在對自我效能的控制系統(tǒng),它的高跟低直接影響著運動員的情緒的狀態(tài)。
1.2 自我效能感對運動員在行為的選擇跟表現(xiàn)的作用
運動會比賽中高水平運動員,在反應、速度、判斷上都比低水平運動員強,再結合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論得出,在行為的選擇跟表現(xiàn),取決于他們的相關行為能力的行為跟預測,表現(xiàn)跟行為主要受心理的動力機能的調(diào)控,所以在田徑比賽過程當中不一樣的自我效能感會對行為跟體現(xiàn)產(chǎn)生不一樣的效果, 自我效能感高的運動員,一般都會選的任務都是跟自己能力水平適合的,那些自我效能感低的運動員選擇的卻是跟自己能力不適合的,一個人在某一個方面的效能感越高,預測到的成功的機率也是越大,他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也會越明顯,也會更加努力。
經(jīng)過現(xiàn)場的觀察跟教練員的交流得出,在比賽的過程中自我效能感低的在行為的選擇上直接影響了比賽陣型的運用,班杜拉指出自我效能感對環(huán)境跟行為選擇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正常的說, 一個人會選本身認為能駕馭的環(huán)境, 不會選那些自我效能感不能駕馭的環(huán)境。在比賽中由于不同的技術、戰(zhàn)術包含著不一樣的技能要求, 運動員選擇怎么樣的戰(zhàn)術、技術主要決定于他對那一種戰(zhàn)術和技術的自我效能感的調(diào)控[3]。
1.3 自我效能感的高低有助于運動員賽后的運動歸因
每個人在遇到成功與失敗時都會想出很多個原因來,在田徑比賽中觀察得出在比賽結束后運動員的自我效能感低的往往會把原因認為是場地因素引起的或者認為自己運氣不好,而且會情緒低落,憤怒,而在比賽后,運動員自我效能高的總是會先尋找自己是不是努力的不夠,是不是哪里不足。所以在比賽中教師和教練應該引導運動員對成功跟失敗做出正確的歸因,如鼓勵成功者,把成功歸于內(nèi)部的能力,這將有利于提高一個人的自我效能感和信心,鼓勵失敗者選取不穩(wěn)定的因素,讓他們認識到在比賽過程失敗是無法回避的,有利于運動員把失敗的最后歸因歸于外部的不穩(wěn)定原因,比如今天自己運氣不好等。
2 解決方法
2.1 加強文化素質(zhì)跟體育專業(yè)理論的學習,可以提高其整體的素質(zhì)
從研究中顯示不同教育程度、不同專業(yè)項目和不同學習成績水平的運動員在自我效能感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由于專業(yè)理論的缺乏也導致其在比賽中自我效能感比較低,因此在平常的訓練跟比賽的空隙中應該組織學習自我效能的理論等,使他們從學習中慢慢體會自我效能的重要性跟在比賽中的關鍵性。所以要注重對文化課跟體育專業(yè)知識的學習。
2.2 教練員和老師的心理引導
通過本研究的分析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田徑運動的一些教練員,在運動員面對比賽的失敗或是消極的狀態(tài)時,他們一般都是從運動員的技術跟戰(zhàn)術中找出其原因,而很少從心理因素上分析,而從心理理論上分析,心理的引導,是一種能有效的改善運動員自我效能感的方式,通過建議跟引導,使運動員正確理解成功和自己的價值觀的關系,以改變運動員的自我效能感,所以,教練和老師對運動員的實際狀態(tài)進行分析,然后對其進行心理引導,當提高了自我效能感而且運動員相信自己本身對結果擁有一定決定作用時就會產(chǎn)生努力感和力量感。
2.3 合理的規(guī)劃目標
設置計劃可以有效的培養(yǎng)田徑運動員的自我效能感,在運動員對自己設置的任務獲得成功后就會有產(chǎn)生滿足感跟自信心,這樣對自我效能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自我滿意感跟目標有著密切關系,他們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說任務跟目標相符合,更能產(chǎn)生積極的自我效能感, 而成功的規(guī)劃會對運動員本身提高效能評估,而經(jīng)常的挫折會讓自我效能感下降,在經(jīng)過規(guī)劃屢次經(jīng)歷勝利而培養(yǎng)了較強的自我效能感之后,一時的失敗就不會對運動員自我效能感產(chǎn)生影響,所以規(guī)劃一些近期的目標任務,然后一一去完成使其獲得自我效能感,所以設置目標計劃可以提高運動員的自我效能感[6]。
2.4 引導賽后積極的歸因
歸因跟自我效能有互相作用,所以賽后的積極歸因會提高運動員的自我效能感,而消極的歸因反而會降低自我效能,同樣效能感高的也會產(chǎn)生好的歸因,低的效果會相反,因此要訓練運動員進行積極的賽后歸因,讓運動員將訓練比賽中的失敗歸因于自身努力不夠、動作方法不對等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 而不把在比賽中的失敗歸因于學習能力差、動作難度太大、裁判不公平,隊員不好等。
2.5 加強自我調(diào)控能力培養(yǎng)
田徑比賽是激烈的,運動員要能夠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在比賽過程當中能夠調(diào)控本身或同組成員在比賽中失敗所造成心理壓力的挑戰(zhàn),然后正常的運用體能跟所學的技能,所以需要形成良好的自我調(diào)控能力。應該在平常讓運動員學習運動心理學有關的理論知識,學習怎么調(diào)節(jié)控制心理跟精神狀態(tài)的方式,還可以運用轉移性的心理調(diào)節(jié),比如賽前參加下棋、泡溫泉、跳舞等活動,比賽前還可以采用充分的自我鼓勵,自我談話等方式。
參考文獻:
[1] 王建俠.近十年國內(nèi)自我效能感的研究進展[J].社會心理科學,2007(22):27--32.
[2] 魏萍,陳洪波.運動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初步編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8,25(4):128--130.
[3] 王龍,田德寶,劉一民.自我效能感在網(wǎng)球運動中的作用及培養(yǎng)[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6,25(1):115-116.
[4] 匡小紅,王 碩.競技健美操訓練中運動員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培養(yǎng)途[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4,21(3):113-115.
[5] 馬曉軍.培養(yǎng)和激發(fā)自我效能感在體育教育專業(yè)足球教學中的應用[J].天中學刊,2002,17(2):39-41.
[6] 單玉霞,齊元華.自我效能對籃球運動員的作用及培養(yǎng)[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 (5):109-110.